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a
Nisa

三十歲的小屁孩。

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討論死亡。


二月份的時候跟媽媽去逛誠品,用了五秒鐘就決定買下這本繪本書。

插畫家哈利是在某個失眠的夜晚,意識到母親會比自己先走一步,腦海裡便浮現失去母親後的各種可能。於是隔天早上,她希望母親蘇西寫一本關於「媽媽離世指南」,教導她該怎樣度過沒有母親陪伴的日子。蘇西寫了很多建議,譬如:「煮一鍋雞湯團子」、「吃巧克力」、「給自己買雙新鞋子」或者是「找一個人取代我」。

要度過親人離去是一條艱辛的路,母親蘇西寫了許多方案,女兒哈利也把它們變成很可愛的插畫。談死忽然變成了一件很溫柔的事情。

儘管如此,它依然是許多人難以啟齒的話題,特別是華人社會。

死是話題裡的禁忌,有人說討論死亡是一種不孝,是一個不吉利的詛咒。可是想想,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如何父母,但未曾學習孝順逝去的父母啊。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爸爸忽然在一個晚上暈倒、送醫院、最後死亡。原來死神可以來得那麼悄然無聲。她哭了許多夜晚,別人的擁抱與伸手緩助無法帶給她完全的安慰,堅強從來都是靠自己練成。她在準備爸爸身後事的時候,才發現她不知道爸爸喜歡看哪一處的風景、不知道爸爸想要什麼形式的告別、不知道爸爸想要變成什麼模樣。

原來最後悔事情的並不是那天晚上忘記對爸爸說聲的晚安,是從來沒有與他討論過死亡。她說她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一切的安排在天上的爸爸是否滿意,這變成了一生的遺憾。

作家的母親蘇西說,我們一生都在籌劃婚禮、生日派對、紀念日、旅行、家庭聚會、為什麼最後要停下來呢?我們要討論想去哪裡,想跟誰在一起,想穿什麼衣服,想發生什麼事情。

葬禮可是你的個人秀。

對啊,這是屬於我的最後一次表演,我有權利為自己張羅與決定一切,選擇什麼樣的花去佈置場景,選擇什麼樣的食物招待來賓等等,最重要的是,選擇什麼人來與我最後的道別。我可不想把我以前假裝喜歡但實際討厭的人來臨呢。


我奶奶老人癡呆,躺在床上長時間處於糊塗的狀態。偶然會進出醫院,插管打藥抽血讓人看得很心疼。醫療的發達和家人抱著無論怎樣也只有活下去的態度在延續她的生命,但我不禁好奇,如果從前的她看見現在的自己會是什麼心情。

會很欣慰依然在陪著我們的生活嗎?還是會不快樂?

她的中風來得非常突然,腦袋也是在大家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變糊塗的。當然,我們從來沒有與她討論過死亡。所以在她生命的最後階段,她無法自在地面對屬於她的命運。她選擇嫁給窮小子、選擇從大城市搬到小城市、選擇生命裡大大小小的分岔路,可是離去與留下,都不再是她的決定。

我們來不及與她討論生命,因此每個關於她的決定,對我們來說都變得異常艱難。

我們愛她的好奇、愛她的勤勞,愛她的愛、愛她的一切,可現在給她的愛會是她想要的嗎?


這本溫暖的繪本書讓我對親人離世的話題思考了很久,打心底希望這是一本我永遠不會用上的書。我捨不得任何一個愛人離去,但必須承認死亡是人類同共同宿命,在學會熱愛生命的同時,也要學會接納死亡。為此,我在網上也搜索了關於怎樣開口與長輩討論生死。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出版的手冊,內容非常豐富,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參考:

http://enable.hku.hk/enable/tch/pdf/hm.pdf

是啊,要真的開口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氣與適合的時機,也要承受不被理解與責怪的可能。但我是下定決心嘗試去打破禁忌,挑一個好時間好地方,與爸爸媽媽把它從難以啟齒變成一個在日常裡真正溫柔的話題。

如果你剛好也擁有這種決心,那我們一起加油。:)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