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雅仁
敦雅仁

社會學博士生

族群政治:由威權到2020總統大選

今年台灣大選,民進黨獲得歷史性勝利。一時間,兩岸民眾同氣連枝,為選舉勝利歡呼感動。若然今年我沒有親自到過台灣考察,訪問當地工運領袖、原住民以及年青學者的話,我大概會相信今次蔡英文勝出,是反抗中共威權的重大勝利。不過,當我聽到台灣朋友批評台灣係當前兩黨政治,係「藍綠一樣爛」時,就不期然反省我們對台灣政治究竟有幾多誤解。

 回顧台灣的近代政治發展,族群政治從來都係一個主旋律。由國民黨掌控台灣開始,國族認同一直籠罩着台灣社會。國民黨在遷台後,一直以大中華想像的「反共」標語,維持自身管治的合法性,一方面凝聚支持,另一方面壓迫黨外挑戰者。香港人雖然可能唔係太認識這段歷史:係國民黨政府管治下,台灣經歷左長達37年的戒嚴時期。上年大熱改編電影—「返校」,正是講述這段不堪回首的台灣歷史。

 70年代中後期萌芽的黨外運動,亦借助族群主義反制國民黨的威權統治。台灣戰後成長的一群,具有深刻的本土情懷與認同。本省人與外省人(國民黨政權自稱)的衝突對他們來說猶為激烈。藉著兩種身份的矛盾,黨外運動成功地發動一波又一波的反擊。這種為自己所愛的地方犧牲的情操,最後成功團結民眾。雖然過程係極度痛苦艱難,不單需要面對威權政府的恐嚇、監禁,甚至暗殺,但最終都可以開花結果,建立一個能夠保障人民自由同權利的民主國家。

 然而,起民主化後,族群主義又有另一種面貌。以今次大選為例,有不少台灣朋友批評,藍綠兩黨對中台問題進行政治操作,以獲得選民支持。蔡英文逆轉大勝,實在要多謝香港人。雖然在2016年,蔡英文獲選為台灣總統,但係其後她的施政以及改革方向,頗有爭議,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年金改革、反核問題等等,結果令到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的支持每況越下。就如好多台灣朋友觀察,與2016年的總統選舉相比,今次蔡英文根本上係冇提出任何具體政綱。一直係依靠上年3月開始風行的亡國感,同香港反修例運動在台灣所引起的恐共情緒,先可以獲得今次的歷性史勝利。

 回顧台灣的民主發展,不難發現族群身份在不同時期產生的政治作用。由威權時代的以反共為主所體現的大中華想像,到黨外運動的本土族群認同,直到今時今日,民族主義為核心的統獨立場再次主導左選民意願。功能上講,身份政治既可以延續威權,亦可以反抗壓迫,又可能被用作收割政治力量的工具。

 香港的反修例運動已經超過半年。我哋睇到香港人身份如何凝聚民眾,但行到今時今日似乎單純的暴力與憤怒,已經走到樽頸。既然香港人與台灣一直有深入的情感同文化連繫,我認為香港人係時候重新出發,認識台灣,真正學習台灣民主化的成功與局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