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絲藏瑜
文絲藏瑜

業餘愛書者,但讀書很慢。

關於我看到有人批評學者的研究不過是小圈子的自嗨


記得年前在Youtube觀看了余英時先生的訪問,深感戚戚焉,以余英時先生的博學多聞,研究範圍之廣,可謂從堯到毛的跨度,是讓人敬佩的學者。當然,議題是不斷更新的,沒有人可以包辦所有歷史議題。

我非常贊同余英時的『我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這句話,這是借鑒一位學人的話,但我忘了是誰。這不是一句高傲的話,不是指我代表了中國了,所以無論我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國。

這是一句大實話。余英時對中共失望,油然而生的情感,讓他多年鮮少踏入中國(曾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他認為,中國不應該僅僅是個疆土概念,不是只有在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事物即中國,跨出去之後,就不是中國了。這種以邊疆虛線來區別的方式,僅僅是在於地理上的、疆土上的區別。它不能去定義這就是全部的中國。

因為有人,有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人,繼承了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知識、習俗、價值觀、言行……等的人,人是流動性的,像是一個會動的寶箱,走到哪裡,哪裡就是藏寶地。

余先生的觀點是突破界限的,是文化中国,不是土地中国。土地上的一切是可以被磨平的,而在那之前,人所繼承的東西,是可以隨著人的腳步而散播的。當一個被稱為『中國』的土地上沒有『中國文化』時,那這樣的地方還能是中國嗎?

当我看到Youtube下有人留言说,余只是研究上层阶级的小圈子,他根本就不关心底下阶层的人。我只是觉得,一个学者的研究对象是自由的,而且是有其目的的。况且『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的掌舵手,一直都是对研究对象,而『士』毕竟也是来自于民间,也有其民间思想的代表性。

说实在,社会史与民间史学者也大有人在,为何一定要指出不关心下层百姓的研究,就得遭到非议呢?讲得『士』好像一出身就高高在上,不是普通百姓。我觉得诸如此种言论,带着一股『不关心劳动阶级就是错』的思想模式。

当然,这里不是吹捧余老的立说铁定无疑的。学术研究是一场不断进步的运动,立说经过时代的洗涤与资料的更新,新说建立于旧说上,经得起考验的仍旧有效,仅此而已。这也是为何陈寅恪总把自己的文章称为『稿』的原因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