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Lawrence
MrLawrence

Constantly on the road.

牆外人專用:打開中國新聞的幾個方式

前陣子,台灣媒體報導中國某市宣佈「封城」,我的facebook跟Line突然多了很多訊息,問我:你怎麼辦?

我那天不知道把回覆複製貼上到多少個對話框,重複告訴朋友:阿 台灣媒體說錯了,其實是.....。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的工作會跟中國有關,一轉眼也(掰手指)年過去了。待愈久,還愈沈迷眼前這個異國社會的劇烈變化。而上面的對話,也幾乎成為我這些年的日常,朋友傳來台灣媒體的中國報導,詢問是不是真的,我總是不斷在朋友面前,「親自」幫著中國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

也因此,昨天看到Matters上的文章「或許耿爽沒有不爽」,再回頭看《真新聞》在臉書上的自白,讓人胸悶了一下午。

在這篇Matters文章之前,我從來沒有看過或聽過《真新聞》。但類似於《真新聞》出版的內容,在其他台灣媒體並不少見。

就算是老牌的台灣媒體,一處理兩岸報導,除了第一手報導,最常出現的byline竟是「編譯外電」(哈囉,寧願翻譯英文,不直接找中文來源自行報導?)、「綜合報導」。而內文不是缺新聞來源,就是死不附上超連結

我不清楚為什麼台灣的編輯台和讀者到現在還容許這樣的中國新聞。不專業的報導背後,或許透露一個訊息:承認吧,我們(台灣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怎麼閱讀中國新聞。

(插播:可搭配閱讀維基百科詞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

因為工作緣故,常要收集和分析中國的經濟和政策動態。下面幾個管道,是我一個牆外人撞牆幾年後,接收牆內時事「源頭」的日常閱讀。如果你有興趣自己接收第一手的中國嚴肅新聞(陰謀論或什麼克林姆林宮密鬥訊息,這邊就跳過不提),以下方式或許適合你。

我習慣從社群媒體來接收訊息,下面也按平台來分類。排序沒有意義,想到就寫:



微博 

微博訊息多但噪音也多。建議直接刷「熱搜榜」排行,可以同時概覽網友熱搜和宣傳口希望大家看到的訊息。


微信

很多人對使用微信有恐懼,認為這個綠底小白臉不但偷看你的對話記錄、還會記錄個資。你的擔心是對的(只是偷看的人不見得是微信)。但麻煩的是,微信已是中國人日常必備的溝通軟體,從錢包、叫車到討論工作(阿里人除外),大量訊息被埋在微信圈裡,如果想知道對岸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微信仍是灘頭堡。

假如你沒有太多中國朋友,下載微信後,首先可能覺得沒用。朋友圈(類似Facebook的訊息牆)根本沒有人轉發連結,你也不知道怎麼加入群組討論八卦。

但微信的公眾號(簡稱「公號」)是很好的觀察起點。

公眾號在繁體中文版叫「官方帳號」、英文版叫"Subscription",就是一個簡單的訂閱功能。

牆外有一些桌機版的應用,讓你免安裝微信就可以追蹤微信公號的文章,但我試了幾個網站似乎不太穩,有興趣的人,建議可以自行google試試。

以下推薦幾個值得訂閱的公號,主要鎖定仍在更新的官方或學術帳號,常閱讀能幫助你掌握中國動態(你就不會只關注耿爽的革命外交語言):

  •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中共中央政法委的官方公眾號,往往會第一時間發佈中央人事動態、政策變化。

  • 陶然筆記 

昨天湖北「朝令夕改」,第一時間解釋背後原因的就是這個公號。目前外界認為該公號是由中國國務院下屬的《經濟日報》所管理,連《新華社》的報導也會出現這樣的文字「據陶然筆記了解。。。」

  • 求是網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會第一手發表領導人或常委的言論或論述。

  • 學習時報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去年正式加入中央新聞單位

  • 人民日報

不用多說。也記得不要訂閱成《人民網》,兩者不同,《人民網》的內容更傾向搏眼球(當然你可以兩者都訂閱)。

  •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 

定期更新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問答記錄,有時會同時提供中、英文雙語。如果你關心其他國家怎麼跟中國打交道,外媒記者的提問不能錯過。

  • 中國證券報

隸屬《新華社》旗下,中國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指定的訊息披露機構,可以知道官方嘴裡的市場動態。

  • 東方歷史評論

思想類公號,借歷史、借學術評論看當下社會,例如最新一篇文章是「帝制中國的最後時光」(2月25日)。

  • 社會學研究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旗下刊物的官方帳號,可以收到最新的學術研究。

  • 政治學人

2014年的第一篇推文是「讓每一個人自由的理解政治」。定期更新最新的中國政治研究。借助理論框架和學者的最新研究方法,更能幫你讀懂中國新聞。

  • 知識分子

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海歸教授創辦的公共知識平台。由於三位老師的背景(神經科學、社會學),公號文章從理科到文科都有,近期疫情也陸續推出相關科普文章,到目前為止,文章水準保持一致。

  • 繆斯夫人

女性社會學家的私人公號,內文研究多集中在中國社會的婚姻或性別難題,能幫你理解中國人口問題。


另外推薦幾個新聞媒體的「深度報導」欄位,都從所屬媒體的大號獨立出來開小號,偶有佳作:

剝洋蔥(新京報)

深一度(北京青年報)

正午故事(界面)

冰點週刊(中國青年報)


雖然微信審查愈來愈嚴格,但大家備份的動作也愈來愈快。港大的WeChat Scope很好的備份了七天內被刪除的文章,中國數字時代也一直在記錄中國網路上的404。如果上面兩個方式都不行,大絕招是把文章標題直接丟到google,牆外有各式各樣爬蟲網站,意外地保留住微信內的文章。


Twitter

當中國外交人員已大舉進駐Twitter,這個年代很難忽略Twitter上的中國訊息。

(在Twitter上以戰狼外交官成名的中國前巴基斯坦參贊趙立堅 @zlj517, 2月24日正式接任外交部發言人)

由於Twitter簡體中文圈太雜亂,這邊只介紹英文圈的中國通。

Twitter上的中國新聞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群人:駐中國的新聞記者、智庫/學者、各國前外交人員。你可以善用Twitter的"List"功能把人群分類,就能清楚追蹤不同方向的中國訊息。

SupChina去年年中推出「100個在Twitter上值得追蹤」的中國通名單,可以作為入門參考:https://supchina.com/2019/05/23/china-twitter-100/ 


Newsletter

  • Sinocism

https://sinocism.com/ 

英文新聞信。圈內老牌,由美國觀察家Bill Bishop撰寫,每天整理中國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重點新聞並會附上來源連結。雖然是付費訂閱,但不時會開放當日免費閱讀,仍值得留下email。

  • 內參 Neican

https://neican.substack.com/archive

英文新聞信。澳洲學者聯合撰寫,由前澳洲政府顧問Adam Ni負責編輯。更新頻率不一定,導致有時內容會滯後,但對不常關注中國新聞的人來說,仍值得訂閱。

  • 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info/

簡體中文新聞信。由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方可成撰寫和編輯,也是付費閱讀。雖然內容是面向中國讀者撰寫,一半在編譯國外新聞界或最新的學術研究,但編譯品質好,也不時會介紹中國媒體的發展,能從中認識中國。

  • Chinese Storytellers 

https://chinesestorytellers.substack.com/archive

英文新聞信。由一群曾在、或正在外媒工作的年輕華人聯合撰寫,雙週更新。如果想知道年輕中國記者的關注視角,推薦訂閱。


以上,先寫到這邊。Telegram最近也出現很多有趣的頻道,但多半是個人頻道或群聊,暫時先不列入。

另外,你會發現上面完全沒有推薦《財新》、《澎派》、《央視》、《新華社》等常聽到中國新聞媒體,或總是穿插新奇八卦的新聞匯流App如《騰訊新聞》、《新浪》或《頭條》。因為那些是你已知的,不是嗎?

(如果有推薦適合牆外人閱讀或理解中國新聞的其他管道,也歡迎交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