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の手製人生:)
瓶子の手製人生:)

一個老派平面設計師麻麻,重返校園的藝想天開,身兼手作布品設計販售與獨立家長的育兒的日常,以及各種嘗試的斜槓生活。 寫一些,瓶子奶奶看的時候還可以笑笑的543。

《妳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與自己對話。

(编辑过)
透過同理及撫慰,告別小時候受傷的自己,讓現在的自己更有力量。

撰文:曾瓶子

上一篇寫完《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心得後,挑選了這本《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繼續閱讀,想要透過閱讀找回自己遺失的那段空白記憶,然而,這本書頗深,使用的文字需要時間思考內化,所以看得有點慢,後來,在洪仲清心理師為這本書導讀的直播後,整理好思緒,開始動筆了。

小時候的我去哪了?

小時候的我和很多人一樣,生長在傳統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的關注焦點永遠在哥哥及弟弟身上,我就像是一個隱形人,沒有人會注意到我,長大之後的我對於國中前的記憶幾乎是沒有的。

莫名其妙長大成人之後經歷了不穩定的工作經驗和不穩定的感情世界,自己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常常也作錯決定;不婚的我在三十多歲那年在媽媽碎念下走入婚姻,六年後走出婚姻。

成為單親媽媽之後,養育孩子的過程遇到很多挫折,娘家自然是幫不上忙的,一樣只能硬著頭皮獨自摸索前進,因緣際會接觸阿德勒正向教養的理念,開啟了我的自我探索之路。


文化上的制約。

在我們傳統觀念上,當父母會有一種優越感,我們文化賦予父母很多正面形象,這是我們文化上的制約,父母會以一種強制性的教養方式來對待孩子,縱使孩子已經成人。

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長大成人後,依然把成人孩子當成還是幼小的孩子般,難以卸下親職上的職責,於是成人小孩也無法得到充份授權後的自由意識,在人生道路上寸步難行。

父母應該在孩子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練習放手,把時間拿回來做自己,讓孩子也能做自己。


原生家庭的影響。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和我一樣是在自己父母或親友都不肯好好善待自己的家庭下成長,長大之後,通常我們會很難遺忘過去藏在心中的創傷,如果心理遺忘了,我們的身體也會記得;這些過去未解決的事件,會浮現在我們後來的人際關係裡,特別是當我們成為父母要面對孩子的時候。

原生家庭的影響力極為深遠的,《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一書提到:「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尤其是孩童在被虐待或被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身心虐待所致。而這樣的創傷經驗,可能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等各個層面。父母的情感忽視、身心體罰與輕蔑語言,都會加深兒童被遺棄的創傷。」

所以當我們小時候得不到父母情感的關注,或是持續被忽略、被拒絕時,覺得「我不好」的羞恥感就會隨時跟著我們。

過去我們童年的創傷經驗,常常沒有好好的被接住,導致日後相關情境發生時,我們的情緒反應就會無意識、自動化重複的彈跳出來。

閱讀《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我學到,我除了必需從現在長大成人的我成為我自己的前父母,去愛及安撫現在的我,接著現在的我要去愛我的前小孩(小時候的我),還需要從現在的我去和我的前父母告別(我小時候的父母),前父母、我、前小孩都是我,我和不同時候的我完成和解。


成為我的前父母。

試著成為自己的前父母,安撫擁抱現在的我:「小時候的妳辛苦妳了!過去因為我們只能給予基本照護,因為我們的疏忽,長期忽略了妳的情感需求,造成妳的創傷,讓創傷影響妳這麼久,現在,妳長大了,有自己要忙碌的生活,謝謝妳學著照顧自己,沒有放棄自己,讓自己愈來愈好。

藉由理解與接納,正式告別與父母之間的羈絆,做回自己。


現在的我。

試著從現在的我,告訴我的前父母:「小時候你們忽略我,讓我感覺不到溫暖,這些感受影響了我的生活很多年,也許當時有我無法體會的原由,現在我長大了,我接納自己曾經受到忽略,接納了我的小時候不完美,接納我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接納我的家庭不完美,現在,我長大了,我有能力愛自己,給自己力量了!」

和前父母告別,並不是要去責備父母過往的不是,而是,透過這樣的形式,放下父母曾經有意無意對我們的傷害,讓自己更有力量前進。


成為我的前小孩。

經過無數孤立無援窘境下長大成人的我,告訴我的前小孩:「靠自己跌跌撞撞走到今天,很辛苦吧!小時候渴望不到溫暖,讓小小的妳總是恐懼無助、被迫獨立長大,妳一定很累吧!現在,妳已經長大成人,不再是過去弱小的妳,已經學著愛自己,懂得分辨什麼才是對自己好的事,學會照顧、保護自己,不用再期待別人的給予,妳只需要繼續愛著自己,好好擔負起支持自己的責任,先為自己好好的努力,讓自己專注在當下,享受當下。」

透過同理及撫慰,告別小時候受傷的自己,讓現在的自己更有力量。


成為自己的治療師。

覺察自己的感受,和自己對話,都是需要經過不停的練習,當你走在愛自己的路上,無論再遇到任何風雨,你都可以接住自己。

周志建老師在《情緒治療》一書提到:當你開始對世界發問,「人存在的意義為何?」你就是「哲學家」。當你開始說故事、認識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學家」。當你願意重新理解自己,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你就是自己的「治療師」了。

以上是我自身經驗與這本書的看見。https://www.squaregood.com.tw/news_info.php?id=59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