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PhotogStory
顯影PhotogStory

顯影(PhotogStory)是香港一個專注攝影寫作的平台,透過攝影了解歷史與世界。 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gstory/ https://linkin.bio/ig-photogstory

【展覽分享】香港新浪潮電影導演翁維銓 「天、 地、人」55年攝影作品展

現年72歲的香港新浪潮電影導演及攝影師翁維銓,現正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天、地、人」攝影作品展,展出過去55年拍攝的約三百幅相片。
《「天、 地、人」翁維銓作品展 》

翁維銓最為人熟悉的身分是香港新浪潮電影導演,代表作有《行規》(1979)及《再生人》(1981)等,現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瞧潮香港60+」展覽,在講述香港新浪潮電影篇章時,也有談及翁維銓的作品。

1968年,十九歲的他赴美讀書,後入讀美國加州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期間兼職助理攝影師。翌年,他跟隨曾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的美籍華人黃宗霑學習電影攝影,自此展開二人亦師亦友的情誼。最初他拍攝毒品等題材的紀錄片,及後以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製作劇情片,處女座《行規》講述一名警察如何在毒販與線人之間周旋,最後以悲劇收場,是香港電影新浪潮重要作品之一。

《總站·終站》

縱觀他的創作,一直如影隨形的反而是攝影。1966年,年僅十七歲的他因為想獲得「沙龍攝影獎」而迷上攝影,在美國升學時,他主修攝影、副修電影,1972年回港後成為一名攝影師。翌年,他得到恩師黃宗霑資助,首次舉辦個人攝影展。多年來,他舉行過多次展覽及出版過五本攝影書籍,當中在1980年代出版的《總站·終站》拍攝的是尖沙咀火車站的最後歲月,此書在千禧年被香港文化博物館收藏,對他而言也有重要意義。

《「天、 地、人」翁維銓作品展 》

尖沙咀火車站是九廣鐵路香港(英段)總站九龍車站的俗稱,也是翁維銓小時候流連之地,在他成長的記憶裏,不乏火車站附近的人與物。1975年11月29日是尖沙咀火車站的最後一天,他用兩筒菲林拍攝最後一班火車離開的過程,將對於此地的情感及回憶顯影在影像中。翌日,九廣鐵路的總站遷至紅磡(即紅磡站),尖沙嘴火車站在1978年拆毀(僅鐘樓原址保留),遺址現為香港文化中心。在今次展覽現場,也有展出這本書籍及當年拍攝的照片。

今次展覽由「光影作坊」策劃,內容以天、 地、人為主題,包括十二組作品,題材豐富多元,創作年份橫跨逾半世紀。「天」用唯美風格拍攝大自然景色,在高處以俯瞰角度拍攝山峰及田園風光,展示大自然的宏偉;「地」是關於空間、自然界的一切,喜歡遊山玩水的他,多年來的足跡遍及老撾、泰國、吳哥窟及西藏、新疆等地方,以寫實的鏡頭展現這些國家或地區的人文風景。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他說有人的照片才有意思,畢竟風景僅是過場。翁維銓鏡頭下的人物總是充滿笑容,真摯地直視鏡頭,令人好奇鏡頭後發生過什麼互動。當中在新疆拍攝的照片尤其出色,1986年,他曾出版攝影集《新疆:絲路上的中國情》(Xinjiang: The Silk Road Islam’s Overland Route to China)。他形容雖然當地人的生活和政治存在矛盾,但生活態度卻是很正面,他的照片也捕捉了當地人的精神面貌及民風習俗。

《「天、 地、人」翁維銓作品展 》

雖然翁維銓喜歡四處遊歷,但他也不忘對現代都市的過度發展等問題感到擔憂。早在1970年代,他已在藝術中心舉辦名為「人與他的環境」的展覽,為攝影作品進行編導式的「加工」,在相片表面加上蠟燭、鐵絲網,或進行相片拼貼,藉此反映出環境污染及都市化等問題。已故著名建築師何弢當年對他的作品,也有很高的評價,這些影像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依然是十分前衛的。

從事攝影多年,翁維銓形容攝影對他而言是一種隨遇而安。他覺得攝影是表達自己的方式,以平衡商業上的掣肘,是他「心中的樂土」。

《「天、 地、人」翁維銓作品展 》

《「天、 地、人」翁維銓作品展 》

展期:即日至9月12日

時間:11am-6pm

地址: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

·顯影IG: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gstory/

·照片由「光影作坊」提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