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川
三藏川

理解永远要比评价更重要

新世界的预言(摘自《未来阅读指南》)

未来阅读指南[1]

第二十一章 新世界的预言

“……但命运之钟已然敲响,

海潮开始翻涌,

三姐妹从睡梦中醒来

站起来捍卫自己。……”[2]

那是个令人震撼的景观,数百万人手拉着手,绵延600多公里,大家神情庄重,一起唱着歌,那歌声中有一种坚定神圣的力量,使得爱希诺娃不由地紧紧握住双拳,眼眶开始湿润。

“看,这应该是你能够看到的最后一次动人的民族独立场面了。”沃特还是用他那毫无感情的冷冰冰的语气说道。

“你真是个机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会感动。”被这种语气硬生生从情感中抽离出来的爱希诺娃没好气的回答。

“我只是陈述事实罢了。”

“对,你刚才说什么?最后一次?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之后人类再也没有民族间的冲突和抗争了吗?”爱希诺娃回过神来问道。

“那倒不是,人类彻底摆脱民族这一幻象还需要一段时间——当然比起上帝这一幻象来,民族被人类供奉的时间要短的多。”

“可是,你之前不是说过,正是因为民族国家的出现,才打破了神权和等级制度,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吗?为什么人类要抛弃它呢?”爱希诺娃不解地问。

沃特说:“不错,但那是在其兴起的时候。如果我们将整个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不断融合的历史,也即全球化的历史的话,就很容易理解民族国家这一事物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民族国家显然是有助于提升国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加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对内刺激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使得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对外则进行殖民掠夺,输出资本、商品、技术甚至文化。对于人类的全球化而言,这绝对是好事。因为在民族国家的号召下,社会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使得商人、冒险家、军人、政客,还有传教士们,纷纷走出国门,去殖民未知的土地以及那些土地上的人们。于是,国与国之间的壁垒被军事和贸易所打破,全球化的浪潮从而掀起。

“然而,最早建立民族国家的那些殖民者也将这一事物带到了那些被他们殖民的土地上,于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民族解放运动,最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地球上几乎都是民族国家,过去的那种由血统和神权决定统治阶层,由等级制度维系社会秩序的国家彻底消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全球化的速度也逐渐放缓,一直到21世纪初期,少数有识之士们突然发现,如果人类需要进一步联结在一起的话,那么就必然需要消灭民族国家。而在当时,民族国家的两大势力,中国与美国,已经发展成了全球化的敌人。

“21世纪初的人类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民族冲突,宗教冲突,贸易壁垒,威权国家,网络封锁等等,要彻底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无法绕过令这些问题得以存在的‘民族国家’这一事物。因为正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各个国家才会各怀鬼胎,争吵不休,谁也不想在解决那些议题上让步。同时他们又利用宣传工具,令国民本能地排斥其他国家,视其他国家为敌人。所以,整个21世纪的历史,可以简单说成是人类对抗民族国家的历史。就如同之前我们所聊过的,15-18世纪的历史,可以视为人类对抗神权统治的历史。”

“对,我记得!那是1517年,我还和马丁路德进行了一番关于上帝与自由意志的讨论呢!”爱希诺娃兴奋的插嘴说。

“我很高兴你还记得这些。人类就是这样一种永远在跟自己抗争的生物,他们创造新事物,再破坏它,永不止息,直到有一天他们能够重新联合在一起。好了,这次让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他将成为开启人类新时代的钥匙。”

沃特说完,又一次启动了模拟时空穿梭器,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爱希诺娃发现自己正站在一片废墟上,有个小男孩正在那里哭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听着沃特用那副机器嗓子吟诗,爱希诺娃感觉怪怪的,不过她还是迅速反应过来:

“这是中国五代时期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破阵子’!”

有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不仅是这首词以及释义,甚至关于该词的整个历史背景都在瞬间呈现在爱希诺娃的眼前。

她若有所思地问:

“所以,我们现在是在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

“2022年8月24日,台北”,沃特那一成不变的语气令这一幕显得异常压抑和沉痛:“这天恰好是圣巴托洛缪大屠杀[3]450周年,就在台湾刚刚通过全民公决,向全世界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共和国之际,中国对其发动了突然袭击。结果毫无悬念,当台北民众还在用烟花庆祝其新生的时候,无数东风17弹道导弹刺破了台湾海峡的夜空。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有效的抵抗,中国就占领了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成立的民族国家——实际上它只存在了83天。”

“它为什么是最后一个民族国家呢?”爱希诺娃问。

“因为接下去当时世界的两大民族国家,中国与美国,就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几乎大多数国家都被牵扯了进去,所有的民族国家力量都被严重削弱。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下,一种新的人类组织形式开始孕育和发展,并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彻底取代了民族国家这一过时的组织形态。而令这一切得以开始的便是那个小男孩。”

沃特说:“怎么样?要不要去跟那个男孩子聊一会?”

“当然要啊!”爱希诺娃精神大振,她启动了全沉浸模式,然后选择战地记者这一职业角色,转瞬间她已经穿上军装,斜挎着黑色的器材包,脖子上还挂着一架莱卡M9照相机。

“终于快抵达终点了!”每次进入到这种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的全沉浸虚拟场景之中,爱希诺娃都特别兴奋。尤其是她知道,很快,她就要穿过整个人类历史的漫长隧道,抵达终点,知晓自己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了。


[1] 这是我正在写的一本以小说形式展开的人类简史,该书是以一个未来的小女孩在一款虚拟游戏中漫游整个人类历史为线索,并将整个人类文明视为人类这一物种不断追求全球化的过程。这里摘录的只是其中一小段,因为跟最近的香港示威运动,中美贸易战,NBA之争等事件有某种关联,所以我将之发上来,也算是对这些问题的一种补充视角。

[2] 这是著名的“波罗的海之路”示威运动时群众所唱的歌曲《波罗的海人,觉醒吧!》部分歌词。该运动发生在1989年8月23日,当时被苏联占领的波罗的海三国民众要求脱离苏联,实现独立。大约半年之后,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宣布独立。

[3] 指发生在1572年的惨剧,当时法国巴黎的天主教徒突然对城内的新教徒发动袭击,展开血腥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中,无论是普通平民还是高级贵族都被尽数处死,并引发了一场持续26年的宗教战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