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想說道地英文或日文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增加溝通障礙。我是外文新聞工作者,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一起雕琢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

別活在自己的世界,學外文最要不得的是自認完美的「自大感」

「哥(姊)的外文就是完美」

外語學系的同學應該都有經驗,班上總會有個人,被全班冠上「英文小老師」或「日文小老師」等等的名號。小老師總能在教授提問時第一個舉手回答,期中期末考總拿到滿分,頂多最差的狀況也只會答錯個一兩題,其他緊追在後的對手只能遙望卻永遠追趕不上。小老師也會被教授寄託任務,幫同學解題。

有的小老師除了很上進之外也很謙虛,這樣的人確實是存在的!但根據我多年接觸的經歷,這樣的人也不常見;反而,自恃才能比人高、自認外語能力總高人一等的人並不少。如果班上有這種角色出現,就會有另一群同學私下說他跩什麼跩,瞧不起人。

會有這種角色出現,往往是因為「只有我最會講外文,你們都不會」、「我看得懂外國的東西、有國際觀,但你們不懂」的這種優越感、菁英階層的感覺,會散發出一種高傲的磁場。當你稱讚他外文好,他會很得意地說:「我就是這樣啊,完美狀態。」我們暫且稱他為「自我膨脹者」。


「自我膨脹者」的特徵

由於現在的教育很偏重考試得分高低,所以只要把課本那些該死背的單字和文法搞定,拿到高分能畢業就好了。但真正考驗自我膨脹者的,其實不是在期中期末考,而是在畢業後!上了職場,去海外出個差,就一翻兩瞪眼原形畢露。通常也是在畢業後,學生才會意識到以前學的外文只是冰山當中的一角,再切出百分之一。外文母語者使用的外文用語往往都是教科書以外的居多,所以畢業後進到各種行業,我們往往要再從頭學該行業會用到的外文。

但那些似乎都不困擾或警惕自我膨脹者。他們進了職場一樣認為「我有文憑證照,我都考高分畢業的,我會講外文,你們不會」,「我的外文不會錯,是來指正我的人有問題」。他們遇到其他挑戰者來踢館時,會顯露幾個特徵:

  1. 先認定對方是錯的,來找碴的。
  2. 面對對方提出的證據(例如對方先查過字典或問過外國人),裝作沒看到或沒聽到。
  3. 與對方爭論的過程中或爭論完後,不做查證。繼續堅持自己的論點。
  4. 因為有了先入為主,所以很難被說服。
  5. 當其他人來稱讚時,繼續得意地說「哥/姊就是完美」。


見真章的時刻

即使自我膨脹者認為自己完美,但當我們實際看到他們撰寫的外文,或聽到他們和外國人交談的內容時,有時會抓到大量的「怪外文」。這種怪外文有幾個特徵:

  1. 通常是自創的單字或語法、講法,但神奇的是你看不懂,外國人也看不懂,只有自認完美者自己看得懂!
  2. 有時發音伴隨很重的腔調。要聽懂的話, 需要花費不少腦力。外國人聽到那些怪外文和腔調時會蠻吃力。
  3. 寫出來的文字內容,直接看外文很難懂,但若把外文「直譯」成中文的話,竟然就看懂了。(典型的中式外文特徵)。

自我膨脹者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徵。他們在說寫外文時,會使用的單字和語法往往都是固定那幾個。你很快會發現他們腦內儲存的單字量和慣用語量(語言資料),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有的人的字彙量僅只有教科書教的那幾百幾千字而已。往往就用同一招打天下。

此外,自我膨脹者的學習欲望也偏低,因為認為自己身上有的招數已經夠用了,不怕聽不懂、看不懂。但若實際觀察他們,會發現他們遇到電影、小說或活生生的外國人對談時,表面上好像都很懂,實際上也只是抓自己聽得懂的關鍵字來猜其義罷了。

外文的世界是一翻兩瞪眼的,你沒聽過的文字或句子,你就是會聽不懂,所以遇到這種狀況就只能裝懂,但這總是會被對方識破的。


自以為完美   其實仍是井底之蛙

看過我的專文的大大們會知道,我會拿出來寫的外文教學,通常都是課本不會教,或比較特別有趣的東西。這是因為當我們拋開自大的枷鎖,會看到生活中的所識所見,各處都充滿百變萬千、完全沒看過的外文。原來教課書的世界這麼渺小,而我們才剛要從教科書的井裡跳出來而已。

所謂的所識所見,包括我們去電影院看的外國電影、玩的遊戲、遇到的外國人、讀到的外文小說、在國外看到的招牌、菜單、標示。我們敢保證自己完全聽得懂外文的每字每句嗎?我們所講的、寫的,對外國人來說,都不構成溝通障礙?除非我們真的是母語人士,才能掛這種保證。既然這樣,自認完美的優越感,只會成為繼續進修外文的阻礙,使自己繼續活在教科書的世界,活在井底。老實說,「自我膨脹者」一旦原形畢露,往往被別人暗地嘲笑了,可能都還沒自覺呢!


怎麼避免陷入自大的漩渦

首先必須認知,語言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學問,外文的世界就像宇宙的繁星和宇宙一樣,不斷在大爆炸和擴大。光是因應這波肺炎疫情,外國新創的單字就很多了,包括社交距離、遠距工作、封城等等,都可望變成2020年的年度熱門字。

再者,高度的自尊心和優越感會使語文能力的學習欲望和成長停滯,讓自己的眼界變窄。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和優越感後,你看外國電影時不會只注意到自己聽得懂的單字,而會意識到其他你沒聽過的。你會發現外國人講的語言,比自己講的還要「活跳跳」,意識到母語者和非母語者之間巨大的鴻溝,那才是畢業後真正要去修練縮小的。

有人會反論,學外文力求可以溝通就好,去管那鴻溝幹嘛。我的想法是,一來,既然打算學外文了,何不學得像一點?二來,生活上倒是其次,但商場上或甚至是政治上的外文是力求精準的,越是貼近母語者的用法,越能減少溝通障礙。我就聽過幾家製造工廠的老闆說,遇到海外顧客下單時,常因為使用不夠精準或道地的外文,造成誤會,影響訂單進度。所以有些廠商乾脆決定直接雇用美加籍的員工來和外國客戶接洽,避免中式外文造成的溝通問題,另一方面,也能讓外國客戶對公司的溝通能力更有信任感。

最後,應該要盡量擴大能夠吸收外語的來源。大量接觸外語的文字著作、影音,如果有外國朋友的話更好。但要注意的是,別老是只看到已看得懂的外文,我們更要去學那些沒看過的,那才是讓自己成長的空間。

至於怎麼去學那些沒看過的,我已在「說一口道地外文的不二準則:透過媒體穩扎穩打的自學攻略」中詳細介紹過,就不贅述了。

厲害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是最強的,反而是靜靜吃三碗飯、隨時在學新外文的人才能更勝一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