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善与美之间

The good 与 the beautiful 之间的界限其实是模糊的,动态变化的。当我们想要捍卫艺术探索的独特与自由时候,我们倾向于认为二者是独立的两片疆域,理应互不干涉。但是这种鲜明的印象容易误导人,因为在现实中二者其实交集频繁。我们最常遇见的就是 good as beautiful 的现象。

在这类现象中,我们做某种行为,不是因为它能带来益处,甚至和它的结果没有任何干系,而纯粹因为它是好的,而且这里的好就是美。比如,一个地下党员被捕后遭遇敌军的威逼利诱,但是她始终也没有交出其他同志的名字,最后不幸英勇就义。毋庸置疑,她的行为是英勇的典范,是值得赞扬和钦佩的。不幸的是,她表现出来的 moral goodness 并没有给她的人生带来益处,反而导致了“德”与“福”分裂的悲剧结局。

古往今来,福祉(well-being)一直是大多数道德哲学家说服普罗大众去做对的事,成为有德性的人的重要筹码。他们会描绘一幅乌托邦式的德福一致的图景,在那里成为有德性的人就是获得最大化的人生福祉的唯一路径。由于绝大多数人关心自己的利益,在意自己是否过得好,所以他们很容易被这种图景吸引乃至蛊惑。

现实毕竟不是乌托邦,有着各式各样的不完美,上述地下党员的遭遇就是其中比较棘手的一个。已知她的英勇行为反而减少了她的福祉,而且我们相信这位地下党员对此早有预料,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她的动机才令普通人信服?

政治宣教电影里,编剧会给地下党员安排一段死前自白以表明心志。她会平静地对自己说,为了心中理想而就义是无上的光荣,远胜过苟且偷生。在她那里,捍卫政治信仰远比谋求个人利益重要。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抉择是违背直觉的(为理想而牺牲生命太偏激),这样的人物因此也缺少血肉(伟光正的政治传声筒),因此难以引起我们的共鸣。

然而,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地下党员的自白非但不虚假,反而有一种古典沉郁的气质。如果观众是古希腊人,她们一定会被感动得涕泗横流,仿佛自己的灵魂经历了一次奥德赛,一场 catharsis。这不是夸张,更不是反讽,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里有一样我们早已遗失的东西:TO KALON。

该如何理解 TO KALON 呢?如果用英语来解释,它的含义约等于以下词语的综合:the beautiful, the fine, the noble, the admirable, the sublime, the heroic, the excellent, the virtuous。总之,TO KALON 是一个希腊人所能想象的最崇高也是最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最重要的是,它指代存在于行为中的一种独特的内在价值,而与行为的外在结果无关。阿喀琉斯追求的“荣耀”和安提戈涅捍卫的“正义”都是 TO KALON 在不同情境下的具象化展现;浸润在史诗和悲剧中的古希腊人自然会把这些英雄当作自己钦佩,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在古希腊人看来,地下党员和阿喀琉斯以及安提戈涅处在同一个语境里,即献身于 TO KALON 而不惜任何代价。因此她的抉择不但符合直觉,而且值得钦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