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讀PopRead
眾讀PopRead

簡單物質,豐富生活 經常閱讀,恆常思考

華麗的黑暗時代|《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眾讀PopRead

華麗的黑暗時代|《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眾讀PopRead

東漢時代,地方豪族興起,不只影響地方政局,也影響中央政治生態。三國時期的司馬懿與其家族便是地方豪族。魏晉時代,朝延開始推行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由各州郡推舉人才,人才分為九等:上、中、下三級,每級再分為上中下,如上上、中上、下上……此政策原意為中央政疛招覽人材,後來為世族大家所把持,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這些世族家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有著巨大的的影響力。

晉武帝即位後,實施占田與課稅制並行制。容許皇室、官員與平民佔有田地,占田大小與官品掛勾,官位每少一品,可占田少五頃,一品官可佔五十頃,九品可占十頃。占田人丁須按占田數向政府繳交作物為稅。此政策既提高了政府的收入,同時也保護了士族的土地利益。晉武帝死後,西晉政局不穩,爆發八王之亂、永嘉之亂,此制度也同受破壞。

在政局混亂的同時,胡族乘時而起,建立政權。早在東漢與三國時代,已出現胡漢混居,到西晉時,胡漢混居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有西晉官員指出胡人大量移居中原的潛在危險,如江統、郭欽等人地主張「徒戒論」。其中江統說戒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戒狄志態,不與華同」。認為華夷有上下之分,高低之別。朝廷未有採納「徒戒論」,後來胡族勢力興起,在中原一帶攻城掠地,中國史書稱之為「五胡亂華」。五胡指匈奴、羯、鮮卑、氐、羌。

胡族建立的政權,其國策或多或少有漢化傾向。後趙建國者石勒登基後實施保護漢族文化政策,不強逼漢人接受胡人風俗。北魏的孝文帝的皇帝生涯幾乎在都「漢化」。這裡提一下,胡族的建國者及君主,不乏熟習中國文化之人。前趙的建國者劉淵熟讀《春秋左氏傳》與《孫子兵法》,也讀過《史記》、《漢書》等典籍,其子劉聰也通讀經史與《孫子兵法》,又善書法,特別擅長草書與隸書。前秦建國者苻堅博才多藝,北魏孝文帝的學識涵養也是相當高。

胡族在華北一帶攻防,建立政權。粗略可分為西面的關中勢力、與東面的關東勢力。符堅曾短暫統一北方,但因南征東晉,在淝水之戰敗北,北方再次陷入混亂。後由北魏統一,劃下華北爭霸的句點。而北魏後期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後而東魏西魏後又為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的楊堅奪得北周的政權,建立隋朝,統一南北。

相對華北的亂局,南方的爭鬧也不少,晉室南遷後是為東晉。後為劉裕所滅,劉裕建立宋朝。與華北的北魏形兩強對峙的局面。在一次雙方的攻防中,北魏進至長江邊,與南方宋朝所在的建康只有一水之隔,在此時北魏突然撤退,成為不解之謎。劉宋的文帝在南北朝出現少有的治世,史稱元嘉之治。劉宋後來被蕭道成所滅,取而代之的是南齊,南齊之後是梁,梁之後是陳,陳朝最後被楊堅所滅。

以上所說的都是南北朝政治上的演變,除了政治以外,「民族」也是南北朝時代的一大議題。

漢族自視比週邊民族高尚,視其他民族為「蠻夷」。但當漢族政權被胡族所滅時,對漢族人,尤其是讀書人,其衝擊必然十分巨大。有些士族為避「胡亂」而逃至東晉。有趣的是,雖然胡族奪得政權,但部分北朝君主自視為「中華」的君主,有統一天下的責任,例如前秦的苻堅。北方的士族一開始極為抗拒胡族的統治,但後來逐漸接受胡族君主為「中華」之君,視南方的政權為蠻夷,例如劉宋的建國者劉淵曾被稱為「島夷」,即島上之夷。而南方的漢族世家幾乎一直視北方胡族政權為蠻夷。在這個胡漢相爭的情況下漸漸形成「中華」的思想,此思想在隋唐時期開花結果,少有胡漢之分,唐朝有不少官員是胡族人,最有名的莫過於安祿山。在「中華」思想形成後,到宋朝再次出現華夷之爭。從歷史的發展來說,真不可謂不奇。

對照南北朝歷史,看今日的兩岸政局也頗為玄炒。台灣人是否中國人?對於跟國民黨來台的華人,他們的心態一開也許跟逃到東晉士族無大差別,視對方為仇寇,等待「反攻」。隨時間過去,「反攻」幾乎成為泡影,他們該如何自處?對岸的中共主張「一個中國」,堅持必須「統一」。台灣的年輕一代,不少人自稱為「台灣人」,主張台灣跟中共沒有關係,而老一輩中人,部分認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應該「統一」。兩派人士時有爭吵,至今未平。

本書不只提及政治與民族,還有門閥、文化、制度、經濟、外交各層面的介紹,十分精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