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癡中,勿擾
花癡中,勿擾

高敏人、 就算有上班還是常常缺乏寫作素材、願望是成為家庭主婦3號 當媽之後順勢躲在Ricky's mom這個名字後面 覺得愉快自在 育兒、職場、樸實無華家庭餐桌、黑手指用心照顧綠植栽 在這裡記錄生活的點滴

自由與紀律—從蒙式教育看Matters

(编辑过)
【蒙特梭利所謂的自由,是指自由地去做正確的事。當孩子有違反常規、破壞的行為時,具正確判斷力的成年人一定要制止,不用懷疑。】 我認為官方理應扮演"具正確判斷力的成年人"這個角色。我知道Matters去中心化、強調創作自由,我也並非是指使用者都是孩子,而是指若有【造成極大爭議的、或是不符合平台核心價值的文章】,官方需要負起制止、導正的責任,才能保障使用者(無論是創作者或讀者)的權利。

制度都是訂給君子來遵守的。我一直非常認同這句話。有了兒子之後開始瘋狂的鑽研各種幼兒教育學派,最後我深感認同、並且盡可能實踐的教育法,是蒙特梭利教育法。然後我忽然發現,其實蒙特梭利這套教育法,又何嘗不適用在大人的身上呢?(也許是因為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

而我也因此改變了最初的想法。制度,就是訂給每個人遵守的,而前提是,需要有人徹底的去執行。我想分享蒙式教育的幾個觀點,試著由這些觀點來看Matters。


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Dr.Maria Montessori)
蒙特梭利博士是十九世紀的義大利醫學博士、女教育家,她以科學觀察、實驗的精神,發現成長的自然法則-即兒童具有自我學習,使自己趨於完美的潛能。蒙特梭利博士依循此一發現,提出了嶄新的科學幼教理念。也由於她以非傳統的全新態度看待兒童,因此她的教學法盛行於五大洲,可說是十九~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她那個年代的先驅。

維護社群和睦≠妨礙創作自由

妨礙創作自由是甚麼?我上一個加入的寫作平台是中國的一個平台,三不五時就審查文字,剛開始還會公告,XXXOOO是禁用字,再後來大概是禁用字實在太多,乾脆就不公告了,直接放大絕:偷偷屏蔽(等於是直接將文章下架)。許多作者前一晚發了文,隔天一早起來發現通通不見,哀鴻遍野。我相信這種情況絕對不會在Matters出現,但我也不認為這代表Matters的創作自由可以無限上綱到可以口不擇言的地步。

蒙特梭利所謂的自由,是指自由地去做正確的事。當孩子有違反常規、或是破壞的行為時,具正確判斷力的成年人一定要制止,不用懷疑。

我認為官方理應扮演"具正確判斷力的成年人"這個角色。我知道Matters強調創作自由,我也並非是指使用者都是孩子,而是指當使用者的自由不是用在發表適當文章,出現造成爭議的極端文章、或是不符合平台核心價值的文章官方有制止、導正的責任,才能強調官方的立場,也才不至於偏離正常運行的軌道,也才能維護社群穩定的運作、保障使用者(無論是創作者或讀者)的權利。


去中心化≠沒有核心價值,也不等於可以不作為

人最可貴的其中一個特質,是在於擁有核心價值。沒有核心價值的人,他鄉愿、牆頭草、隨波逐流,說變就變,這樣的人實在不值得與之長久相處。

Matters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主打去中心化,但是去中心化,是不是也就等同於沒有核心價值?我希望不是。Matters舉辦共建計畫活動,就代表馬特宇宙是期許自己能發展出核心、且有運行主軸的不是嗎?去中心化,就不能維護Matters的核心價值嗎?

蒙式教育主張把主導權交回每個孩子手上。讓孩子依循著他內在的需求,去選擇、去探索、去學習,但是照顧者需要適時的伸出援手。伸出援手不代表干預或接手,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做適當的提示。

Matters所有的使用者就如同擁有主導權的孩子,能依照內在的慾望自由創作;而官方就好比是照顧者。當Matters的核心價值(共建計畫)遭到破壞、且已經有人為了維護這個核心價值而提出異議時,官方理應伸出援手。

假設現實世界的某一個地區發生群體鬥毆事件,報警了警察不來,於是眾人繼續打,打到血流成河,最後其中一方終於死傷慘重,械鬥才結束,這還能算是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嗎?


官方可以有雙重身份嗎?

蒙式教育非常強調父母需要"溫柔而堅定"的堅持自己的原則。原因無他,因為孩子會用各種出乎意料的方式去摸索各種可能性,也會好奇、並嘗試去試探父母的底線。如果父母沒有堅持自己的原則,不但無法與孩子建立生活的共識,更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官方如果有雙重身份,要建立公平公開、從一而終的公正形象,就不太容易了。如果官方沒有官方堅持的立場原則,那麼使用者又要怎麼相信官方的決斷力與執行力?

如此一來,好像就只剩下憤然而起一途。


健全的平台制度

作為讀者、很偶爾也會發個小說,我到過不只一個創作平台,有的平台以服務讀者為主,在首頁就有眾多分類,讀者一點進首頁,就可以先依照自己閱讀的喜好做類別選擇;有的平台偏創作取向,替作者設立"合集"功能,作者可以替自己的文章做分類歸檔。相較之下,Matters無論以讀者的角度、或是作者的角度來看,似乎都不若其他平台來的多功能。

蒙氏教育主張必須在「準備好的環境」(Prepared environment)中進行活動。這個環境必須是安全的、開放的、具備適當教具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裡,孩子才能安心放心的自在探索。

Matters的環境似乎還不能稱作是一個完全準備好的環境。起碼眼前討論最兇的分級制度、警告標語、類別選擇等等都尚未建立。雖然引起了不小的討論,但是由於最近碰巧遇上官方正式發行NFT的重要時刻,於是乎這些討論似乎尚未有官方的公開回應,反倒是可以看見官方認真負責的發表NFT相關文章。

Matters時常會出現創作、賺錢這兩派非常有火花的討論,這是很難去界定的範圍,也很難讓每個人都服氣,舉我自己為例,我喜歡寫作,當然也想賺錢。只是平台功能的升級比不上錢幣發行的速度、或是官方的重視程度差距過大時,難免就會讓人不禁懷疑還有沒有必要去爭論到底是創作為先、還是賺錢優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