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然別居
厭然別居

欲覽更多內容,請至我的博客:https://sanlier.blog 此處只做備份之用

衛國戰爭前夕蘇聯軍火殘次嚴重

偉大衛國戰爭頭幾年蘇軍潰敗的原因不僅在於指揮系統戰略誤判,品質低劣的軍械裝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1940年內務人民委員部對彈藥人民委員部進行工作檢查,發現軍工企業產品殘次率嚴重,工廠管理層官僚作風盛行、履職草率馬虎。

1930年代中期蘇聯借助美國和德國力量發展工業化,可是光有車床設備還不夠,必須為工廠培養自己的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1936~1938年鎮壓期間70~90%的此類專家受迫害,極少數有才能的倖存者只能邊學邊干。所以,遭鎮壓清洗的專家被自學成才者接替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了。

通過國家監察人民委員部和內務人民委員部的檢查,我們可以管窺當時彈藥人民委員部及其下屬單位的工作狀態(1940年11月5日№3534報告):

現已查明,彈藥生產處於嚴重困境。
今年前九個月彈藥人民委員部(譯註:НКБ 以下簡稱“彈藥部”)僅完成61.3%的貨物生產計劃,即原計劃10億2000萬盧布的6.68億盧布。
彈藥部的工作每個季度都在惡化。第一季度實際完成計劃87.9%,第二季度完成85.1%,第三季度85.1%。今年前九個月該部少交付紅軍和紅海軍420萬個基數的砲兵砲彈、3百萬個基數的迫擊砲彈、2百萬個基數的航空炸彈和20.5萬個基數的海軍砲彈。
彈藥部本應在1940年度生產代替黃銅彈殼砲彈之鐵殼砲彈570萬。由於工藝流程不完備,前九個月生產鐵殼砲彈111萬7千,其中96.3萬屬於廢品(編者註:殘次率86.2%)
與此同時,新設計的延期膜片彈頭引信和МГ-8引信故障頻頻。МП和Д-1引信按計劃應製造3百萬件,實際一件未付。
總之,前九個月由於產品殘次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67億盧布。
過繁過雜的行政命令造成了企業管理混亂。彈藥人民委員謝爾蓋耶夫同志今年前九個月向下屬80家企業/機構發出633條指令(未包括以個人名義下達的指令),同一時期該部四個管理局共發出各類指令1079條。
而且命令的執行情況無法落實,因為這些命令大多流於形式。例如5月4日該部1、2、3局首長聯合下發的151號命令要求,5月10前“使用或銷毀殘次產品的問題必須解決,禁止工廠今後大量儲存此類產品”。但該命令並未執行,工廠院內堆滿了殘次品。
彈藥部的往來公文一向堆積如山,加重了部門工作負擔。例如該部四個局在九個月內共提交人民委員及其副職355通書面報告,該部技術部門提交309通書面報告。彈藥部三個季度平均每天收到來自工廠和建設工地的信件1400封、回信880封。同時彈藥部向上級政府部門發出1220封信件,平均每天5封。這些信件中請示的大量問題並不屬於原則問題,完全可以由該人民委員部及其管理局自行研究解決。
1~8月份彈藥人民委員對72名領導幹部進行了149次處罰,而受處分的廠長卻因生產有功獲得物質獎勵。例如第4工廠廠長布魯克同志2月11日因未完成計劃受到警告處分,3月14日即獲得一個月工資額的獎勵;4月23日他又因組織生產不良被口頭警告,4月29日又獲得兩個月工資額的獎勵。第10工廠廠長博德羅夫同志前後受到5次處分、兩次獎金。
一年半的時間裡彈藥部辭退了26名企業管理者、18名總工程師(編者註:請記得彈藥部下屬80家企業/機構,即三分之一的廠長被開除)。由於1940年彈藥部七個月內辭退了各工廠的1226名持證工程師,導致彈藥部系統內工程師數量明顯短缺。中層技術隊伍的人員輪換更嚴重,例如第9工廠在七個月內撤換了22名輪班主管和15名工長。
彈藥人民委員謝爾蓋耶夫用人無方,過度信賴副人民委員伊亞什金。伊亞什金素來懶散、嗜酒,破壞了正常的幹部工作。例如1940年他以“精簡人員”的名義從核心部門裁撤166名工程技術人員,有各種違法前科的31人卻予以保留。副人民委員赫連科夫亦有相似問題。原定交付大口徑砲彈的計劃中斷:152毫米БР-2榴彈砲、210毫米БР-17榴彈砲和280毫米БР-5臼炮的砲彈一發未付。76毫米空爆榴彈生產計劃中斷,在廠內堆積了72萬800個未裝填的空彈殼。
九個月裡”ШКАС”機槍彈底火廢品量高達1.59億發,經濟損失4900萬盧布。
А-19和П-45火藥的生產過程不完整。由於使用了不合格產品,1940年前九個月僅四家工廠就浪費了745萬升乙醇。
安全規範執行不嚴。第9工廠發生175噸炸葯爆炸事故,15人死亡、18人重傷。

這份聯合調查報告導致49人被捕(兒按:首任彈藥人民委員伊萬·謝爾蓋耶夫1941年3月被彼得·戈列梅金取代)。

除了工廠方面產生的殘次軍火,“人員素質”低下也是一大問題。這方面的證據是1941年4月9日蘇聯人民委員會《關於紅軍航空兵事故和災難》的決議: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查明,紅軍航空兵災難和事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由於飛行和指揮人員的無紀律性愈演愈烈,繼而出現違反飛行勤務基本規定的情況。
由於紀律渙散,我們每天平均損失2~3架飛機,即一年600~900架。
例如1941年3月27日12架DB-3轟炸機從沃羅涅日第18工廠機場飛往第53航空團(克列切維齊),儘管明知氣象條件惡劣,空軍司令部轉場勤務負責人米羅諾夫上校仍同意飛機起飛。他的命令導致2架飛機墜毀、1架迫降,6人死亡3人負傷。由於類似原因,1941年1月23日從新西伯利亞轉場塔什干的飛行導致3架飛機解體、2架飛機受損,12人死亡4人負傷。
空軍部隊良心喪失,令我們出現了前所未遇的情況。29航空師少尉М.В.科什良克同志駕駛的飛機失蹤後,司令部未採取措施搜救飛行員。20天后科什良克被意外發現凍死在駕駛艙內。遺書證明該飛行員迫降後是健康的,活了8~9天。最後一段內容寫於落地後第八天,他試圖尋找居民點,但因大雪被迫返回駕駛艙。”

偉大衛國戰爭的明星武器、傳說中的T-34坦克在早期同樣有著嚴重缺陷。

T-34的技戰術性能低劣,迫使蘇聯領導層在戰爭爆發後尋求美國支援。1941年12月T-34坦克與KV-1坦克被轉交給美國人進行全面分析測試,希望得到消除其缺陷的意見和技術。

美國人的報告稱:

蘇聯坦克的傳動部件和發動機在測試中表現很差。T-34行駛343千米後故障,無法修復。
由於柴油發動機的空氣濾清器特別糟糕,發動機內積存大量污垢,致使活塞和氣缸破損到無法挽救的程度。坦克被移出測試程序,準備用KV坦克炮和我們M-10坦克殲擊車的3英吋炮對其射擊,再送往阿伯丁(譯註:武器試驗場)拆卸展覽。
對裝甲鋼板的化學分析表明,兩種坦克的裝甲板是淺硬化的,其餘部分則是低碳鋼。在這方面,我們認為改變硬化工藝能夠減少裝甲厚度、保證其抗擊穿性能。而且可以使T-34減重8~10%。
車體銲接工藝乏善可陳。T-34涉水越障時下部滲水性過高,下雨時頂部漏水。水從間隙流入車內,將導致電器元件和彈藥失效。
T-34式坦克炮的炮口初速為385米/秒,與我們“謝爾曼”坦克M-3式75毫米炮(560米/秒)相比差距明顯。
炮塔構造很不理想。主要缺點是非常狹窄,我們不知道坦克兵冬天穿著棉大衣怎麼鑽進去。旋轉炮塔的電動機構極不可靠,動力虛弱,超負荷時容易冒火花,繼而燒燬電阻和轉速控制器、齒輪崩碎。
履帶檢查——很喜歡鋼履帶的想法。但我們認為,在突尼斯方面發回使用鋼履帶和橡膠履帶美國坦克的對比結果前,沒有理由棄用我們的橡膠履帶。
T-34履帶的銷子容易發燙,因為是劣質鋼鑄造,銷子磨損過快,履帶經常斷裂。我們的意見是加重履帶。
T-34的懸掛系統使用了美國的“克里斯蒂”式。它在我們的坦克上由於彈簧鋼質不佳,很容易下垂,減少了離地高度。
檢查空氣濾清器。恐怕只有怠工分子才能設計出這種玩意兒。過濾器從機械角度看十分原始:點焊位置金屬被燒穿,導致漏油。
發動機啟動器品質不良——功率低且結構不可靠。
傳動裝置。進行檢查的機械師驚訝發現傳動裝置與自己12~15年前的工作十分相似。遂要求廠商發來我們的A-23傳動裝置圖紙驗看,果然證明是根據該圖紙精確複製的。其實我們最感震驚的不是我國產品被抄襲模仿,而是15年前的設計居然還有人用。 我們認為,俄方設計師將其放入坦克,是一種對駕駛員非人道的殘酷行為(操縱困難)。
拆卸維修時又發現齒輪完全碎裂了。化學分析表明問題出在熱處理工藝上,根本不符合美國的任何一條標準。
坦克行駛速度很慢。T-34和KV-1的爬坡能力比任何一台美國坦克都弱。
惡劣的變速箱令人火大。團隊中僅兩個人有本事換擋。我們將把自己的變速箱送給俄羅斯設計師,以替換T-34目前的變速箱。
……

最後美國人轉讓了多項自己的技術給蘇聯,蘇聯用這些新技術生產T-34的改進型號。

對比敵方:德國PZ.II輕型坦克平均行駛壽命11500千米,Pz.IV中型坦克11000千米,T-34開到報廢的平均里程不到1000千米。

總而言之,打贏偉大衛國戰爭的是俄羅斯士兵(而非軍械裝備),他們80%農民出身。所以俄羅斯農民才是戰爭的中流砥柱,其他東西——不重要。


本文最初發表於我的個人博客,有修改。更多內容請點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