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给朋友的书


LitHub 常设作家采访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 “有什么书,你愿意当作礼物送给你的朋友们?”。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赠予的对象不是 ”陌生的读者”,而是 “愿意和你分享阅读经验的朋友”,这就决定了你的推荐务必剔除任何矫饰和不真诚。你选的书不仅代表了你的品味,还代表了你这个人本身。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被理解为,“有没有一本书既浓缩了你的审美偏好又提取了你的道德观还和你到目前为止重要的生命经验产生共振?”。


当你把这本凝结了重要的私人意义的书交到朋友手上的时候,无论因为节日还是生日的缘故,你都希望对方能慎重对待它。所谓 “慎重对待”,其实就是 “像你一样对待它”。你绝对不希望对方把它当作目标同质化的 “热门推荐”,你甚至不希望对方把它随意地加到自己长长的 “To-Read List” 里,你恨不得对方能立刻放下手头上的事情,抛开既定的优先规划,马上开始读。这种非分的冲动看似自私,实际上却有着最诚挚的理由:你相信这本书会以相似或者不同的方式对朋友的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的赠予近乎于道德行为,和所有关于真正的友谊的细节一样,因为它关乎你的朋友的福祉,所以你如此在乎。或者是一种宗教行为,你邀请朋友进入的是超越日常的秘境,你的灵魂在那里会再次认识对方的灵魂。和普通的点赞以及细碎的聊天相比,这种赠予更深入,也更私密;和同样深入和私密的影音推荐相比,这种赠予更正式,更虔诚。我并不是说朋友间轻松随意的互动不重要,或者没有慎重深刻的互动重要,我只是想把友谊中这些难协调更难实现的努力标识出来,只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忽视它们。


一些人倾向于更苛刻地对待朋友推荐的书,仿佛自己显得更聪明在功能上等同于更在乎对方。事实上,这种执念既可笑又可怜。可笑的是,他们似乎把友谊中一切的互动当作智力竞赛;可怜的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朋友抛过来的橄榄枝。


最后回到 LitHub 的问题,我最近的回答可能是 Carson McCullers 的 The Member of the Wedding。表面上看这是一本成长小说,写的是一个女孩在哥哥的婚礼上突然获得的复杂而又神秘的关于身份,性别,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但是它又超越了生物和社会意义上的成长阵痛,通过一个普通女孩的焦虑结晶了任何人,尤其是酷儿群体,发现自己被生活中现有的所有习俗,范畴,标签排除在外的体验。所以这本薄薄的小说关乎流动的身份,关于生命中偶尔闪现却无法消化的不确定时刻,关乎一个人如何在既拥挤又空洞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至于 “心不在焉” 的求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