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讀PopRead
眾讀PopRead

簡單物質,豐富生活 經常閱讀,恆常思考

舊日之事,今日仍未了| 《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眾讀PopRead

所謂「成王敗寇」,成功就是王者,失敗就是賊寇。不過在分出勝敗之前,誰是王,誰是寇還是未知之數,要到其中一方大勢已去,才知道結果。一開始毛澤東帶領的共產可以說是劣勢,甚至去到瀕臨「滅黨」邊緣,可他們還是活了下來,而蔣介石與國民黨幾乎一直佔優,最後卻成了輸家。

所謂「成王敗寇」,成功就是王者,失敗就是賊寇。不過在分出勝敗之前,誰是王,誰是寇還是未知之數,要到其中一方大勢已去,才知道結果。一開始毛澤東帶領的共產可以說是劣勢,甚至去到瀕臨「滅黨」邊緣,可他們還是活了下來,而蔣介石與國民黨幾乎一直佔優,最後卻成了輸家。

國民黨領袖孫中山的革命工作不理想,後來接受蘇俄共產黨的支援,此即「聯俄融共」。蘇俄不只支援國民黨,也協助建立中國共產黨,可以說國共兩黨都是在蘇俄的「共產國際」所指導下成立。因此兩黨在結構上極其相似。(可參考另一篇《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的讀書心得)

剛成立的共產黨,毛澤東還不是老大,主導者是共產國際。蔣介石也不是在孫中山死後就馬上取得國民黨的領導地位,而是經過一番明爭暗鬥才坐穩國民黨領導之位,他的主要對手就是汪精衛。國共在初期是合作關係,後來蔣介石開始「清共」,兩黨決裂。

共產黨在國民黨的圍攻之下,幾乎一度滅黨。在絕境時被逼「二萬五千里長征」,雖然死傷眾多,但至少保持了人力,毛澤東也取得了中國共產黨的實際領導權。國民黨在清共之時,又遇上日本人對中國持續進侵,蔣介石決定「先安內,後攘外」,對日本軍不抵抗。後來張學良與楊虎誠發動「西安事變」,蔣介石(被逼)與共產黨聯手,對抗日本軍。

戰爭期間國共兩黨表面合作,實際上各懷鬼胎,有像《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孫劉陣營。後來美國、蘇聯的介入中日戰爭,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共兩黨的爭執枱面化,國共內戰開打。

共產黨在軍備、人數、領地、資源皆弱於國民黨情況下,擊敗了國民黨。這反映了毛澤東的軍事才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際領兵,交出成績。相對之下,蔣介石可以說是一手好牌,可就是輸了。國民黨戰敗後退守台灣,共產黨取得中國的統治權。國共內戰的結果亦到今日仍影響兩岸三地的人民。

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原本是預備給台灣,最後反而用在香港與澳門。而最近的時局反而引起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不信任。歷史發展總是出乎人的意料。

關於國共合作與交戰的歷史、評論多如牛毛。要理出當中的細節與脈絡並不容易,影響歷史進程的因素太多,或許有些東西是有很大影響但還被發現的,例如東北的黑貂影響大大影響明末政局(可以看《海與帝國》的讀書心得)。

讀歷史的大概只能照既有的資料來理解,跟偵探查案很像,當有新的證據出現,可以推翻流行多年的理論。好比孫子兵法是孫武還是孫臏所作,不同學者各有說法。直到銀雀山出土《孫臏兵法》,才證明孫臏寫的是孫臏兵法,孫子兵法是孫武所寫。

把話拉回來,看毛澤東與蔣介石爭雄的故事,不禁想該堅持還是妥協?毛澤東或許沒有投降的選擇,大概他了解蔣介石不會放過他。如果蔣介石在沒有失掉優勢的時候稍為妥協,今天的亞洲局勢或許會完全不一樣。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雖然毛澤東取得中國的統治權,但內政上幾乎可以用一塌糊塗形容,尤其是為奪權而發起「文化大革命」,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痛。

有趣的是,毛澤東利用紅衛兵奪權,後來對紅衛兵過河拆橋,巧合的是鄧小平三落三起,最後一起曾利用中國的民主派,後來又在一九八九年鎮壓民主派。

作者引證不同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角度,對現代中國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