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川
三藏川

理解永远要比评价更重要

被预设的苦与乐——写在高考之前

明天高考,从前天开始就看到家长送考的新闻,看到那些感动,那些希冀。接下去几天,我们可以预见到,还会有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悲伤,更多的喜悦,更多的……只是,可有人想过,这一切都是被预设好的苦与乐吗?

小时候就听父母说起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后面两句其实是重点,也就是说,对于传统国人,幸福的高潮已经被设定好了,无非是结婚和高中,当然,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比如抱上孙子,或者御赐什么宝物等等。作为现代人,幸福的高潮可能还要多一点,比如拿到房产证的那一刻,或者得到大大的亲切握手。然而,如果人生就是这样一场为了这些预设好的幸福努力奋斗的过程,这又跟玩一场游戏有何分别?

所谓预设好,就是由他人给你设定好了目标,包括激励方式、终极奖励等等,然后等待你去追求。由于这一过程是竞争性的,有的人最后能够达到目标,也会有人得不到。于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因为竞争产生的输赢,加上由于各种意外或机遇导致的偶然性,从而令你产生错觉,以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人生,以为这一切正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归根结底,只要你将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建立在那些预设目标之上,因为失败而难过,因为实现而喜悦,那么,我只能说,这样的人生真是可悲!

对于明天将步入高考考场的1000多万学子而言,高考就是一个预设好的目标。当然,他们算是打败了很多对手之后才能到达高考这一关卡。然后呢?考砸了,他们会因此痛苦;考好了,他们会因此快乐。你还可以预见到拿到分数后与父母相拥而泣,或者与同学放声大喊等等的场面。你看,不需要什么特异功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预测接下去几天里这1000多万学子的表现。因为这是被预设好的。迈过高考这一关,我们还可以继续预测,成功闯关的700万学子会继续在大学里奋斗,然后迎来的下一次可预测的关卡乃是毕业季。再接下来最令人感动的很可能就是步入婚姻殿堂的一瞬了……等到人们垂垂老矣,回首一生悲喜的时候,会不会发现,那所有的苦与乐,其实一开始就已经写好在自己的人生履历表上了,他们所要做的不过是在上面盖个戳罢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黄灯老师在《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中讲述了许多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的经历,尽管他们的名字、出身、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苦与乐却大抵相同。一言以蔽之,接受现实并过上安稳的日子,或者不肯妥协而生活艰难。每个人都被迫去参与同一个游戏,并不得不接受按照游戏中的表现来分配财富与幸福。

有时候我会想象,明天将坐在考场上的那1000万学子会不会因为今晚的月色如水而开始写一首诗,因为抬头瞥见的一只白鹭而停下刷题去欣赏它的翩翩,因为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义人被诬陷而愤怒的撕碎面前的高考宝典,因为听到隔壁邻家孩子的哭声而忍不住去弹起舒曼的月光……

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不被预设的苦与乐所规定,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爱与恨,可以任性地去拥抱这个世界,去感受一切真切的、自发的、无法预测的、不设限的痛苦与欢乐。

然而这样的世界是否可能?我认为是可能的,不过我们必须告诉孩子,不是告诉他们国家多么神圣,传统多么光荣,领袖多么伟大,集体多么温暖,成功多么重要,荣誉多么……虽然,我知道,今天的教育不断将它们植入到我们头脑中,有的人选择拒绝,比如那个叫做缪可馨的女孩子;也有人努力接受,比如那个五条杠的少先队员。但真正的教育应该告诉孩子,这一切无法具体触摸的事物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对象,它们只能作为虚假的情感反射而控制我们的苦与乐,并在反反复复的记忆训练和模式重复后成为唯一会激起你的兴奋的对象。要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个体,首先只能从可以触摸的世界开始,从你身边的人,从你身边的物,从一草一木,从一道晚霞,从一缕清风,从一啼一笑,从被拒绝的悲伤,从被信任的喜悦……学习如何跟这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交流,学习倾听万事万物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自我之路。而作为教师,作为父亲,我所能够做的,就是努力帮助孩子,让他们能够不被预设的苦与乐所操纵,从而可以展开属于自身的悲喜交加的人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