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川
三藏川

理解永远要比评价更重要

恐龙骨头重要还是国家存亡重要?

(按:这其实是去年看完电影《无问西东》后的一篇随感,正好因为最近写的一系列与爱国相关的文章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所以一并贴出来与各位交流。)

这个问题,似乎根本就不应该提出来。国家都没了,要恐龙骨头有什么用!

不过,在李芳芳导演的电影《无问西东》中有这么一幕:中国抗战时期,在日军战机的轰炸中,昆明西南联大有一群师生依然在研究着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化石……

可惜上个世纪30年代还没有微博微信这种东西,想象一下,如果有的话:

一边是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一边是大学生在微博上晒课堂上的恐龙化石,然后肯定会有喷子们扑上去:这都什么时候了?不去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竟然还有闲功夫研究什么恐龙骨头,这不是脑残吗?

想想也是,既然阅兵式的时候有明星晒娃都会被网民喷,更不用说在国家存亡时期晒没用的恐龙骨头了。可是,在那个国家最最危急的时候,在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刻,西南联大的师生中,报名参军上战场杀敌者有之,潜心学问传承知识者亦有之。我相信,如果当年的联大师生们都去扛枪杀敌了,那么,也许会多出好多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然而,恐怕也就少了一批文人学者,那些能够延续知识与文明之人。

《无》剧中的大学生沈光耀选择了投笔从戎,他的选择令人感动。不过,他跪在母亲面前所背的一段家训却引人深思:“负甲为兵, 咋笔为吏, 身死名灭者如牛毛, 角立杰出者如芝草。”这段引自《颜氏家训·勉学》的话意思是说那些去当兵或者从政想要立一番功业的人,到头来无论肉体还是名声都消失亡灭,只有极少数才能出人头地。沈母对此还做了一段自己的注脚:“你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三代五将”,沈光耀牺牲后,他的同学去沈家报信,导演特意给了沈家这块牌匾一个特写。我也就理解了沈母所说的“幻光”是什么了。即便光耀有幸成为像芝草一样罕见的“角力杰出者”,那又如何,沈家已经出了5个了,但依然不过是些“幻光”而已。什么才是不会被磨灭的?在《颜氏家训》中,是学问之道;在沈母那里,则是人生的乐趣;在带着恐龙骨头躲空袭的教授那里,则是古生物学的研究。

那么,国家的位置在哪里?

其实,我们有一个误会,就是认为“国家”是个体自我认同的核心,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不言自明的事,是常识,是真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家逐渐成为自我认同的核心,其历史不过两三百年,远不如信仰,更比不上家族,至于和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认知史相比的话,那么简直不值一提。关于这点,许多人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们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所以,国家,真是微不足道的事物。

而关于恐龙的知识,还有庄子的逍遥游,黑格尔的世界精神,曹雪芹的红楼一梦,泰戈尔的飞鸟,以及万有引力,微积分,宇宙大爆炸……所有这一切都比国家不知要永恒多少倍。能够创造这一切事物的人是最了不起的,因为暴力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但暴力却毁不掉人类的知识。想象一下,就算你征服了全世界,但那又如何呢?你能够毁灭语言,阿拉伯数字,最后的晚餐,胡桃夹子,基因学,量子理论等等一切吗?

所以,究竟是恐龙骨头重要还是国家存亡重要,答案昭然若揭,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知识永远比国家重要,因为若没有知识,那么国家就是一个空洞的名词。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乃是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因为“可以托三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因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因为“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因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因为无数先贤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所进行的独特思考以及竭尽全力的实践活动,这些思考和实践最后成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才叫中国。

所以,真正值得讨论的是,如果一个政权,不遗余力地压制人们去获得知识,去交流知识,去创造知识,那么,人们是否还应该继续相信,这个政权是爱国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