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表演与表达

Karoline Hjorth and Riitta Ikonen


1. 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情感有一种信任。我们相信我们的情感能够表达我们真实的灵魂,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能够依赖它们,即便我们知道自己并不能控制它们。和宇宙的星辰一样,它们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凡我们试图制造一些情感,无论出于自愿还是被迫,我们最终得到的都不再是单纯的情感,而是程式化的东西,失去了灵魂。


2. 就好比一个方法派的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让自己瞬间落泪,我们会说她演得好,而不会说她悲伤得好。我们知道她的泪既不是受悲伤驱动,也不是为了传递悲伤,而是她凭借某种技艺操纵神经和肌肉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一些更细致的区分:她在落泪,但是她没有在哭,因为她没有在悲伤。


3. 表演情感和表达情感之间的落差让我们倾向于对他人的情感质地抱持怀疑态度。你是真的快乐吗?他的愤怒是否虚假?我该如何知道周围人在表达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在表演一个角色?我们需要确认,与我们照面的对象确确实实地在 “这里”,在与我们共同构成的沟通闭环里,而不是在面具后面,墙后面,或是别的什么地方。我们希望对方在表达情感,是因为我们希望对方的灵魂在场。


4. 我们无法和演员沟通,除非我们也加入到表演的语境中,成为一个助演者。比如,有时我们会在葬礼上雇陌生人代我们哭,代我们悲伤。我们都知道,他们哭嚎得再真切,也都是职业需要;如果我们多给些钱,他们便可以多撑一个小时。但这种情感表演是我们需要的。表演的历史一旦形成传统,它对于生活在传统中的每一个人便有了约束力。即使我们不在意表演,而在意场面,在意声誉,在意虔敬,也可以在表演中找到价值。


5. 但这种价值并非内在于情感表演之中,而需要情感表达的映衬。换句话说,我们有时之所以需要表演,是因为我们在别的时候能够真实表达。因此,表演是中场休息,是插科打诨,是谋生糊口,是偶尔隐身。但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表演,甚至于表演成为她人生的主题,那么她就没有表达的空间。这意味着她失去施展灵魂的机会,因为不被周围环境需要。无用的灵魂在她的内部形成一个慢慢塌陷的地带;这是一种比死亡还要孤独的惩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