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lien
Nollien

嗨!

你也有拖延症嗎?

嗨!歡迎光臨,我是N

常常看到很多文章說拖延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

不管是在工作上、課業上甚至是日常瑣事,我們太容易被社群網路、手機、環境等等干擾注意力,就會開始分心處理其他的任務,

事情做到一半卻開始回覆新訊息、清理桌子、追劇、玩手遊等等,而隨著事項截止時間越來越近,就會開始感到一事無成,怪罪自己浪費太多時間而感到內疚,這種時候就會導致心情更差,拖垮原本打算完成的事項,最後表現得不如預期,甚至更糟。

但是,拖延病是一種病嗎?

心理學上以 procrastination (拖延病)形容這種因完美主義、對任務感到焦慮而拖延的行為。
拖延的動詞是 procrastinate,如果你時常這麼做,則是個 procrastinator「拖延者」。

弗拉里博士定義了三種基本的拖延者:

  • 鼓勵型,或者說找刺激型,他們盼著最後幾分鐘忙碌帶來的快感。

EX:鼓勵型的拖延者認為自己五天之內可以完成的事,在時間還有兩個星期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去執行,直到最後真的只剩下五天了就一口氣的把事情做完,而且最後的成果還不錯,所以就強化了他們把事情一拖再拖的心態,形成了一種正強化,加劇他們的拖延,這也是所謂的「deadline快感」

  • 逃避型,他們迴避失敗的恐懼,甚至害怕成功,但實際上他們非常關心別人怎麼看自己,他們更希望別人覺得他不夠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EX:利用「我下班後好累、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拖延上健身房。

利用「我還沒找到適合我的老師、適合的課程」去拖延學習新的語言。

利用「我其實有好多事想做,但是我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去拖延培養一個新的習慣。

其實我在思考逃避型的拖延者會有什麼行為的時候發現「開始去做」已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何況是「持續去做」呢?
  • 決心型,他們沒辦法下定決心,因為只要不下定決心就可以迴避事情。

EX:同事邀請你晚上一起參加一個聚會,但是你遲遲沒有給對方回覆,聚會臨時取消了,你非但不覺得可惜,反而暗自慶幸。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那麼你很可能是一個決心型的拖延者,為什麼?

因為你的表現意味著你缺乏自信,這會導致你做事扭捏遲緩。

TED有一部影片我非常推薦大家去看,演講者是人氣部落客Tim Urban,也是最會拖拖拉拉的講者,而他分享的主題: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


我看完這部影片後,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這邊節錄一些影片底下(拖延者)的留言

A:他最後的方法很好用,所以我畫了一個有500歲壽命的日曆來提醒自己

B:我明天再來留言好了(笑)

C:我就是因為拖延拖延拖延到看到這個影片!

天哪,拖延者之間的共鳴真的太強大了哈哈哈哈


最後,我正在努力嘗試改善自己拖延症的情況,也整理出幾個小方法,

也許無法馬上見效,但是期許自己能越來越進步,

這些方法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畢竟每個人的個性不同,症狀不同,

大家斟酌服用,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症下藥,一起加油。

1.不要帶充電線到外面工作

這句話其實有兩個重點,一是不要帶充電線出門,二是不要在家裡工作,現在的我就坐在咖啡廳打這篇文章,看到電量不斷的下滑,而我的充電線放在家裡,就會激起趕快把事情做完的決心,非常極端而且不健康,但是不要留退路給自己的方法對我來說非常有效,也因為家裡太舒適了,會東摸西摸,所以我也盡量不在家工作。

(P.S現在電量55%,我可以的!)

2.將拖延藉口變成獎勵

我是一個沒辦法坐在電腦前面乖乖打字的人,我常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出來干擾我,沒辦法專心寫完一篇文章,思緒常常會跳來跳去,這部分我目前還在練習中,現在的解藥就是先把他們列入to-do-list,晚點再來處理。

不過還有更多時候說穿了就是想休息、想偷懶、想追劇、想出去買一杯冰淇淋紅茶給自己

當我遇到這種時候,就會執行「延遲享樂」的概念,

比如說現在有一份報告要完成,但是時間還很多,就會想要先去看一部美劇再說,

但是慘痛的經驗告訴我,美劇只會一部接一部,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所以換個角度來思考,把看美劇當作寫完報告的獎勵,這樣做起事來就會更積極,快樂多更多!

我覺得嘗試給自己一些鼓勵是一件很棒的事,設定目標的同時設定鼓勵,

就像是小時候累積乖寶寶貼紙一樣,這種心情應該每個人都經歷過吧!

3.下載一個有提醒功能的app

將想完成的事情都設定一個提醒時間,比如每天晚上9點,app就會提醒我去閱讀30分鐘

如果我忙著做其他事,沒有按照計畫去執行,app在30分鐘後就會提醒我第二次

因為我的個性相對被動,如果適時給自己一些壓力,也能督促自己盡快去完成

如果你也想試試看這個方法的話,你的設定也可以改成,讀英文、去運動、寫文章等等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不喜歡被約束的人,你會因為app的提醒感到厭煩的話,那這個方法可能就不適合你了

這個方法只能提醒你去做這件事,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於你自己

如果大家有什麼好方法,也歡迎跟我分享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