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PhotogStory
顯影PhotogStory

顯影(PhotogStory)是香港一個專注攝影寫作的平台,透過攝影了解歷史與世界。 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gstory/ https://linkin.bio/ig-photogstory

【香港紀實攝影之九】留給香港人的黑白菲林 回歸前後的街頭面孔

香港攝影師謝至德近年在台灣駕著改裝的汽車到處露營,看得人心生羨慕。沒記錯的話,筆者曾訪問過他三次,說來慚愧,好像每次都沒有很深入地對談,最近在整理【香港紀實攝影】系列,想起了他在1990年代拍攝的《香港面孔》。
《萬念‧叢生》展覽現場。

2018年初,謝至德(Ducky Tse)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舉辦展覽,來到JCCAC地下的畫廊空間,攝影師謝志德正在沖茶,與展覽名稱《萬念‧叢生》一樣,彷彿都帶著禪意。他笑著說,「叢生是因為《香港面孔》是我創作的第一輯相片,現在回想,也是最喜歡的一輯。」

在三十年的攝影生涯裏,謝至德創作逾四十個系列的作品,他在1980年代開始攝影,1993年成為報社的攝影記者。回歸前夕,外國傳媒爭先來到香港,拍攝殖民地的最後歲月。當時很多關於香港的影像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但卻不是他所熟悉的香港。「這啟發我拍攝這一輯相片,算是留給香港人吧,畢竟那年代的香港是很有味道的。」

《香港面孔》共有逾50幅作品,全是黑白菲林相片。

《香港面孔》共有逾50幅作品,全是黑白菲林相片,拍攝的對象基本上是很市井的平民百姓,可謂1990年代的香港街頭眾生相,放在講求集體回憶的當下,份外有共鳴。這輯相片與他後來的作品很不同,構圖不算很唯美,但是一整排黑白相片的impact卻很大,巧妙地帶出那個年代的氣氛,有些許張照堂的感覺。

謝至德說自己其實也有受張照堂及阮義忠等台灣攝影師影響,欣賞他們拍攝的動機,以鏡頭紀錄台灣的人文與鄉土氣息。「我自己很少去外地拍攝,因為我覺得會缺乏一份自身對城市的關懷。」這種關懷恰恰是最令人有共鳴的。

共鳴的除了是那些年,也因照片裡隱藏的趣味點。細看相片,人人直視鏡頭,試過在街頭拍攝的人便知道,這絕不簡單!所以忍不住要問他是如何做到的?

這些照片恰好紀錄歷史,亦能反思我們社會的發展。

「有時覺得是他們選了我,令我覺得非影不可。」其中一幅作品是兩爺孫一齊過馬路,孫女戴著黑超,爺爺挽著書包,見到如此有趣的畫面,他飛快地跑到對面馬路,立即蹲下拍攝。另一張雀仔街的照片也是由類似的直率情感所驅動。最初我還以為是園圃街雀鳥公園,後來才想起舊的雀仔街在康樂街,即朗豪坊的前身。「當時拍攝這些相片時,也沒想過要呈現什麼東西,但恰好紀錄了歷史,亦能反思我們社會的發展。」   

現在人人隨時隨地能影相,許多人開始對影像麻木,越是這樣的時代,其實越需要打動人心的相片,《香港面孔》正正是這樣的作品。相比起instagram上那些唯美主義但空泛的照片,這系列構圖未必很完美的作品,反而更有共鳴。

·顯影IG(雙語內容): 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gstory/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