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er
Ooer

For oxygen and community.

#一个讨论#柜子内外的沟通

跟之前一样,繁体文本在分割线以后。

最近在Matters的讨论中,看到一个评论用了“政治入柜”这个词,觉得非常恰当地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柜子内外是两个平行世界,应对柜子外世界的无力感,对我来说管用的办法是找到柜子里的朋友。平行世界出现交集或者重合的一刻,往往是柜子里的朋友能够线下见面,一起经历日常生活的时候。

当下的环境用删帖,封号等一系列审查措施把所有不顺从当局叙述的人都扔进了“柜子”里,极力避免这些人的连接。最近做出的让我觉得不合情理和魔幻的事情是,“打电话”成为了微博的敏感词,所有带有这个词的微博无法评论。原因竟然是“习主席和特朗普打电话”新闻通稿还没出,要先让大家别说话,等中央定性之后,再按照一致口径走。真实地令人瞠目结舌。

柜子里的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当然不可避免会谈论,对柜子外的人的看法。

在我混乱的启蒙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除了事实之外,当然也有支持当局的观点灌输。其中让我觉得最神奇的一个说法是,“习大大一带一路拉拢欧洲这一点,我相信党内很多人都不太支持,这个布局大家可能都看不懂,我觉得是很厉害的。”最让人感受到臣服的一个说法是”做决策的人拥有的信息和资源,肯定比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多,我们现在瞎猜瞎想当然是不能理解他们的决定啦。毕竟信息壁垒还是很高的。“

在对话发生的时刻,我内心是在反驳的,比如”你作为纳税人交的钱,钱怎么花的看不懂,还能觉得厉害,真的有钱哦。“,比如”国家是他的,他当然说啥是啥啦。你也没有不支持他们的选项啊。如果国家是你的,怎么会跟你隐瞒这么多?“但是顾及到当时讨论的气氛和情面,还是很难直接把这些话讲出来。之后这些人会不自觉地被我贴上“立场不同”的标签。

当我逐渐踏入公共生活的时候,这些观点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在政治观点无法探测的中国,我小小的圈子里,好像也能感受到大家的观点越来越极端。有人未经启蒙盲目顺从,偏激而确定;有人看到不一样的观点也坚定站在当权者的立场思考;有人更愿意保持政治冷感。这些个人选择当然都无可厚非,值得尊重。

那么是什么让大家变成观点不一致的人呢?

因为自己经历了“无脑跟随主流价值观”的阶段,至今仍然还走在混乱期的路上,努力摄取多方信息拼凑最接近事实的完整链条。所以面对那些没有意识去独立思考的人时,内心会提醒自己,在这个环境中,不要对别人有太高的要求。一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更多元的信息,二是,也许对他们来说,面对对面的观点,并不一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面对在更多元的信息中仍然站在当权者立场思考的人时,如果要讨论尽量拉在事实层面上去讨论,涉及到观点和立场时,在观点和立场的差异上达成共识之后再去分享这个不同。因为始终还是觉得,如果当时把他们当作不可能沟通的人,关上对话的大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沟通成本的增加,而下意识地减少沟通。 

因为在大陆,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能算是少数,并且因为环境的压抑,很难有充分讨论的空间。所以这里非常好奇,

  1. 在大陆以外的地区,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交往时,会有强烈冲突吗?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会有很大不同吗?
  2. 身在大陆的时候,大家对于观点不一致的人如何看待?
  3. 你认为,努力跟观点不一致的人沟通这件事情有意义吗?有什么好的建议降低沟通成本吗?

最后,欢迎大家推荐任何可能回答以上问题的书或者文献!

-----------------------------------------------------------------------------------------------------

最近在Matters的討論中,看到一個評論用了“政治入櫃”這個詞,覺得非常恰當地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櫃子內外是兩個平行世界,應對櫃子外世界的無力感,對我來說管用的辦法是找到櫃子裏的朋友。平行世界出現交集或者重合的一刻,往往是櫃子裏的朋友能夠線下見面,一起經歷日常生活的時候。

當下的環境用刪帖,封號等一系列審查措施把所有不順從當局敘述的人都扔進了“櫃子”裏,極力避免這些人的連接。最近做出的讓我覺得不合情理和魔幻的事情是,“打電話”成爲了微博的敏感詞,所有帶有這個詞的微博無法評論。原因竟然是“習主席和特朗普打電話”新聞通稿還沒出,要先讓大家別說話,等中央定性之後,再按照一致口徑走。真實地令人瞠目結舌。

櫃子裏的夥伴在一起的時候,當然不可避免會談論,對櫃子外的人的看法。

在我混亂的啓蒙過程中,接收到的信息除了事實之外,當然也有支持當局的觀點灌輸。其中讓我覺得最神奇的一個說法是,“習大大一帶一路拉攏歐洲這一點,我相信黨內很多人都不太支持,這個佈局大家可能都看不懂,我覺得是很厲害的。”最讓人感受到臣服的一個說法是”做決策的人擁有的信息和資源,肯定比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多,我們現在瞎猜瞎想當然是不能理解他們的決定啦。畢竟信息壁壘還是很高的。“

在對話發生的時刻,我內心是在反駁的,比如”你作爲納稅人交的錢,錢怎麼花的看不懂,還能覺得厲害,真的有錢哦。“,比如”國家是他的,他當然說啥是啥啦。你也沒有不支持他們的選項啊。如果國家是你的,怎麼會跟你隱瞞這麼多?“但是顧及到當時討論的氣氛和情面,還是很難直接把這些話講出來。之後這些人會不自覺地被我貼上“立場不同”的標籤。

當我逐漸踏入公共生活的時候,這些觀點上的差異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在政治觀點無法探測的中國,我小小的圈子裏,好像也能感受到大家的觀點越來越極端。有人未經啓蒙盲目順從,偏激而確定;有人看到不一樣的觀點也堅定站在當權者的立場思考;有人更願意保持政治冷感。這些個人選擇當然都無可厚非,值得尊重。

那麼是什麼讓大家變成觀點不一致的人呢?

因爲自己經歷了“無腦跟隨主流價值觀”的階段,至今仍然還走在混亂期的路上,努力攝取多方信息拼湊最接近事實的完整鏈條。所以面對那些沒有意識去獨立思考的人時,內心會提醒自己,在這個環境中,不要對別人有太高的要求。一是因爲,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能夠接觸到更多元的信息,二是,也許對他們來說,面對對面的觀點,並不一定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面對在更多元的信息中仍然站在當權者立場思考的人時,如果要討論儘量拉在事實層面上去討論,涉及到觀點和立場時,在觀點和立場的差異上達成共識之後再去分享這個不同。因爲始終還是覺得,如果當時把他們當作不可能溝通的人,關上對話的大門,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當然不可避免地會因爲溝通成本的增加,而下意識地減少溝通。

因爲在大陸,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可能算是少數,並且因爲環境的壓抑,很難有充分討論的空間。所以這裏非常好奇,

  1. 在大陸以外的地區,不同政治觀點的人交往時,會有強烈衝突嗎?這些人的生活狀態會有很大不同嗎?
  2. 身在大陸的時候,大家對於觀點不一致的人如何看待?
  3. 你認爲,努力跟觀點不一致的人溝通這件事情有意義嗎?有什麼好的建議降低溝通成本嗎?

最後,歡迎大家推薦任何可能回答以上問題的書或者文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