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把英文或日文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
【豆知識英日文】用「手掌遮陽」怎麼說?

shade 某人的 eyes with 某人的 hand(s)
[ʃeɪd 某人的 aɪz wɪð 某人的 hænd(ɛs)]
遮陽的動作,英文動詞可以挑選shade。這個字其實不難懂,好幾年前轟動全球的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英文標題就是《Fifty(五十) Shades(陰影) of Grey(格雷)》。這裡的名詞shade原本就是指物體在光線底下形成的陰影,還可以引申成乘涼的陰涼處,甚至是遮光的窗簾、捲簾(會在捲簾背後形成陰影)。所以shade作為動詞時是指遮住光源以產生陰影。
「手掌遮陽」就是「遮住(shade) 某人的雙眼(eyes),藉由(with) 某人的手(hand)」,用單手遮就是hand或one hand,用雙手遮就是hands。
I was shading my eyes with my hand, trying(試著) to figure(搞懂) out who was pointing(指著) the flashlight(手電筒) at me in the dark(黑暗).
我用單手遮住雙眼,試著搞清楚誰在黑暗中用手電筒照著我。
I can't see anyone(任何人) even(甚至) with(透過) my hands shading my eyes from(避開) the blazing(烈焰般的) sun(太陽).
我就算用雙手遮眼擋住烈焰般的陽光,還是看不到任何人。
有人會想能不能選用動詞cover。它是指像鍋碗瓢盆的蓋子一樣整個蓋住、完全蓋上去,像打籃球時的蓋火鍋動作一樣。如果是超級刺眼的光照,光是靠45度角的遮擋也沒用的話,可能會需要cover眼睛,但因為完全蓋住,所以只能透過手指間的縫隙看前方。
I was covering my eyes with my hand and trying to see(看) through(穿過) the gaps(縫隙) of my fingers(手指).
我用手蓋住雙眼,試著透過手指間的縫隙看前方。
手で庇を作る(て で ひさし を つくる)
日文的動詞可以用「作る」(製造、做出來),但問題是要做出什麼東西?答案其實很有趣,竟然是屋簷 (庇,ひさし)。用手遮陽用日文表達就是使用(で)手做出(作る)一個屋簷(庇)。
屋簷可遮風擋雨,用手做出來的屋簷當然是為雙眼遮光雨。日本人這種比喻真讓人拍案叫絕,感覺還有點文青呢。
在某些文學性質強烈的小說中,會把「手で庇を作る」縮約成名詞形式的「手庇」,意思是一樣的。


だいぶいったところで、Naotoが立(た)ち止(と)まった。「たしかにここら辺(へん)だったはずだけど......」戸惑(とまど)いながら、手(て)で庇(ひさし)をつくって目(め)を凝(こ)らしている。
走了好一段距離,Naoto停住了腳步。「應該是會在這附近的呀......」他感到疑惑,用手遮著並凝視著雙眼。
編寫外語教學文章耗時費力,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分享給其他你知道想學外文的人們。或是追蹤、按讚,表達你的支持。更多生活好用的英日文在我這裡等你來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