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Robin

一個站在人文與科技交叉口的人,幻想著國人每年換一次 iPhone,而且花等值的錢在藝文消費上頭。

你的快樂是你以為或想要的快樂嗎?

(编辑过)
我們可不可以說,正向心理學與快樂經濟學的結合,帶給世人的,是越來越緊繃的假象快樂,以及塑造越來越多注意力只會往內關注,而疏於往外關心的個人特質?

上個週日,一個好朋友約我見面,他提到一直默默的閱讀我的臉書,還參考了這部短片,把自己的 iPhone 提醒事項優化成更好的版本。聽到這事很開心,原來我的言行,始終默默地影響某些人。

那為何現在的我會是這樣的我?是自己努力的,還是本真的展現?以及我想要成為怎樣的我?這些問題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重新校準,可能是近期的身心狀況不穩,而讓最近一次的校準有了典範的轉移。

20 年前,我曾因為工作、感情、家庭諸多困擾而失眠,去掛了精神科,拿了百憂解、安眠藥,還有憂鬱症的認證。斷斷續續服藥跟就診,對自己的康復也不抱期望,姑且把這些遭遇當作是卡到陰或是遺傳的體質導致,直到了我遇到一本書......

為了寫這篇文章,昨天再去圖書館借出來,封面看得出來它有被眾人好好閱讀。

這本書叫《學習樂觀・樂觀學習》,作者是塞利格曼,出書時是當時的美國心理學會臨床組的理事長,1990 年出版,1997 年被引進台灣,洪蘭翻譯,加上憂鬱、焦慮、恐慌等心理症狀漸漸成為社會大眾的困擾,這本書應該賣得很不錯。

我記得透過閱讀有獲得一些療癒,經由書裡的案例分析與科學研究,我對悶悶不樂的症狀成因有些認識,同時認同塞格利曼主張的「無助是習得的」,同樣的,學業、事業的成功都可以靠樂觀的特質來實現,意思是個人可以決定自己的。他認為:

任何時候你發現你心情不好、很焦慮或生氣,你就問你對自己說了些什麼。有的時候你的想法是對的,在這種情況時,專心去思考你如何可以改變情境,並且防止不愉快事件惡化成災難。
但是通常你的負面想法是扭曲、不正確的,這時要對它挑戰,不要讓它控制了你的情緒生活。習得的樂觀不像節食,它一旦開始了,很容易維持下去。一旦你養成對你的負面念頭反駁的習慣,你每天的生活會過得好很多,而你也會覺得快樂很多。(摘自P346)

大概經過半年吧!我就忘了這本書教我的技巧,當然也沒有習得樂觀的特質,以及走上快樂的人生。

圖片來源 Pixabay

幾年後進入職場,可能工作上夠努力,成就和意義感都有,快樂的時刻也變得比較多,現在回想,我算是正向心理學的反例,照他們說法是,那些人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快樂、正向、積極的特質,而我是生活中有些具體體驗了,不管算不算成功,我都有感受到快樂的滋味。

如果要粗糙用「快樂」分數幫一個人特質定調,100 分是隨時洋溢微笑,充滿正向心態,具備正向心理學家說的心理韌性,而 0 分是負面、悲觀、被動且迴避社交,那我應該是45 分的人,可是那為什麼我在工作場域,會給人正向、積極、理性、精練、溫暖、熱情的印象呢?

我對自己的認識,與他人對我的印象,有了懸殊的差距?為什麼?


從曾被診斷過憂鬱症到現在,經過 20 年,我找到答案了,因為我不自覺地擁抱了「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我知道這個詞彙讓人頭大,感覺又要掉書袋了,條列幾個狀況來說明這詞彙:

  1. 正向是很重要的特質,而且是個人可以決定的,沒有保持正向,在工作或生活上觸礁了,都是自己要負的責任。
  2. 優秀的人都有正向的特質,正向心理學家已經在科學上證實,快樂的人比較有資格(機會)迎來理想的生活。
  3. 快樂是人生臻至圓滿的狀態,需要持續自我成長、鍛鍊情緒智商、工作能力才能逼近,雖然沒有完全圓滿的一天,但追求快樂是個人思維與行為的至高無上目標。
  4. 公司要成長,團隊要發揮最高績效,正向是不可或缺的柴火,而且擅於溝通、努力成長、情緒智商與恆毅力都有的人,才會被認可,也才有更多的機會晉升。
  5. 為了幫助你擺脫憂鬱、沈悶、僵滯的心情與人生,正向心理學、教練課、自我成長課,像是快樂的秘訣、卡內基訓練、個人品牌線上課等資源,是真的能改造你人生的夥伴,也是你邁向快樂人生必要的投資。


回到我找到答案這事情,是閱讀了這本《製造快樂公民》才讓我想清楚的,這書的開場,就先從塞利格曼在 1998 年當選心理學會主席的故事說起。

簡單摘要這本書要批判,以及提醒我們反思的事情:縱使正向心理學的科學基礎再三地受到挑戰,但它如同大眾心理學或心靈雞湯的好讀好懂,讓政府、軍方、企業、學校、名人大力擁護,各界投入大量基金,希望正向心理學幫助世人告別憂鬱的枷鎖、活出更好的自己、挖掘本真的特質、打造符合公司的生產力,進而迎向美好的快樂人生。

如果你覺得身邊朋友或網路網紅都要你快樂,讓你覺得很煩,那這書很適合你看。

上述提到的那五個觀點,都是我心裡不認同的,因為正向心理學的快樂主張,化約了情緒的複雜特質,把情緒化約為正向負向,很容易有道德指使或病症指涉,再來,它窄化了人生選項、更武斷的把個人的困境,歸因於個人的不快樂特質,還有,在工作領域持續蔓延的快樂至上思維,意外的加深原本不快樂者或職場適應不良者的道德愧疚感。

雖然我不認同,卻在過去的職場上表現的像是正向心理學的模範寶寶,真正的原因在於我天生的責任感,還有愛助人的特質,跟快樂的關聯不大,從我的例子來看,這一點又再一次違背了正向心理學的論證。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那面對低落、負面的想法,或怎麼打造光明的人生,有其他條路嗎?我不是九天玄女,無法給你答案,但可以給你一點思索空間。

圖片來源 Pixabay

塞利格曼在 1990 年寫的《樂觀學習・學習樂觀》中已經提到,憂鬱症瀰漫了全美國,而在 2017 年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全球最常見的病因不再是生理疾病,憂鬱症變成了第一名,台灣的狀況呢?2020 年有超過 205 萬人因為情緒問題就醫。

當市面上的助人事業越來越多,不管是雞湯書、療癒 Podcast,或是個人成長、個人品牌的課程,每個人都說快樂很重要,要陪你快樂,要帶你成長,可是......那為什麼這整個世界仍是趨向憂鬱哀傷呢?

我們可不可以說,正向心理學與快樂經濟學的結合,帶給世人的,是越來越緊繃的假象快樂,以及塑造越來越多注意力只會往內關注,而疏於往外關心的個人特質,就像外面空氣污染嚴重,不去思考如何集體合作改變環境,只是獨善其身或努力工作,以尋求更高檔的防毒面具,怎麼想都有問題!

透過這篇文章,回顧我與塞利格曼的緣分,把腦中思路整理出來,再次省思快樂對我的意義,以及我想成為的人是長什麼樣子?而那個樣子,絕對不可以是由市場成功學或心理學實驗室告訴我的。

如果你有感有想法,也歡迎留言回饋,謝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