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fan
Yifan

漫遊者

政治制度的轉變-之三

這是讀Andrew Marr的BBC世界史當中一些段落的摘要和隨想。

俄國的沙皇統治有起有落,這邊講的是沙皇殞落的故事。

亞歷山大二世受到自由主義的影響,計畫解放農奴。

這有一些遠因和近因。遠因是當時俄羅斯的農業並不發達,但是地主與農奴都沒有動機想要改變這一點,農奴沒有意願要增加工作,地主也不願意因此跟農奴產生對立,日子久了,大家過的生活就越來越苦。日子越來越苦,農民起義就越來越頻繁,單單在1826到1856年間,就有大約1800次的「騷亂」,平均一年有60次,平均六天就有一起。

近因是1854到1855年發生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軍隊因為被徵召的士兵中多半是沒有訓練的農奴,最後打輸了戰爭。

雖然亞歷山大二世計畫解放農奴,他必須小心行事。1857年(解放農奴前四年)的人口普查顯示俄國的農奴有超過兩千萬人,佔俄國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亞歷山大二世希望在不引發貴族叛亂的情況下解放農奴,他於1861年發表了「解放農奴宣言」,但是歷史證明這是一個錯誤。

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地主們-依然採取激烈的反抗,而被解放的農奴雖然獲得了人身自由,卻因為要支付費用才能得到土地,造成他們持續被剝削。單單在1861年俄國就爆發了約1900次的騷亂(平均一天5次),其中有不少還遭受軍隊的鎮壓。

最後,亞歷山大二世於1881年死於革命黨的暗殺,繼任的亞歷山大三世終止了改革,並且恢復了祕密警察,用鐵腕統治俄國。亞歷山大三世穩住了沙皇的統治,但是他的兒子尼古拉二世在日俄戰爭以及第一次世界戰爭失利之後失去民心,列寧領導的共產黨革命成功推翻沙皇統治。

我們看到在法國跟英國在革命成功之後都發生皇室復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列寧對尼古拉二世趕盡殺絕,所以沙皇確實沒有再復辟。但是列寧的革命有一個奇妙的轉折,史達林認為俄國人就是適合沙皇統治,所以恢復了許多沙皇統治的制度和習慣,就另一方面來說,也許普丁也是這樣認為。直到今天,俄羅斯都還無法擺脫專制政體的陰影。

文末再複習一下,亞歷山大二世過於理想性的改革最後殘酷地失敗了,只能靠亞歷山大三世靠鐵腕控制穩定了國家,但是鐵腕控制終究無法長久。

列寧所領導的革命因為握有軍隊,所以沒有共產黨統治陷於混亂而落入軍隊專政的問題(並非沒有軍隊專政,只是沒有共產黨陷落)。這件事情很弔詭,列寧的共產革命在形式上成功地掌握政權,但是在史達林的統治下又恢復了專制政權,甚至在許多方面來說,史達林統治下的俄羅斯比起共產主義更接近法西斯主義。

俄羅斯的近代史在很多方面都跟中國驚人地相似。下一篇將會討論中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