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饼君
肉饼君

做梦都想住台湾

思品课迷惑大赏

这几日我邀请上初一的表妹(姑姑女儿)来我家和我一起上课。某日上午她上思品课的时候说:“我真不想上这课了。”平板里传来动画片里儿歌的声音,我冲过去观看,感到震惊:

穿着裙子带着蝴蝶结的女熊猫人和穿着西装的男熊猫人欢乐地唱着:“女生穿裙子更好看,男生应该穿裤子……”动画片放毕,思品老师用四十岁中年男人的语调、富有温州特色的普通话口音语重心长地讲着:“男生要做男生该做的事,女生要做女生该做的事……”

我心中觉得又搞笑又气愤,什么是男生该做的事和女生该做的事?难道是这位老师口中所说的,男生应该坚强勇敢,女生应该温柔体贴吗?更搞笑的是,用这种低幼化的拟人动物形象演示儿歌来给初中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后来经求证得知,这个动画片片段来自《宝宝巴士》,目标观众群是学龄前儿童。)

下午我愤然地把这件事告诉姑姑和妈妈,她们的申请看上去又严肃又觉得我的话难以费解,写着“我觉得老师说的挺正常的呀,虽然你说的好像又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我也听不大懂”。

姑姑说:“老师可能只是教你遵守规矩。”

那么,什么是规矩呢?什么是老师口中的规矩呢?什么是应该遵守的规矩呢?有不应该遵守的“规矩”吗?

我问表妹思品老师多大年纪了,她说可能四十来岁,只知道喜欢打太极。从古代的儒道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被教导着要服从“权威”,学生服从老师的权威,孩子服从家长的权威,人民服从国家的权威。我并不清楚表妹对老师、家长能有几分信服,但我知道她从不质疑。

先来谈一下权威。现代社会最大的权威是现代国家,也是过去五百年政治哲学家关注的核心对象。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竞争格理论,认为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人们必然陷入竞争。因此,人们需要政治权威以得到安全感,以建立信任。信任的根基是由超越众人之上的权力。哈贝马斯认为,有效的法律规范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授予并行使政治权力,支撑单的规范,建立社会秩序,辅助协调个人行为。

The China Quarterly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对中国的Communist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从建国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CCP(China Communist Party)的招募政策遵循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Communist的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平均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无论是Communist和Non-communist,大家对地方Party-state institutions的信任并无差异,且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Communist对中央Party-state institutions的支持度更高一些。

基于人们在做调查的时候,有self-report的偏差,我们的权威的信任,显然不及建国初期或改革开放的初期,更不及古代封建社会。但显然,在国内与国外筑起的这栋高墙,还是起着很强的作用。

西方文艺复兴首次提出“人文”,重新审视“人的尊严”,启蒙运动将人的理性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后浪漫主义则高举人类情感的旗帜。今天,这三者已经融合,世俗人文主义坚信人的意义不来自神启或自然,而源于人本身,即人的自由意志。

人的自由意志是天生的吗?当孩子们从小被教导着“要遵守规矩”的时候,他们能意识到“自由意志”的存在吗?可惜,我们现在只能小心翼翼地讨论奥威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或者《楚门的世界》,无法谈论我们所处的环境。

(PS:我第一次看《楚门的世界》是在初高中的教室里,一个休息日的下午,全班同学一起在教室里看的。但我不曾记得自己对这部影片有任何的思考,或者与同学的讨论。)




后来思品老师又提到“性别刻板印象”,我翻了翻表妹的教科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这种刻板印象的强化。不禁让我想到最近才在网络上爆发出来的韩国N号房事件(有兴趣的可以在微博上搜一下)。

韩国从世纪初的《素媛》开始,社会上对性侵事件就尤为关注了。这次大家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反应也尤为热烈,当然,“强奸”“性侵”,甚至“女童”,这任何一个词汇就足以燃起人们的极度愤慨。但是,女性的被压制、被歧视,只有在人身安全遭到严重伤害,只有当社会伦理被严重打破的时候,才能够牵动我们的神经吗?

强奸和杀人在刑事政策上都属于重罪,事实上,强奸也并未得到社会的纵容。然而,大部分人认为“强奸”是不合理的,但对于广泛存在于社会中性别不平等却熟视无睹。

在组织管理领域中,女性高管、女性董事、女性创业者、女性中层管理者的占比明显低于男性;在企业的底层,女性员工的平均工资则一直低于男性;女性创业者的公司成长得更慢,更难获得融资,更容易失败。是女性的能力不如男性吗?

从女性主义的Liberal perspectives来看,男女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现在的不平等来自于普遍存在和根深蒂固的歧视,并主张平等对待。而从structural perspective看来,男性与女性有着天然的差异,因此,传统的管理范式应该被改革。

在社会构建的范式里面,女性似乎被看做是柔弱的,温和的,更看重家庭的,更保守,而男性被看做更有事业心,更勇敢,更有攻击性的;女性被要求对养育子女负有更多的责任,而男性被要求事业成功。感性似乎是视为穿在女性文胸里的物件,有事被作为女性失败的理由,有时会被赞扬。

而现在的消费主义与符号化的语言结构正在一步步加深这种刻板印象。李佳琪们的广受欢迎,相亲节目至今仍如火如荼,各种恋爱方法论、成功方法论在网络上的广泛流传……

权力、领导;家庭、孩子,当你说到这些词的时候,脑中浮现的形象是否是固化的呢?而这些词汇应该是带有性别色彩的吗?我们常常意识不到文化、语言、社会规范对我们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当这种影响被刻印到加害者与被害者的骨髓里的时候,当加害者群体与被害者群体一起指责被害者的时候。

当那位思品老师肯定男生女生之间存在分工、兴趣爱好的差异的时候,我是肯定的。但声称“男生应该做男生该做的事,女生应该做女生该做的事”的时候,我更希望老师这样说: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合理的;人都应该做“该做的事”,而没有什么事是天然被认为是属于某一类性别的。以及老师在教导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的时候,是否更需要去解释,为什么应该与为什么不应该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