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Wong
PatrickWong

「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內心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

職涯的長期策略:專業上的老二,產業上的老大

先找一個專業練到專精,再找一個產業發揮長才

回台灣後跟朋友聚會,除了必聊澳洲打工度假的話題外,通常話鋒一轉,就會問到:

「職涯怎麼打算?」

「想走什麼產業?」

「想做什麼職位?」

我才意識到,同年紀的朋友們從大學畢業,已經步入職場至今過了五年的時間,我前前後後則是先讀了研究所兩年、替代役一年、澳洲打工度假一年半,跟同儕相比,整整少了五年的社會歷練。

繞了五年的遠路,才剛到出社會的起跑點上。雖說如此,但是在職涯的思考上,卻是從大學思考至今不曾間斷過的議題。

所幸,因為這幾年沒受到台灣職場的荼毒與殘害,才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好好去思考,到底我想過怎樣的工作與生活。

即便過程中有許多迷惘,但隨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萬種人後(只差該怎麼賺萬貫財了),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早有了一個明確的大方向,只剩想要怎麼一步一腳印的達到目標。

因此朋友們怎麼問,對於職位的選擇,我都一定是說跟PM相關的,但是問到產業,個人都說不急,因為現在產業變化太快,未來的產業生態變化會怎樣還能難說。

如果未來難以預測,就沒必要用現在的夢想,去侷限自己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因為不論時代處於怎樣的風口上,市場上多的是機會,只差有格局與視野的人去洞見

股市隔天的漲跌我都很難猜的準,更何況是10年後、甚至20年、30年後的世界產業樣貌?沒必要太早栽進一個特定產業,反觀這時候應該要先找到一個專業練好,時候到了自然有跨行業的本錢。

因此我的職涯策略,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

專業於自己領域,又通用於不同產業的「通用型專才」,既培養了一技之長,又保留了未來選擇產業的彈性。

待未來的某一刻,時候到了,火侯也有了,再來談市場給了我什麼樣的機運也不遲。

專業與產業的職場選擇題

同樣是做行銷,在專門的行銷公司任職,跟在非行銷產業的行銷部門工作,哪個會學得會更全面呢?

如果是專門的行銷公司,透過每個不同的專案,會接觸到來自不同產業上下游的組織,有著不同產業背景、品牌、產品線、產品系列、產品定位等等,針對B2C或B2C等不同的銷售模式,都會對應不同的行銷策略、方法、工具、方針等。

因此在專門的行銷公司,除了可以學到完整的行銷技能,也培養短時間釐清現狀的能力。隨著解決的案子越多,見識產業百態,學其行銷精華,待未來轉任其他產業的行銷單位,便擁有更廣闊的思維跟眼界,帶領團隊解決問題。

反觀如果一開始就待在特定產業的行銷單位,通常都只會遵循跟過往差不多的行銷模式,倘若所處的部門若非重要單位,除了付出的貢獻往往很難被看見。重點是,能學的技能就直接被限縮在特定的領域或工具中。想要學的全面,大多得靠自己摸索。

除非主管很厲害,或是願意放手讓下屬去嘗試,不然許多主管多半是抱持著「維持現狀就好」的保守態度,一來是舊有的方式比較不會出大包,二來是就算出狀況,也在主管專業的防守範圍,三來則是嘗試新方法,要是操作失誤可能就是官位不保。

現在的行銷,已經沒有所謂線上與線下之分,已經到全渠道行銷的階段。如果職涯先選擇在非行銷為主的產業中學特定幾種常用的行銷工具,很容易陷入思維僵化,尤其是那種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產業,可能行銷方式都還是屬於老派、線下的方式,能用的行銷手法、方式就那幾個,以行銷的角度來說,能學的東西有限。

所以職涯的摸索期,先知道自己有興趣或是適合的職位,之後尋找該職能在哪些產業中是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如此一來更能迅速培養專業技能,待爾後跳到其他產業,展現自己專業的強項。

資優班的低等生,次級班的資優生

還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每到了升學階段,總是會跟朋友聊到:

給你兩個選擇:
1.到名校讀書,但是成績名次都是吊車尾;
2.到一般學校、或是爛學校讀書,但是成績名次都是前幾名;
你要選哪個?

求學時候,國中各班前幾名大多高中都會考上各縣市的第一志願,各校菁英齊聚在第一志願的高中,會再進行一次為期三年的排名,有些人會維持跟國中一樣的高名次,有些人則變成吊車尾。

即便在高中吊車尾三年,累積下來的底子到大學的成績還是能比普通學校的一般生容易取得好成績。

在10%的菁英群中墊底,回到90%的環境中就容易在一般人群中脫穎而出。

就像本人就讀科大,系上同學也是由高中生、商科以及工科生組成。當時的室友就是高中出生,因為學測PR值上不了大學名校,決定轉戰科大體系,大學四年下來,盤據系排名與班排名前幾名的乖乖牌資優生。論基礎學科、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跟一般高職生都不在同個水平上,學業上有問題大家也都會向他指教。

在原先競爭激烈環境下的第二名(甚至是第十名),積累下來的功力卻很可能變成另一個環境下的佼佼者。

這樣的概念,也能應用到職場上。

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1.到一個滿是優秀人才的公司工作,但是績效都是吊車尾;
2.到一個普通的企業工作,但是成績名次都是前幾名;
你要選哪個?

如果一進公司就能變成當紅炸子雞,除非你天賦異稟,不然就是這工作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是沒有優秀的前輩值得你當作標竿,職涯的成長階段很容易就碰到天花板。

只能說,職涯初期

寧為牛後,勿為雞首。

專業上的老二,產業上的老大

同上面行銷的例子,假設自己在專門的行銷公司只有80分的實力,但是因為行銷專業知識懂得比其他產業的行銷單位還要全面,因此即便離開行銷產業轉戰其他領域,不需要用到80分的實力,可能就能達到原先該領域原先認知的100分,甚至是超越。

假如有一定規模的傳產行銷部門,只會傳統的線下行銷,線上行銷的成分幾乎是零,但是因為自己先前在行銷產業有全渠道行銷的實戰經驗,就能將公司線上行銷不足的部分給補上,相對於非行銷專業產業而言,借助自己過往的經驗,站在行銷的角度能看得更全面,知道的行銷手法更多面相、更多元,也能看到現有作法的不合理之處,將既有的線下行銷方式做優化。

在同領域專業的競爭中,100分的努力,可能只能得到80分的成績;但是將專業帶到其他產業,可能只需要80分的努力,就能做到超越100分的成績。

因為在特定專業歷練夠久,忽然換到一個不需要這麼高專業的特定產業中,厚積薄發就能給該產業帶來不同的效果與震撼。簡單來說,就是

在特定的專業領域深蹲數年後,轉戰到其他產業大放光彩的一種方式。

這是一種

專業上做老二,產業上做老大的職涯思考模式。

自己也是帶著這樣的思維,決定職涯的前半段,先找到一個特定的專業領域把技能練好,有一定的本事後,再轉戰其他產業,因為太早選擇特定產業,很容易會讓自己太早被綁死在特定產業中。

因此才會有

先找到自己的專業,再選「對」的產業

以及

專業於自己領域,又通用於不同產業的「通用型專才」,既培養了一技之長,又保留了未來選擇產業的彈性。

的兩種說法。

「傳音」崛起的例子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是代工百家爭鳴,連品牌也是百花齊放,光是華為、vivo、OPPO、小米四大手機品牌,就佔了大陸86%的市佔率。

其中,有一個很多人都沒聽過的手機品牌「傳音」,在非洲默默佔了40%的市佔率,靜悄悄的變成非洲市佔第一的手機品牌,只因為他們解決黑人在暗處拍照無法聚焦的技術問題。

傳音就是一例典型的例子,在大陸雖然競爭不過其他一線品牌,但是憑藉在原先大陸手機市場的高強度競爭下塑造出的強韌體質,即便在大陸可能連二線品牌都稱不上(甚至是壓根沒聽過),轉戰非洲大陸,卻在非洲市場找到了它的第二春,最終在競爭沒那麼激烈的非洲大陸中脫穎而出。

結論

還記得我在文章開頭說的,雖然自己比同儕晚了五年才開始當社會新鮮人,但是在職涯的議題上,一路走來的思考卻起大部分的朋友多的多。

也因為知道自己比其他人晚入社會,因此選錯路所付出的代價與成本,比其他人還要來的高,因此我假定自己不像其他人一樣還能有所謂的「職涯摸索期」,我必須用這段時間去沉澱自己的思緒,思考自己對職涯的看法與規劃。

所以即便比同儕晚入社會,看著他們都大多在職場載浮載沉,想換產業也不是,想換職位也不是,對職涯也沒太多想法,我就知道自己職場歷練雖少,但在職涯的思考上,已經走的比他們還要前面。

跟他們相比,有些還在職涯摸索期,職位跟產業是換了一個又一個;有些已經被工作操到生無可戀,懷疑人生;有些是到了職涯的撞牆期,無暇思考職涯發展;有些則是發展順遂,已經開始思考技術職或管理職的階段,但那只屬於極少數人的權利。

我還記得其中幾位朋友,在我準備前往澳洲前,他們一度很擔心我說這樣跟台灣社會脫節,少幾年社會歷練,回台灣找工作會很辛苦。

我也記得我也對幾位朋友說過:「我對我想走的職涯道路有一個明確的大方向,不怕迷路。如果我回來了,你卻還是對職涯感到迷茫,不知道想做什麼,無法累積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那麼你這幾年跟我去澳洲打工的本質上是差不多的,你才要擔心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我相信類似的情況也不僅發生在我周遭的朋友身上,對處世未深的大學生、初入職場的小菜鳥,甚至是已經累積一點職場歷練的老鳥,都會有對職涯迷茫的時候,因此這篇文章的核心觀念就幾項:

  • 先找一個專業練到專精,再找一個產業發揮長才
  • 先找到自己的專業,再選「對」的產業
  • 專業上的老二,產業上的老大
  • 先為牛後,後為雞首。

上述都是同個概念的換句話說,希望能給予讀者一些思考職涯的方向。

圖片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812200033/%E4%BD%A0%E7%9A%84%E5%B0%88%E6%A5%AD%EF%BC%8C%E4%B8%8D%E6%98%AF%E8%AE%93%E4%BA%BA%E5%AE%B6%E6%8B%97%E5%85%8D%E8%B2%BB%E7%9A%84%EF%BC%81%E8%AB%8B%E5%8B%87%E6%95%A2%E6%8B%92%E7%B5%95%E8%81%B7%E5%A0%B4%E7%88%9B%E4%BA%BA

結語: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或專業

最後,我知道即便給了這樣的原則與觀念,還是有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想要學甚麼專業,畢竟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如果不知道想要什麼的話,就先把絕對不可能的選項給找出來,如此慢慢刪減,總會找出一些有興趣但不了解不確定但也不排斥的很討厭但放不下等選項,先縮小範圍,再逐一放大檢視,總會有找到的一天。

晚找到,總比沒找到好;不去找,就永遠都找不到。
不知道有哪些可以找的話,可以先從104職務大百科當作起手式,全部職務看一次,慢慢做篩選,最好可以點職務簡介看完內容說明再做判斷,盡量先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認知,否則可能錯過挖掘自己興趣的機會,或許也會從內容中獲得一些啟發也說不定。

文末,用這句話當作收尾:社會很黑,職場有毒,希望大家都能在艱困的環境中莫忘本心與初衷。

我們,共勉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