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雅仁
敦雅仁

社會學博士生

獲得知悉危機的自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都市以兩個方向同步發展。首先是全球都市的橫向結連:通過高速以密集的物流、資訊、資本渠道,各地的經濟、政治以社會,進行的世界性連結;其次是全球性的都市化:伴隨著物質源、經濟活動以及文化活動集中在世界上各大都市,大量鄉村人口湧入其中,造成人嚴重密集,都市範圍擴張。

在這城市的雙重發展下,在地危機往往以一種海嘯的速度轉他成地區以及全球性威脅。時間成為了處理危機的關鍵。

然而,在中央集權的情況下,極權偏要將一切的問題獨攬其身。任何危機,包括醫療危機、金融危機、環境危機也理解為政治危機。當危機萌芽時,一方面,拒絕地方運用本身的治理能力及早處理,錯失良機;另一方面,權力集中亦減低了地方的公民社會以及經濟組織本有的應對能力。結果使得問題一拖再拖,問題變得更嚴重,規模更大,亦更難以控制。

當危機爆發,市民大眾以及公民社會需要具有透明度的資訊流動作出合宜的回應。大眾需要有知悉危機的自由,包括獲取公共資訊的自由以及自由發表的權利。

善良的政府需要及時發放,有靠以及可信的危機資訊,讓市民大眾、經濟市場以及公民社會能夠判斷問題的嚴重性、危機的強度、找出問題的源頭以及相討對應之策。負責任的政府應該容讓跨國的專家合作以及協調,盡快將危機消除。

市民表達意見的自由亦不應該受到限制。 雖然極權政府擁有大量的資源和專家,但官僚系統不一定能有效協調意見,反而造成資訊的壟斷。有效的危機處理的關鍵在於適時以及有效的回應。所以專家群體理應,可以以其專業知識直接向大眾提出建議以及警告。絕不應該為所謂政治原因,對他們進行打壓以及審查。

政府應該明白到,自身的管治效率低劣、失責、失信才是管治問題的源頭。所以當專業人士以及市民大眾,通過抗議或遊行的方法表達意見時,一個良好管治的政府說不應該將他們視為威脅,並以各種危害公共秩序的理由加以打壓。

無論是民主政體還是獨裁政權,政府的管治權並不是必然。它們的政治權威全賴人民授權,而它們的管治要行之有效,必需要人民的信任、支持以及合作。當人民對政府缺乏信心,當權者不能諉過於人,指責市民大眾,甚至動員支持者,攻擊一心解決問題的專家與民眾。面對危機,應該承認問題的存在;承認社會管理需要政府、公民社會以及商界通力合作。

為了促進意見以及訊息交通,政府應該開放公共資訊的空間,而不是諸多阻撓。然而,中國內地對資訊自由的限制,源自極權政府為了維持管治權的需要。當前管治問題,並不單純是資訊自由的問題,更是政治制度的結構性問題。

因為良好的管治有六個基本要素。1. 權威合法性,社會秩序與權威獲得人民自覺的認可與服從;2. 公共資訊的透明度:市民亦獲得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政府政策資訊,以便有效地參與公共決策過程並且對公共管理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3. 負責任的管治,特定職位或機構的人員需要對於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應起負責任。若未能履行或適當地履行,就是失職,理應負上相應的政治以及法律責任;4. 法治:法律為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規範,所有政府官員與公民亦同樣地需要受到法律的規範。法治精神與人治對立,它的功能更在於制約政府的權力;5. 適時以及積極公務回應:公共管理人員與機構必須問題作出及時回應。他們應該主動地精神公民的意見解釋政策和回答問題,亦不應無故拖延,不了了之;6. 有效的管治策略以及方式:管治機構一方面,需要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以靈活以及合理的方式達致目標。

上述六個元素相互支持,互為表裏。在缺乏合法性以及法治的情況下,難以要求政府提供一個負責任的管治。一時有效的管治並不能長治久安。因為當問題失控,政府與民眾的利益出現衝突時,缺乏法治對政府的制約,市民大眾的權利難以獲得保障。

為了解避免未來有更大的危機爆發,公民社會以及市民大眾不應盲目相信政府的管治能力,而對政府進行有效監督,甚至要求政府進行改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