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然別居
厭然別居

欲覽更多內容,請至我的博客:https://sanlier.blog 此處只做備份之用

略論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酗酒問題

1930年代蘇聯國內酒精消費水平低於帝制時期,總體來說社會還比較“清醒”。偉大衛國戰爭的爆發中斷了這一趨勢,史達林要求伏特加作為前線部隊必需品每日供應,各類檔案也記載了後方官僚和憲兵警察胡吃海喝的問題。

《羅斯之樂·二十世紀》這本書運用經濟統計分析方法,為讀者提供了關於俄帝國和蘇聯酗酒問題的許多材料。該書作者認為,1939~1945年是蘇聯釀酒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如前所述,1930年代酒精生產、消費量皆低於帝制時期。1936年國民人均消費伏特加(白酒)3.6升,1913年為8.1升;1935年蘇聯伏特加總產量3.2億升,1913年總產量4.32億升。而且史達林1936年研究決定提高葡萄酒釀造量、逐漸削減伏特加產量,計劃到1941年葡萄酒產量將比1913年提高四倍,而伏特加產量減少1.5倍。其結果:1940年蘇聯加工了30萬噸葡萄,產出1.35億升葡萄酒,提前完成計劃。

在1939~1940年蘇芬戰爭中,情況起了變化。後來鼎鼎有名的所謂“人民委員100克”其實就出現於這段時期而非偉大衛國戰爭(其時已成為普遍做法了)。缺乏訓練、士氣低下的軍隊不僅被政工幹部和督戰隊(從1942年)驅使前進,而且被烈酒燒壞了腦筋。

1939年12月,蘇聯當局決定“由於卡累利阿和極圈內地區的低溫造成部分紅軍戰士凍傷”,從1940年1月1日起為前線指戰員額外配發每天100克伏特加、50克脂肪,坦克兵配發雙倍量,飛行員用白蘭地代替伏特加。

這樣就很容易計算出,整個作戰期間士兵額定飲用36.5升伏特加(73瓶)。

1941年7月阿納斯塔斯·麥可揚(Анастас Иванович Микоян)請求史達林恢復向前線部隊供酒。決定自1941年9月1日開始為紅軍指戰員每人每日配發100克伏特加,逢節慶日配發200克。這些節慶日除傳統“紅色節日”(5·1、11·7)之外,還包括全蘇體育節(7·19)、全蘇航空節(8·16)、隷屬部隊組建紀念日等。麥可揚甚至想把國際青年節(9·6)也加進名單,被史達林否決。

後方部隊、前線工程部隊和傷員(經醫生許可)每人每天50克伏特加。即使嚴格執行此項“低標準”,一年下來也要飲用18升之多。

1943年4月底又決定停止向部隊每日配發伏特加,改為特許供應。庫斯克會戰結束後,部分內務人民委員部作戰部隊和鐵道兵開始享受每天100克伏特加。

1942年紅軍每月消耗45個鐵路槽罐車的伏特加。舉前線部隊為例,1942年11月25日~12月31日卡累利阿前線共消耗36.4萬升伏特加、史達林格勒前線40.7萬升伏特加、外高加索前線(當地供應葡萄酒)120萬升。

飲酒的部隊事實上變得更勇猛。《羅斯之樂》記載了1943年除夕發生在懲戒部隊的一件事:戰士們鑽進掩體喝酒,感覺意猶未盡。其中某個大膽的傢伙匍匐爬近德軍壕溝,打入一根拴繩木棍。之後戰友把一塊寫著“我給你們氈靴,你們給我燒酒”的牌牌繫在繩端,拽至德軍壕溝。德國人果然拿酒來換,很快全連的鞋都不見了。

第二天軍官下連隊賀新年,卻見一群跣足醉漢躺臥掩體地上。軍官叫醒全連,命令次日天亮前尋回氈靴。戰士們別無選擇,趁夜色高呼“烏拉”衝入德軍壕溝,只肉搏不開槍,憑著刺刀、拳頭佔領敵方陣地,隨後帶著氈靴和幾箱酒返回。

部隊普遍飲酒同樣給政府製造了新麻煩——無政府混亂和反蘇行為。每個月都會湧現數十甚至數百名不服管束的士兵。1944年7月27日內務人民委員部首長貝利亞提交史達林、莫洛托夫、謝爾巴科夫(中央委員會)和安東諾夫(總參謀部)的公函描述了一起(典型)案例:

“敖德薩茲納緬卡火車站。15名喝醉的紅海軍戰士在集市鬥毆,其中一人——名叫舍洛赫沃斯特——被警察逮捕關押。一段時間後,一群紅海軍戰士闖入警察局,毆打民警並繳械,釋放了13名在押人員,包括根據第58條逮捕的15歲犯人普羅霍洛夫。”(譯註:蘇聯刑法第58條即“反革命罪”)

類似情況全國各地屢見不鮮。以下是貝利亞的部分報告:

“1944年7月7日西南鐵路局達爾尼察站,42759號軍列。從列車下來的一群醉酒軍官襲擊了正押送投機倒賣小販的民警,解散在押人員。一段時間後,醉酒軍官團夥再次痛打一名站崗警察並繳械,闖入警局,毆打繳械,甚至企圖向局長米古諾夫頭部開槍。列車長科列斯尼琴科中校趕赴現場調解無果。在內務部隊的支援下,鬧事者被全部消滅。”
“6月29日南頓涅茨克鐵路局斯拉維揚斯克站。民警押送投機倒賣小販過程中,突遭13名醉酒紅海軍戰士持槍威脅、毆打,並將查沒物品歸還給小販。其中一名紅海軍戰士——梅利尼克——用手槍射擊重傷一名民警頭部,又擊傷另一名內務部隊中士。該梅利尼克暴力拒捕,當場擊斃。其餘紅海軍戰士被拘留。”

(兒按:這兩個案例中,“鬧事者”或許是出於對所謂“投機小販”艱難討生活的同情而動手,未必單純酒後尋釁。否則難以解釋為何徑直揍警察卻不打平民)

“6月29日南頓涅茨克鐵路局‘紅軍’站。一列載有200名投機倒賣小販和紅海軍戰士的列車進站,停穩後即被特遣隊工作人員包圍。投機小販和紅海軍戰士悍然反抗,毆打兩名工作人員。內務部隊戰士被迫使用武器,導致小販3人死亡、1人受傷。暴行煽動者紅海軍戰士柯西諾夫、科爾舒諾夫等人被捕。事後查明,紅海軍戰士在途中敲詐勒索,從小販處獲取食品和自釀酒,並承諾保護他們免遭警察抓獲。”

與前線相反,戰時後方酒類匱乏。烈酒只發給政治積極分子,比如“斯達漢諾夫式工作者”每月可領到:幾米粗布、一塊洗衣皂、一千克鹽、一升煤油、兩瓶伏特加。

當然,即使在戰事艱難的饑餓歲月,藏身後方的官僚們也不會虧待自己。例如34歲的武器人民委員德米特裡·烏斯季諾夫有資格享用烈酒美食,所以:“1942年6月6日向人民委員的別墅交付3瓶伏特加、8瓶精選紅酒及香檳酒、1箱啤酒、黑魚子、香腸、鱘魚、甜瓜干、檸檬和成套巧克力”。

1942年9月,車里雅賓斯克女居民羅戈夫斯卡婭致信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委員、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羅扎利婭·捷姆利亞奇卡,信中稱:

“我在市中央食堂工作兩個月期間,親眼目睹了建設人民委員部、聯共(布)州委、州執委舉辦的各種宴會。如今每一克糧食都貴如黃金,車里雅賓斯克市的領導們身處大後方,不願共同承受戰爭之苦。前線血流漂杵,而我們這裡,流的卻是伏特加。”

於是黨中央派員調查車里雅賓斯克干(zhū)部(tóu)隊伍究竟胡吃海塞了多少好東西。結果發現,在1942年6月1日~10月7日舉辦的四次宴會中,共吃:680千克麵包、616千克肉、122千克乾酪、102千克酸奶油、84千克奶油、77千克紅魚子,喝:535升伏特加、133升紅酒,外加甜食:135千克大蛋糕、108千克冰淇淋、1514個小點心。

讀者朋友,你認為該怎樣懲罰車里雅賓斯克的蝗蟲們?宴會組織者、車里雅賓斯克市執委會代理主席В.Д.巴甫洛夫因“喪失黨員警惕性”被宣佈嚴重警告處分,罰款3000盧布(估計這廝今後不會在人前暴飲暴食了)。其他同僚?沒事兒!

隨著戰事順利,勝利臨近,當局開始向後方慷慨供酒,但基本限於幹部和專家隊伍的中高級成員。按照人民委員部統計,1945年1、2月份的伏特加配發情況如下:交通運輸部門2.5萬升、航空部門1.3萬升、煤炭部門1.8萬升、有色金屬部門1.4萬升……

1942~1944年蘇聯新建26(!)座釀酒廠,超過1920~1930年代的新建總數。捲煙廠同樣發展迅速,1945年比1940年增加了22%(與之相比,糖廠減少79%、麵粉廠減少49%、肥皂廠減少67%)(譯註:毀於戰火)。

在零售商品結構中,1940年“伏特加”一項僅占11.8%,1943年已占25.1%,1945年占35.1%。

研究者總結道:“伏特加對戰時和戰後社會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可以舉出一系列負面後果,最重要的是大批原本不飲酒者開始貪杯,包括幾百萬女性和青少年。1920~1930年代上層人士中的清教徒主義被新生貴族的官階特權體系所取代……”

另外,偉大衛國戰爭後伏特加的絶對價格(相比平均工資)大幅上漲,當局開始從嗜酒者口袋裏搾取錢財。有研究者指出,1939年平均工資331盧布,一瓶伏特加賣6盧布15戈比;1947年平均工資500~1000盧布,一瓶伏特加賣60盧布。也就是說,1939年的收入能買50瓶伏特加,而1947年即便最高水平(1000盧布)也僅能買16、17瓶而已。

醉酒狂熱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成為常態,即使戰後也未徹底清醒。今天的俄羅斯仍在承受其後果。


本文最初發表於我的個人博客,有修改。更多內容請點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