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landseeker
Neverlandseeker

自許為在世界各地尋找從右邊數來第二顆星的旅行家,目前已拜訪 31 個國家,有時會因為好萊塢的花花綠綠而分心,正在努力從兔子的細毛往上爬,希望找到魔術師問對的問題!  歡迎透過個人網站 Second Star to the Right 或 FB Neverlandseeker 聯絡,有悄悄話也可以寫信到 neverlandseeker.sc@gmail.com~

在山茶花的花季與衛武營《茶花女》(La Traviata) 來一場春日邂逅

在昔日文化沙漠的高雄看一場全亞洲卡司的歌劇,總監簡文彬帶領的衛武營,是否能藉由19 世紀法國小仲馬名作搭配威爾第音樂組合的《茶花女》(La Traviata) ,引領新的歌劇樂潮?
高雄衛武營 2021 年版《茶花女》官方海報

前言

19 世紀法國作家小仲馬 (Alexandre Dumas fils) 於 23 歲時為了弔念無緣卻香消玉損的情人 Marie Duplessis,寫下了日後膾炙人口的作品 《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注意到了嗎?小說版《茶花女》書名原文直譯是「茶花夫人」的意思,因為女主角 Marguerite 在劇中設定是個熱愛配戴山茶花 (Camellia) 的女子,但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為這個愛情故事譜曲並於 1853 年搬上威尼斯的歌劇院時,將標題改成有「誤入歧途的女人」意涵的 “La Traviata”,直接從劇名告訴觀眾這是個悲劇故事。

《茶花女》曾多次被搬上大螢幕,包含巨星 Greta Garbo 於1936 年主演的 Camille,而近期最為人所知的相關作品,不得不提 2001 年紅極一時的歌舞片《紅磨坊》(Moulin Rouge!)。當年剛跟阿湯嫂頭銜說再見的妮可基嫚 (Nicole Kidman),和以《猜火車》(Trainspotting) 一砲而紅的伊旺麥奎格 (Ewan McGregor) ,將一對深愛卻迫於現實不能相守的年輕情侶演得動人心懸,雖然導演 Baz Luhrmann 聲稱其故事靈感來源是希臘神話中的 Orpheus and Eurydice,但坊間一直認為該電影和《茶花女》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繁華巴黎、年輕卻選擇為愛犧牲的交際女郎、悲劇結局,是否覺得眼熟?

威爾第改編《茶花女》時除了部分劇情的更動,其實連主角的名字都換了:小仲馬原著中茶花女名為 Marguerite Gautier,男主角是 Armand Duval,而在歌劇中男女主角分別改名為 Violetta Valéry 跟 Alfredo Germont。


經典愛情悲劇中女主角的嘆息

回到主題,19 世紀寫的《茶花女》訴說如此嘆息的結局,為愛人而淚水往肚裡吞的女性角色設定,在當時時空背景下一切似乎是那麼無可奈何的合理,但在女權主義高漲的現代,不免覺得劇中兩位男性要角好自私啊,男主角對愛人信心不足,三兩下就相信會為了他變賣家產的女主角輕易變心了,而男主角的父親明明在深談後了解女主角對兒子的一片真心,卻仍忍心棒打鴛鴦,甚至在劇末才恍然大悟女主角是真的命不久矣,這時懺悔有什麼用呢?小仲馬原著中女主角在人生最後見到的是上門的債主們,威爾第在歌劇中至少還讓茶花女在愛人懷中嚥下最後一口氣,算是比較仁慈的安排。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雖然為女主角的遭遇大抱不平,但也不由得敬佩她的高深情操;曾經紙醉金迷的遊戲人間,遇上愛情後卻願意洗盡鉛華,甚至體諒天真覺得愛情不用麵包的男主角,私下變賣首飾來籌措兩人的生活費,在男主角父親不近人情的要求面前,竟也發揮愛屋及烏的精神,為那從未蒙面過愛人的妹妹能得到幸福,自己在淚水中斬斷情緣,甚至拒絕男主角父親的金錢補償,還為了對方的家庭和諧,佯裝自己重回舊情人懷抱。這樣的犧牲看來好傻,但又充滿一股小人物的傲氣跟對自己愛情信念的堅持。


衛武營活動驚喜 Got

這麼多遺憾堆疊,讓我對《茶花女》的故事一直無法真心喜歡,但看過兩廳院表演圖書館收藏的 2005 年奧地利 Salzburg Festival 演出後,對現代版本捨去繁複布景道具、回歸演員唱功的詮釋印象深刻。之後 2018 年有幸在著名的莫斯科大劇院 Bolshoi Theatre 看了女導演 Francesca Zambello 第五次執導的 “La Traviata”,舊時代的華麗與悲傷畫面衝擊實在太美,女高音 Oxana Shilova 唱得如此扣人心弦,《茶花女》在我心中的歌劇排名大大提升。

年初看到高雄衛武營開始宣傳這部 2016 年就和高雄春天藝術節共同製作的歌劇經典,有點遲疑,畢竟知道記憶中全球十大劇院的現場演出很難超越,但在開演前一個月衛武營放出要舉辦高雄場歌劇講座的消息,而且是總監簡文彬親自解說,不免有些心動,第一時間報名決定探探虛實。

標題《南方歌劇力量:歌劇在衛武營》的講座,總監一一介紹衛武營落成後引進或合作的幾部國外優秀歌劇作品,穿插排演時的小故事格外生動,最後還安排了大驚喜,導演楊士平跟兩個版本的茶花女 Violetta 黃莉錦耿立意外現身,分享了對角色的詮釋。講座一結束我就決定買票了,暗暗覺得這個客戶推廣活動至少還賺到我這個 conversion 真不錯,心想對這個 2021 年全亞洲卡司的復刻版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吧?


現代 v.s. 古典的兩難

以下來自 3/19 演出的《茶花女》經驗分享,當天男女主角卡司是耿立跟崔勝震,男主角父親則是由巫白玉璽擔任。先說說音樂,簡文彬的指揮跟高雄市交響樂團的組合很完美,私心覺得高市交這些年下來進步不少第一幕開頭著名的<飲酒歌> (Libiamo ne’ lieti calici) 輕快營造巴黎社交圈夜夜笙歌的歡愉,很快讓人入戲;第一幕尾聲女主角 Violetta 自問自答發現戀愛ing 時唱的詠嘆調 <真奇妙…啊!也許就是他…及時行樂吧!> (È Strano… ah, fors’è lui…sempre libera),樂團跟演員默契十足,節奏掌握的極好,一個個音符鋪陳到最後精彩的花腔女高音作結。

演唱的部分想提提第二幕的重頭戲,女主角 Violetta 和不請自來的男主角父親 Giorgio 的二重唱 ,因為先聽過知名樂評人焦元溥在 Podcast 節目《台客共歌劇,古典快易通》中訪問曾演唱過該角色的葉展毓老師,開演前很期待這段近 20 分鐘的對手戲,耿立和巫白玉璽的確表現不俗,Violetta 一開始的聲聲懇求到後來的甘願放手,對比 Giorgio 先是以長輩之姿居高臨下的給出要求、在知道目的達成後緩頰似的表達關心,個人認為前半段的對話烘托很精彩,但兩人達成共識後的合唱似乎沒有這麼有說服力……

最後來說場景,第三幕開頭 Violetta 已知來日無多,她盼望能見愛人最後一面,獨自唱著悲傷的旋律,緩緩拉著貌似結婚禮服長紗、實際卻是病床上的白色床單,這一幕配合打光非常唯美,和之後窗外身穿紅衣喧鬧著慶祝節日的人們形成強烈對比,讓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其他場景卻讓我很出戲,決定要捨去古典裝扮走現代佈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但現代風格的設計仍應能襯托角色們的身份,跟完整傳遞該場戲要表達的情感。第二幕上半場 Violetta 和 Alfredo 為享受兩人世界搬進巴黎近郊的愛巢,本以為雖遠離上流世界的繁華,住所擺飾還是有一定的講究,但舞台上卻是 80 年代上海風格的傢俱,還有藤椅跟木頭衣櫃,即使說為了表現茶花女洗盡鉛華,還是覺得跟前幾場戲對不大上。另外下半場男女主角重逢的戲碼,為了強調舞會中酒池肉林、杯觥交錯,一對對動作淫亂但互動缺少挑逗魅力的男男女女上場,看著下半身褲子消失盡情甩著內褲跳舞的男演員們,只讓我覺得好像日劇裡喝醉的上班族大叔,毫無美感。相信製作團隊當初決定以現代場景呈現,一定有自己的想像,但是當創新無法為經典戲碼韻出新味道時,是否還是回歸原著設定比較不驚嚇?


結語

歌劇的製作向來是最費神的:氣氛烘托要求高的指揮及樂團、唱而優則演的表演者、不落俗套的舞台服裝設計,三者中有一部分失了分,就會大大影響觀演興致。儘管這場與《茶花女》的春日邂逅並不完美,還是要稱讚台灣製作團隊的用心,希望我們可以更上一層樓,多多培養出厲害的劇場人才,有朝一日可以打造出一系列放到國際舞臺也毫不遜色的劇本跟演出!之前在上海工作時深覺藝文教育培養的重要,兩廳院經營多年做到了,也期待在總監簡文彬的帶領下,衛武營能以後起之秀之姿,破除南部藝文沙漠的迷思,培養更多藝文愛好者!


PS, 戰戰兢兢的生出第一篇不專業歌劇心得文,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文章底下拍手讓我知道,如果你對《茶花女》也有很多心得或是同樣是藝文表演愛好者,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謝謝。

另外,如果你是 Liker 一員也別忘了在下面幫我按讚 5 下!免費註冊成為 Liker 的連結在這裡,加入後可以隨時支持喜歡的創作者,多多益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