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为什么要了解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要花时间了解他人,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了解一个人和了解一朵花,一段文字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我们是否因此有理由拒绝了解他人,以及他们的内心?我以为,在认知价值上,了解其他的人类和了解其他的生物,乃至人造物没有本质的区别。真正的差别在于了解他人在认知价值之外,还有伦理价值,因为它是尊重他人的必备要件。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拒绝了解一朵花的生物特性,拒绝理解一段文字的含义,是没有伦理风险的。我们不会因此受到道德的谴责,人品也不会受到质疑。因为了解这些对象没有伦理价值。了解人却大有不同。最明显的,我们与他人形成的特殊关系会直接要求我们去认知和了解这些特殊对象。很难想象你声称和某人是朋友,却拒绝了解他的外在行为及其内心世界,拒绝了解他这个人。因为良好的友谊是建立在彼此充分的了解之上的。此外,我们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负有了解的义务。即使我们没有和陌生人建立任何的特殊关系,或者社会关系,我们没有义务格外地关心他,爱他,依赖他,我们依然应该尊重他。而了解就是这一份尊重的前提。


站在认知者的立场,我们似乎负有了解他人的额外的伦理责任。可如果我们站在被了解者的立场,我们有被他们了解,甚至促成这种理解的伦理责任吗?换句话说,这种存在于人类之间的特殊的认知责任是双向对称的吗?稍加思考,我们会发现这种责任不是双向的。我们对他人并不负担“被了解”的责任因为我们需要捍卫自己的私隐。这似乎很好理解。可如果想要了解你的人有很好的理由呢?比如向你询问病情的家庭医生,比如担心你在学校遭受的暴力和你的性向有关的父母,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应该让渡私隐,给他们了解我们的机会么?


我目前的想法是,如果你此刻不愿意被人了解,或者但凡感到一丝的“被强迫“”的意味,那么你大可将自己隐藏起来。诚然,关注是尊重的基础,但它也带来期待和压力,一种必须给予回应,乃至建立人际联系的压力。我们有自由不回应这些期待,即便它们来自友善和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