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敏
赵建敏

天主教 神学 文化

首位聖者 客死上川

聖方濟各沙勿略 12月3日

首位圣者 客死上川


       方济各沙勿略,西班牙人,1506年4月7日出生于(西班牙)纳瓦拉王国的沙勿略城堡。1525年,5位同学志同道合,常常集会祈祷。依纳爵罗耀拉则以自己独特的神操训练成为小团体的灵修指导。巴黎十八区的蒙马特高地白色圣心大教堂声名遐迩,著名的塞纳河从教堂左手缓缓流过。站在130多米的蒙马特高地上,由圣心大教堂望去,人们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小教堂,圣伯多禄教堂。这座小教堂初建于1133年,1534年时仍然坚固如初。这一年的8月15日,在这座小教堂内,方济各沙勿略、依纳爵罗耀拉等7位同学,共同宣发独身、神贫、服从教宗的誓愿,矢志特别向无信仰者宣扬耶稣基督的福音。此后,方济各沙勿略步入神学院学习神学,并于1537年6月24日祝圣为神父。1540年,教宗保禄三世正式批准耶稣会章程,7位志同道合者成为耶稣会的首批会士。耶稣会的生活方式和志向很快吸引了众多入会者。耶稣会成立之际,方济各沙勿略就受命前往远东传教。1541年4月7日,恰逢自己的35岁生日,沙勿略与另外三位同伴由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启程了!起程之际,教宗保禄三世任命沙勿略为宗座特使兼东方教务巡视员。由里斯本前往远东印度的海上新航线已经日渐繁忙。手持葡萄牙国王签发的护照,沙勿略与同伴们登上了新航线上的“圣雅各伯”号商船。在非洲的莫桑比克,沙勿略呆了8个月,然后再继续前行。冲破印度洋的暴风巨浪,1542年5月6日,沙勿略抵达逐渐繁荣起来的印度果阿港口。沙勿略首先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传教。当然,传教之余,沙勿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敬礼马德拉斯的圣多默宗徒墓。然后,沙勿略继续前行,前往马六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沙勿略是第一位前来远东传教的耶稣会士。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六甲等地,沙勿略试图向当地贵族和国王传教,以便让他们的皈依可以影响更多普通百姓。虽然沙勿略也授洗不少人,但传教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在马六甲,沙勿略遇到一个日本青年弥次郎。弥次郎由沙勿略领受了洗礼皈依天主教,受洗名字为保禄。弥次郎成为第一个日本人天主教教友。弥次郎向沙勿略介绍了日本家乡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状况。此时,又有另外两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接受了洗礼。在了解日本情况后,沙勿略与另外两位耶稣会士决意前往日本传教。于是,三位耶稣会士、三位新领洗的日本教友和一位新领洗的中国教友就组成了第一个日本传教团体。首个日本传教团体由弥次郎担任翻译。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一行在日本九州南端的鹿儿岛登陆。这里是第一个日本教友弥次郎的家乡。弥次郎的家就成了沙勿略居住和宣讲的场所。高鼻子蓝眼睛的欧洲神父,让弥次郎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大为惊奇。好奇心驱使着人们来聆听沙勿略的宣讲。到1549年年底时,鹿儿岛及附近地区就已经有600多人接受了洗礼。此后,沙勿略留下弥次郎照顾鹿儿岛新成立的教友团体,自己再深入日本内陆传教,效果也相当不错。


       在沙勿略写给同会会士的信中,他描述道:“日本的关东大学,规模宏大,僧侣众多,研究教义和各种宗派学说,但所有教义与宗派无不传自中国,一切经籍也都用汉文。……中国物产丰富,且极为名贵,人口繁盛,大城林立,楼台亭阁,建筑精美,部分采用石料。”有鉴于此,沙勿略遂决意前往中国。在写给总会长依纳爵的信中,他也表达了这种意愿,并且憧憬着未来:“如果在印度并无棘手的事情羁绊,我计划本年(1552年)前往中国开教,然后再回日本。原来日本现行各教派,无一不来自中国。如果日本知道中国业已接受了救主的福音,定会起而追随,放弃现有各宗派。”不到3年的时间,日本小小的教会就已经建立起来,其他耶稣会士也相继来到日本。开辟新传教区的愿望再次激励起沙勿略的坚定意志。他将新建立的日本教会交托给新来的耶稣会士,自己则再次动身去开辟新的疆土了。

       在离开日本的前夜,1552年4月7日,沙勿略写信给总会长依纳爵罗耀拉,请修会再选派耶稣会士前来日本和中国。沙勿略建议,新来的传教士应该具备下列两项特长:“首先,他们应当是一批富有经验,不怕劳苦工作的标准会士;此外,他们还应当是一些学识渊博的人,并且善于讲道,能够回答教外人和僧侣的许多质询,不是用欧洲话,而是用日本话和中国话。”4月14日,沙勿略与同伴由果阿乘坐“圣十字架号”商船动身前往中国。5月底时,沙勿略和耶稣会一位初学生、一位洗名叫做安东尼的中国人抵达马六甲。在马六甲休整后,8月底,“圣十字架号”商船抵达距离大陆仅14公里的广东上川岛。在这座小岛上,沙勿略翘首眺望着中国大陆,满怀信心地等待着一个广州商人的小船来接他前往广州。在此之前,沙勿略与这个广州商人约定,以200担胡椒的银子,商人将把沙勿略从上川岛送到广州。200担胡椒的银两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沙勿略苦苦等待着,期盼着,直到他3个月后去世,广州商人的船都没有露面。在上川岛等待的时间,耶稣会的初学生被派回到果阿,仅留下中国人安东尼与沙勿略为伴。沙勿略在小岛上搭建起一座草棚小教堂,向岛上的百姓宣传着福音。在这个小岛上,他不断写信给同会会士,期盼着能与他们在广州或广东的某个地方相会,“但愿我们能在中国聚首,今年我将在中国等候你。若此生无缘再相逢,我主怜悯我们相聚于天堂,永不分离。”简单的希望如今却成了沙勿略最后的遗言。登上上川岛三个月后,1552年12月3日,远眺着近在咫尺的中国大陆,沙勿略被寒热病夺走了生命。陪伴他的忠信的安东尼将他埋葬在草棚教堂的旁边。

       次年的2月,安东尼带领其他耶稣会士来到安葬沙勿略的地方,破土取棺,装船起航,将棺木运往印度果阿。3月22日棺木抵达马六甲,人们打开棺木,只见沙勿略尸体未腐,容颜如生,引得人们全城空巷,争相前来观瞻。之后,沙勿略棺木暂厝于马六甲的圣保禄教堂。1554年3月15日,沙勿略遗体运抵印度果阿,大船驶进繁荣的果阿港口,城中政要,教会神职,民众百姓,群集港口,全城钟声大作,迎接灵柩。应民众要求,沙勿略遗体显供三天,让民众前来瞻仰,然后葬于果阿圣保禄修院的教堂内。圣保禄修院是一个方济各会的会院,也是沙勿略1542年抵达果阿时的暂住地。


       1622年3月12日,沙勿略与依纳爵罗耀拉一同被列入圣品。之后,沙勿略的圣髑被带到澳门大三巴教堂供人们瞻仰。1639年时,耶稣会澳门公学在最初埋葬沙勿略的上川岛建立起一个高1.3米宽1米的墓碑,墓碑镌刻有中葡两种文字,简单记述圣人名字、去世之日和立碑年代。1700年时,在广东传教的耶稣会士都加禄于墓碑旁边建立起一座沙勿略墓地小教堂。当耶稣会士汤尚贤等人于1701年乘船路过上川岛时,一个上川岛的中国水手,指给他们看沙勿略的墓地教堂,会士们请水手鸣炮五响,并在船上向着墓地以中国礼仪“叩头”来向这位先驱者圣人表达敬意。此后至今,教堂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

----摘自《天主教在華史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