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小龙 LASU
木小龙 LASU

去获得更大的可能性。

聊聊”杠“这件事

我在常常反思自己的语言习惯,正如我的大学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有很多时候,对问题的了解和建立认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我行我素”的逻辑。但我并非提倡要让自己走向某种“大众”,在中国因为前20年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的某种统一性是我们都面临的禁锢。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东北上学的时候,我在大家眼里的形象好像往往是一个特别能“杠”的人。诸如,出门要吃一顿饺子,有人说一盘饺子有12个,而我记得有明明有15个,于是我就会不依不饶得和我的“好兄弟”一直聊一盘饺子里面到底有几个饺子;出门要坐公交,有的人说坐车到某个目的地要10站左右,我记得明明只要4.5站的样子,我就会非要和他计算一下到底要做几站。

类似如此的事,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他们眼里,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杠”吧。但虽然如此,我从前依然不太理解,或者没法用语言精准地描述出来什么是“杠”,以及这样的事为什么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不痛快。

我曾试图问过他们。在一个点完外卖的午后,我从床上低下头问我的室友们“你们觉得我为什么是”杠精“呢?或者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在”杠“?”然而很自然地,就在他们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又因为我的”杠“而中断这个极具有意义对话。

//

直到近来,或许是换了一个环境读书以后,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杠”了。并且近来又在生活中遇到了身上似乎有以前的我的影子的新同学,我才恍惚间明白过来,并尝试总结了一下上“杠”的含义。

“杠”是指,对一个问题中不重要部分的多次辩论。

其中如何定义这个“不重要”是关键。而很多时候,正是“杠”者认为那个不重要是重要,而被“杠”者认为这个就是完全“不重要”的部分,才使得一个谈话无法进行下去。这场谈话不能进行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对一件事的预期的认知角度存在根本性分歧,使得谈话者无法在同一个语境下对一个话题进行有效沟通。

我想,“杠”之所以惹人讨厌的地方在于,他们往往会出现很多平时没有被注意到的内容,并且没有且若是这样的人又无心了解你的逻辑,往往就会造成“你不尊重我”“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这样的结果。你在说你的,我在说我的,俩人都觉得对方和自己聊不到一起去。

//

于是不得不提到一本书《非暴力沟通》。里面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里面大概有几个关键字,感激、观察、感受、尊重、倾听。

我在常常反思自己的语言习惯,正如我的大学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有很多时候,对问题的了解和建立认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我行我素”的逻辑。但我在此并不是在批判这样“注重自我”的逻辑。也并非提倡要让自己走向某种“大众”,在中国因为前20年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的某种统一性是我们都面临的禁锢。要打破这样的禁锢,我倒是很欣赏“得意洋洋”“得意忘形”的某些人,身上所附带的“和大众逆行”魅力真是太酷了。

沟通,英文叫 Communicate, 英语剑桥字典里的定义是这样的:to talk about y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help othe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m.

去谈论你的想法和感受,并让其他人尝试去理解它们。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感念,让我们看另一个学者对沟通做的定义,John Durham Peters在Speaking into the air : 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里对沟通的定义是“an apparent answer to the painful divisions between self and other, private and public, and inner thought and outer world.”,”“是一个很显然的对一些痛苦分歧,诸如自我和他人,私密和公共,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答案。“

可以说,沟通自发明以来就不是一个容易进行下去的过程。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两人建立起桥梁。这一点上,中文汉字更有趣一些。”沟“,是田野中的一些小水道,纵横捭阖,”通“则代表着连在一起,”沟通“即指,小水道在某个点上连接在一起了。

//

或许是因为读到研究生的阶段了,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这些我新认识的同学们就像我自己一样,早在过去的人生中形成了各自的大部分话语和沟通模式。

外国朋友很喜欢问你,”How are you?“,这句话其实换成中文去问中国朋友(不论国内的中国朋友还是国外的中国朋友)是多少有些语境不合的。若是长时间不见的老朋友这么问倒是还行,可若是天天见面的朋友就多少有些奇怪了。比如,出门见若是见到一位常见的朋友问一句”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对方心里即使嘴上不说出来,心里也多少在打鼓,”我今天这样,昨天也这样,你想要问什么呢?“。

//

最近在玩国际服务器的LOL,有时会遇到很里有礼貌的队友,比如,我玩ADC角色,辅助会问我带“引燃”可以不可以。在一次尝试“秀操作”失败以后,会鼓励说“close”,“接近了”。每每我看到这样的发言,总会心理更有动力地进行下一波团战,就好像是吃了某种定心丸一样。这样的人,总是能帮助我们团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

由于我自认为并不是很会沟通的人,我常常会因此去看这些发言,希望从中取经分析到一些精髓。或许不大准确地分析出了两点:

  1. 对谈论对象的发生体现出某种关注,然后依据事实进行某些积极向的总结。
  2. 尽可能用陈述的语气,也可以包括提出某些建设性意见。

当然在游戏里也会有很多不积极的发言,诸如队友在开局5分钟就死了两次,就会说“垃圾队友”等等。这样的发言,大概就只能“屏蔽”见了。

所以事实上,“杠”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在“杠”的范畴内,我们还有好好说话的机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