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龟
荒原龟

ni muy muy,me tan tan

信息环境的恶化,对老年人的影响更严重


1.当坏信息成为空气,改善食谱收效甚微

我妈的退休是和微信公众号的崛起一并进行的,彼时她常发给我典型的中老年微信公众号文章:“震惊!!……”“……竟然……,没想到背后的秘密是……”,我有时会向他们解释这是谣言,有时点开发现网页就转向了一个毫无关系的色情或游戏的广告页面。在我多次告诉他们不要点开这些乱七八糟的链接后,开始每天找几篇涉及中老年人生活的好文章发到家庭群里,并截图或罗列出重要的几点做概览以便他们阅读。结果往往只是收到一个“赞”或者“谢谢”的表情回复。

直到看到方可成老师列出了一个适合中老年人阅读的微信公众号“媒体食谱”,我才觉知可以为他们主动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源的,这些媒体都是更专业,论据更清楚的自媒体公众号。

那年春节回家后,我拿到父母的手机,一一检查他们的微信公众号清单,取消关注了绝大多数,接着挨个关注上了那份“媒体食谱”中的公号,我长舒了一口气。

假期结束,我返回我生活的城市,竟然又收到了那些有着夺眼球标题的文章。我问她:“我给你关注的公号你看了吗?”她像小学生应付家长一般地说都看了。我又问她:“那你转发的这些文章是从哪里来的?”她告诉我是同学群,朋友圈的。我一时哑然,原来她们的信息源主要来自朋友圈,既是实际意义上的,也是微信那个小图标里的。她每天的阅读习惯不是浏览公众号列表,而是去她所在的社群中互动。为了改善她的阅读,我只能:

1.自己做一个给中老年人的公众号,内容主要是针对退休生活安排。

2.带我妈妈到我所在的城市生活,让她多接触新鲜事物,拓展更新朋友圈。

第一条因为个人精力没能开始,第二条成为了我的一个努力方向,偶尔它还要和我个人的目标有所拉扯。拉扯的这些年,我妈发给我的链接又出现了拼单模式购物网站的砍价链接,接着又出现了短视频的分享,能让我开心的几乎只有她和姐妹团出游的摄影相册链接。

信息中的事实变得越老越少,观点和事实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信息的准确度下降,信噪比不断降低。图像占比增加,而图像和视频带来更强的感官刺激左右着他们的情绪,迫使他们点下“分享”“购买”按钮。拿到商品之后,发现质量并不如意,就又转向手机寻找新一轮的情感慰藉,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更年长一些的爷爷奶奶即使学会了使用微信,仍然会每天通过新闻电视台或者广播来获取新闻,而父母这一代人,像我们一样,尝试用手机中的各种软件和信息渠道取代传统媒体。结果是他们自以为赶上了数字高速列车,其实是上了一列垃圾车。


2. 自媒体仅是信息的一个渠道,其他渠道也需要甄别

我一直想如果和她披着五颜六色围巾的姐妹团变成能一起读书的高知姐妹团,她摄取的信息会不会好一点?很显然这个想法低估了整个信息环境的恶化。

两年前,我突然收到家族中的一位爷爷病危的噩耗。便去探望他,他在上海的一所医院做心脏手术,开胸后医院临时换了手术方案,术后情况急转直下。他于196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响应国家号召分配到新疆,进行电力系统的建设。退休后又被返聘,70多岁仍旧在带学生,做工程项目。他年轻时便有心脏问题,在上海上学时受限于经济条件,工作后受限于时间,一直没有医治。直到70多岁,终于向单位请了一个月假,到上海最好的心胸医院治疗。他自己早早联系好了医院,定好机票。他的家人埋怨他没有商量,老人说他上网几十年,查文献,下论文都非常熟悉,查医疗信息只是换个网站而已。

可他也在中文搜索引擎中迷失了,联系到的竟然是和上海最好的心胸医院有一字之差的私人医院。进了重症监护室,家人联系了在上海,包括校友会在内的所有人脉才得知。所幸他最终转院并脱离了危险,但也使我们警醒,无论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下一个魏则西。提高中文搜索能力,尤其是帮助一下身边的老人寻找医疗信息尤为重要。

如果是在中国大陆,可以使用丁香家园或者微医这样的医疗垂直行业的搜索引擎来寻找医疗资源和挂号。

丁香医生网站截图
微医网站截图

另外,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微信公众号,可以在微信的搜索栏中找到。注意,找到后,一定要查看公众号的简介,看到账号主体的医院名称和“事业单位”这个认证的标签,可以关注。还可以教会老年人如何在微信公号上挂号,使他们不必早早去医院排队挂号,免于挂不到号的窘境。

可以关注的医院公众号示例


3.老年信息规划,我们要做得还有很多

益阳养老院爆雷的新闻,还没有激起讨论,便又在信息平台上消失了。我只记得涉事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这是6000个以上的家庭的养老投资,新闻的主人公是一个无人赡养,妻子重病的老人。他的投资是靠当清洁工的工资攒下的,和其他的家庭一样,他将全部的积蓄都投进去了。在爆雷后,他赤身跳入了江中。

这篇新闻最让我震惊的一个细节是:他投资前,在电视台上看到这个养老院的广告,民政局等工作单位也参与了宣传。

虽然很多地方电视媒体长期播放针对老年人观众的保健品广告,但养老院这样一个重资产的投入竟然也登上了电视媒体,并有“权威”作为背书。我为自己身边的老年人没有看到这个广告而感到侥幸。在此之余,也了解到需要养老的个体差异很大,个人,家庭,社会组织,国家机构都需要进行不同层面的努力。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做什么?

参照邻国的经验,韩国的老年人面临着相对贫困的问题,他们有全民医保可以维持健康,但活得越长越没有积蓄来维持生活品质。养老金制度不到位,超过半数的人无法领到养老金,所以他们不得不重新开始体力劳动换取收入。而核心家庭的瓦解,进一步增加韩国老年人的精神压力,甚至选择自杀,国家从2020年一月起,政府会对40-70岁的韩国人每10年进行一次抑郁症检查。而在日本,“工作至死”的现象更与日本社会的文化观念,个人从属集体、害怕孤独等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政府不断完善适宜这一现象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很多民间团体组织对协助老年人进行养老规划并通过社会活动改善他们的生活。


2020年7月,一位旅日华侨宗泽亚出版的书《老年实用主义》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他生活在日本,所以对中日两国的养老问题很关注,为此他还专门在日本学习,取得了养老工作职业资格。用理工科思维对养老服务的信息进行表格规划,形成这样一本手册,旨在向中国传递更多养老技术和经验。

截图出自《老年人实用手册》

日本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更坦然,社会也有更多围绕死亡问题展开的教育活动。这给作者启发,他在这本书中引导读者面向死亡,对人生进行归纳,并考虑到了临终关怀等问题。

而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忌讳谈及死亡的中国人而言,仍然略显沉重。如果我们直接拿给身边保守的老年人看,他们可能会面露悲色。我们得拿着这本书作为参考,间接辅助他们为养老做规划。还有一个Gradually公司是做这个的服务,可以做参考。显然,在老年信息设计上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3. 为老年人做无障碍设计,其实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在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中,多个设计师在做老屋改造时都考虑到了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能独立活动做了很多设计。比如装有滑轮便于拖动的座椅,在厨房和卧室等可能听不到门铃的地方做的报警灯设计……这些都满足了他们身体的需要。从这个节目中,我才知道老人的眼睛更需要柔和的色光。而行动能力,听觉,视觉的下降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变老过程中都会经历的,无障碍设计其实是为我们每一个的设计。

截图出自《梦想改造家》第七期,设计师展示环节

可无障碍设计一直处在边缘。Google的无障碍设计师夏冰莹说:如果作为产品创作者的我们,都不愿意去考虑老年用户的需求的话,等我们老了,谁会来考虑我们的用户体验呢?她开设了专栏---无障碍设计研究小组。她以设计视角分享了在物理空间和虚拟世界,有哪些方面是可以进行改善的。

在新冠肺炎传播期间,“健康码”成了我们出入各个场合的唯一通行证,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手机程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高向东提交了《关于推广上海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使用的建议》。而上海这座理念先进的城市本身已经有了很多供老年人进行数字化学习的资源,政府、社区主导的免费资源或者商业机构的开放资源都很多。而那些不在大城市的,和短时间nei无法享受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老人也不能被我们忽视。

从我们自己的视角,又可以做什么去改善老年人的信息环境呢?


参考文章:

1.《变老的方式|日本式晚年:“退而不休”一定意味着晚景凄凉吗》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56270

2.《变老的方式|无人赡养:社会转型中失落的一代韩国老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95251

3.Google无障碍设计师夏冰莹,《无障碍设计研究小组》https://www.zhihu.com/column/a11y-ux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