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Nick

用理性理解感性,用感性引導理性

集中隔離之後的身心變化


今天,隔離滿七天了!我的隔離「刑期」就這樣過了一半。今天想來記錄一下,從隔離之後,我注意到自己的身心變化。

喝更多水、吃了更多維他命、更早想睡覺

我不知道為什麼,總體而言,我的生活好像更健康了。就以喝水為例,過去一天有沒有喝到一公升,我都有點懷疑,大多時候都是以氣泡水跟運動飲料代替。在隔離的這段時間,雖然還是可以點這些東西進來,可是我發現我自己在大量的喝水。而且不但喝水,喝的還是溫水。我不是在喝水,就是在泡茶。

同時,好像也更規律的在吃維他命之類的補充品,這簡直是人生第一次。我一向對於吃補充品有種排斥,覺得好像一旦開始吃補充品,就一腳踏入了老年跟衰弱的世界。所以即使理智上知道自己的飲食並不均衡,卻一直沒有在規律的攝取。現在,卻有點變成像是習慣一樣的東西。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每天都得早起,所以晚上的時候,如果沒有在看影片,也很容易在八點左右就開始有睏意。不只一次,手上拿著電子書就默默地在床上陣亡。

總體而言,好像生活的形式變得更健康了一點。但好像也因此,長胖了...

偏好淺白的、熱鬧的娛樂

我很明顯地感覺到,除了線上課程的內容之外,自己在這七天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或是看比較深一點的東西。相反地,很容易會想去看一些很單純、很有爆點或是很熱鬧的影片或是文章,長度還不能太長。我花時間看的東西,包括了:冷笑話大賽、Watch people died inside、Best news bloopers、外星人究竟存在與否...

雖然自從開始做諮商工作之後,我就有點偏好不去看有太深劇情的東西(覺得人生很多時候比戲劇都更戲劇了),但是隔離之後,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接收資訊的偏好又更膚淺了一點。按照我對自己的理解,可能是因為我已經在花了一些心力在維持自己的狀態,所以即使沒有做太多正事,我攝取跟消化資訊量的能力還是下降了。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我在逃開「被隔離感」的一種方式。因為這些東西很容易會讓我把注意力放在它們身上,不需要太多鋪墊。

那麼,這個可能讓我需要逃開的「被隔離感」是什麼呢?

孤獨的時間變多,但也不特別想跟人互動

在這個空間裡,如果我安靜了,那世界也安靜了。如果我不把注意力放在某個東西上面,那麼我的注意力會在哪裡呢?

我想我會注意到這個空間有多安靜,有多小,自然光跟自然風有多有限。我想我會開始注意到,此刻,我對任何人都沒有責任。我會注意到,自由的限制跟重量。我的移動範圍是不自由的,可是我卻有全部安排我下一秒要做什麼的自由。

有時候,手上拿著自由,是會有點無所適從的。

會不會發現自己其實不知道要做什麼?會不會發現其實自己都會對自己無聊?會不會發現其實生活累積的意義,一點意義也沒有?

那是一種有點慌的痛苦,但也有點像是個門檻。一旦過了這個門檻,我發現自己就會進入另外一種狀態。這個狀態是很內省的、很個人的、很書寫的。當有人想找我的時候,內心升起的排斥感會讓我知道,「回應別人的我」跟此刻的我不同。此刻的我不想回應別人,因為不想再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走。

於是,發現全然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竟然是一件那麼令人想珍惜的事情。

開始關注外界的變化

雖然不太想回應人,但是卻開始對房門外面、窗戶外面的事情敏感起來。

這個房間的窗戶真的不大,大約就4到5個ipad拼起來這麼大。在我的窗戶外面,還有鎖著的鐵窗。在鐵窗之外,還有一道大約兩公尺高的牆。窗戶不能完全打開,但是可以向外推出去一些些。在這一些些的空間裡,我發現我會特別注意到窗外的天氣。此刻是晴是雨?溫度熱了還是冷了?

有一天下午,天空開始下雨了。我發現自己欣喜地靠在窗邊,伸長了一隻手,因為接住了幾絲雨滴而雀躍。

每天醫檢人員來訪或是旅館人員送餐的時間,也讓我變得敏感。時間快到的時候,我發現我開始關注房門外的聲音。一旦出現了腳步聲,我的內心會出現一種興奮感。隨著房門外面的聲音吵雜起來,我注意到自己也因此有了些活力。倒也不是說,原本是一個無活力的狀態。只是好像這個時候,會讓我想起來我有著一個社會化的身分、一個要跟別人好好說話的身分。


說實話,隔離三天之後,我就發現自己形成了一個很固定的生活模式。這個生活模式,大抵跟我還在台灣遠距工作的時候是有點像的。白天盡量做正事,傍晚以運動作為一個切換的時間,讓身體進入晚間休閒的狀態,晚上絕對不做正事。所以,前幾天我還私自覺得,怎麼自己適應的這麼好,難道發現了最適合自己生存的狀態(?)。現在想想,就算每天做的事情差不多,但其實生活狀態還是挺不一樣的。獨處,跟被強制限制在一個地方的獨處,讓我某些社會化的東西縮小了,伴隨的是,某些個性被放大。

再七天之後,會怎麼樣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