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fan
Yifan

漫遊者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圖片來源:《刻在你心底的名字》Facebook (稍微修改過的版本)圖片來源: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Facebook

本來是沒計畫去看這部電影,說實話我也不是很推薦中年人去看這部電影,尤其假如是我這個年紀的台灣人的話看這部電影有夠辛苦,電影當中諸多背景在在都將我們帶回自己十幾歲的那個年代,但是電影中又酸又甜的青春愛情故事又距離我們太遠了,在看電影的當下,腦中有歲月差距所產生的拉扯,看完之後,又花了好幾天將自己帶回那個年紀再帶回來,有夠累人。

這部算是純愛電影,裡面的青春故事取自於導演柳廣輝自己年輕時候發生的事情,即使是在看電影的當下,我都馬上理解這是「曾經發生的事」而非「寫出來的故事」,所以即使是純愛電影,對我這樣的中年人還是產生了不小衝擊。

這個電影的文本非常豐富,至少可以分成四層:鋪底的時代背景,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文青才能理解的梗,主角阿漢回想這個故事的視角,還有主角Birdy埋藏在阿漢視角下的故事。

(以下有雷慎入)

鋪底的時代背景包含1987年台灣解嚴,但是又沒有真的解嚴,學校裡面還是有教官,還是有軍歌比賽,高中生談戀愛會被退學。1988年蔣經國過世,電影是從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小屁孩的視角來寫,所以少了憂國憂民,只有開心跟朋友到台北見見世面,也見到祈家威在街頭爭取同志權益。

文青梗從Birdy這個名字的電影「鳥人」開始,不停不停衝撞體制追尋自由的Birdy。Birdy在聽的蔡藍欽和陳昇的歌,看三毛的書。

他們就讀的男校是取自導演和製片的母校衛道中學,但在電影中是「維特中學」,應該是取「少年維特的煩惱」的梗,追求愛也得到回應的少年,卻因為女方已經結婚被拒絕,最後太過傷心而走上絕路。

其他比較幽微的文青梗大概還有神父愛講的Profiter du moment(活在當下),我認為這是反映我們當年所愛的電影Dead Poets Society(「春風化雨」,1989年的電影)當中的Carpe Diem(把握今日)這句拉丁文(因為放在這部電影當中其實有點不知所云)。另外,兩個年輕人在電影院放電影的部分也讓人想起我們當年所愛的電影「新天堂樂園」(1988年的電影)。

根據網路上看到的資料,電影本來是以阿漢的角度來剪接,因為這個故事本來就是阿漢(也就是導演)的故事。阿漢的故事線很明確,就是愛情的啟蒙、同志愛情的啟蒙。

他一開始跟Birdy是好朋友、超級好朋友,Birdy被打當然二話不說就要衝去保護他,買了新的摩托車要找誰?當然找Birdy兜風,還要問他喜不喜歡他挑的顏色(Birdy說:「你喜歡就好啦」)。然後Birdy老做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像他這種乖乖牌小孩只得捨命陪君子,什麼尿尿在舍監車裡、偷拿電影海報、拆人家的大汽球等等。

直到Birdy交了一個女朋友,他才了解到「嫉妒」是什麼,本來Birdy是他一個人的,現在卻要跟另一個人平分。就另一方面來說,從學妹對Birdy的崇拜視角,他也重新檢視自己對Birdy的感情,也許這麼長的時間以來,他也是如此崇拜這個見多識廣、行徑乖張瀟灑的Birdy吧。

所以我說,這是「愛情的啟蒙」。

至於「同志愛情的啟蒙」,也許阿漢跟其他女生親熱的時候缺乏生理反應,但那時可能也不覺得有什麼。直到某一天在春夢中夢到的是Birdy,想必這讓他非常困惑和驚駭。私底下問一個因為是同志而被霸凌的高中學弟,學弟對於自己是同志理直氣壯的反應,想必也給了他一些勇氣。而在台中公園被一個中年同志搭訕愛撫這一段我也覺得很精彩。也許阿漢是喜歡男生沒有錯,但他是因為碰上Birdy才會愛上。

但最終,阿漢對Birdy的一往情深卻被拒絕了。即使是我這樣的中年人都忍不住鼻酸啊。

至於Birdy的故事,是埋藏在阿漢的故事底下的故事,必需從頭拆解起。

Birdy是個早熟的青少年,會給自己取這個名字就是知道自己跟別人有不同之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一開始是Birdy一直在阿漢身邊晃來晃去,還晃到人家床上撥核桃吃(欸)。

結果Birdy在阿漢終於情竇初開的時候卻閃了,跑去跟學妹交往。這是因為他想嘗試跟女生交往、厭倦阿漢、還是害怕跟阿漢繼續下去?這我們不得而知,也許通通都有吧。(學校開放女生的同時也開放髮禁,Birdy還是小平頭,但阿漢留起一些頭髮,變得比較像金城武、多了幾分陰柔氣質,我想假如本來Birdy就愛上俊俏的阿漢的話,應該更覺得無法抵擋這個時候他的魅力吧。)

Birdy被霸凌時從樓上一躍而下,是一種追求自由的瘋狂舉動,也是因為想逃離阿漢的愛情吧。這樣不被社會認同的愛情,只會越來越沉重、越來越讓人窒息。也許Birdy騎機車受傷也是同樣的自殘行為吧,才會一直跟阿漢道歉,到底是道歉自己出現在阿漢面前、道歉自己無法回應阿漢的愛,還是道歉自己沒有死成?

阿漢那時氣沖沖離家出走則是一個轉捩點,本來想要保持距離的Birdy無法裝作不相干的路人轉頭就走,早熟的他應該也看出那是阿漢生與死的關鍵點,被父親說要掐死的他應該有過死亡的念頭,所以他知道若是放阿漢一個人離開,可能阿漢就這樣因為心碎絕望而死了,所以也就只好這樣豁出去了。

幾乎所有人都說電影中當他們已經成為中年人後再重逢的那段是電影的敗筆,我想問題是出在年輕時代的他們的故事有許多是取自真實發生的故事,而中年時代的他們的故事則是寫出來的,兩者感動人的力道差別太大了,只能說是個不過不失的結尾。

這故事真正的結尾是什麼呢?也許是當年念自然組的乖小孩阿漢因為Birdy的關係改唸社會組、還跑去北藝大念戲劇,後來變成了導演。也許他一直在找Birdy卻找不到,也許他知道再也找不到Birdy了,所以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希望Birdy能看到。

「尋找你 茫茫人海卻又想起你

好不容易離開思念的軌跡

回憶將我連繫 到過去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你藏在塵封的位置

要不是這樣我怎麼過一輩子

如果有下次 我會再愛一次」

~電影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