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掖山
阿掖山

智力活动是一种生活态度 https://mountaye.github.io/blog/

.mov | NHK大河劇《龍馬傳》觀後

沒有劇透預警——明知是觀後感點進來,還因為劇透唧唧歪歪的,屬於邏輯思維能力有問題,或者社會化教育不足,建議就醫。


最近看了 NHK 的大河劇《龍馬傳》。此劇以明治維新之前,幕府統治末期,土佐藩士阪本龍馬短暫又傳奇的一生為線索,串聯起日本從列強叩關到大政奉還的歷史。

之前對日本近代歷史的瞭解,基本上來自於初中歷史課本(高中歷史也有,但是理科生還沒學到就分科了)、央視的《大國崛起》紀錄片關於日本的部分,再有就是各種影視作品裡的一鱗半爪。根據這些印象,勉強可以拼湊出下面這條詭異的故事線——

近代以前的日本,天皇的權力被架空,幕府將軍建立了“幕府-藩國-武士-平民”的封建政治結構。“自主限關”,禁止民眾對外交流,只允許士人學習來自中國的漢學,以及大航海時代來自荷蘭的蘭學,形成了長州、薩摩、土佐、肥前四強藩。

如此直到 1853 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領一支艦隊來到日本,以開戰相威脅,逼迫幕府開關。很快幕府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安政五國條約》,對外開放。

四強藩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開始武裝反抗幕府的統治,史稱“倒幕運動”。在幕府被打倒之前,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權力交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以倒幕運動成員為主幹的新政府力行維新,建立起一個遺留了大量封建階級殘餘的資本主義國家,隨著國力的增強連續擊敗清帝國和沙俄,走上了侵略擴張、軍事冒險、自取滅亡的道路……


但是這個敘事有頗多難以理解之處:

  1. 既然德川幕府就已經開始了對外開放學習西方的進程,為何日本崛起公認是從明治維新開始?
  2. 倒幕運動的口號之一是“尊王攘夷”,聽起來要做的事情應該和義和團差不多,而且他們反對的幕府已經實行對外開放,他們自己上臺理應改弦易轍,為何依然堅持維新開放?
  3. 既然倒幕運動進展順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又何必放過德川幕府,直接“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不是更爽嗎?

本劇的歷史細節,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的疑問。

  1. 雖然日本在近代以前的主要學習對象是秦制時代的中國,但是幕府的統治和“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歐洲中世紀,或者說中國的西周和春秋更為相似。一方面,幕府的開放政策受限於國力和外交技能,幾乎淪為了法國的半殖民地代理人;另一方面開放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直屬封地在與藩國的競爭中佔據優勢,整個日本的現代化反而會增強競爭對手的實力,因此對西方的學習滿足於長期處在低水準和不普及的狀態。
  2. 倒幕運動的參與者並非鐵板一塊,每個人的政治主張都有所不同。確實有些攘夷人士就是像義和團一樣滿足於訴諸暴力將外國人趕出日本,攘夷先鋒的長州藩甚至確實付諸行動,火燒英國駐日使館(工地),還攻擊外國商船,挑起下關戰爭,並且戰敗。但是隨著對外國瞭解的加深,越來越多的人將“攘夷”的定義進行了更新,變成了增強國力,讓日本成為免於被列強殖民的獨立國。
  3. 諸藩作為獨立的行動實體,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和打算。早期,長州藩決意攘夷,而薩摩藩則偷偷繞過幕府與英國交流,堅決反對攘夷。正是後者對幕府的支持,導致攘夷派攜天皇以令幕府攘夷的計畫失敗,並導致蛤禦門之變後長州被宣佈為朝賊,攘夷派公家被放逐。而後幕府壟斷對外貿易,將薩摩推向了和長州聯盟的道路,並在戰爭中戰勝了幕府及其附庸。而後土佐藩走向前臺,在薩長聯盟和德川幕府之間制衡斡旋,遂有“大政奉還”。而堅持幕府統治的會津等藩在會津戰爭、箱館戰爭等過程中降伏。這種藩國之間的實力制衡,起到了限制衝突規模,減少轉型阻力的作用。

而我們的主角阪本龍馬,在這場劇烈的變革中發揮了傳奇般的作用。

他本出身自一個由商人提拔成下士的家庭,在等級森嚴的土佐藩,成長過程中和自己的下士朋友受盡了上士的欺淩。

成年後前往江戶的千葉道場修習劍道,親眼目睹了佩里的黑船艦隊,世界觀受到巨大衝擊的同時,結識了吉田松陰、桂小五郎(木戶孝允)等維新志士。

回到土佐之後,在武市半平太領導的土佐勤王党和上士劍拔弩張之際,認為內耗不是辦法的龍馬毅然脫藩,決心走出土佐尋找攘夷的良方。

他先後去薩摩試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去長州和吉田松陰的弟子久阪玄瑞深談,去福井城造訪德川家政事總裁松平春壽,和他麾下謀士橫井小楠討論 democracy……

終於在江戶,龍馬見到了在幕府擔任軍艦奉行的勝麟太郎,悟出了增強國力,建立海軍,以實力制衡列強,以威懾爭取和平的新攘夷之路。

隨著蛤禦門之變後攘夷運動的低潮,幕府的野心膨脹,勝麟太郎的神戶海軍操練所也遭解散。龍馬和操練所的同伴來到長崎,成立龜山社中,一面經商維持生計,一面撮合長州與薩摩結盟,並親自參與長州藩對幕府征伐的反擊。

看到全面內戰的危險之後,又與土佐藩的舊敵後藤象二郎在清風亭握手言和,力主土佐與薩摩長州聯盟,脅迫幕府大政奉還。在這一過程中,龍馬在返回土佐的輪船上寫下了關於日本未來的政綱《船中八策》,其內容基本都得到了日後明治政府的落實。

可惜龍馬沒能看到他試圖建立的“讓所有人都能幸福微笑的國家”。讓平民下士幸福微笑的國家裡,那些自覺高人一等的武士便無法微笑。不滿於新秩序的舊武士,在近江屋刺殺了龍馬。


本劇的體裁是岩崎彌太郎口述的龍馬個人傳記,但是為了利用影視作品這一媒介的優勢,採用了接近群像劇的多視角,也從龍馬的幼時朋友武市半平太和岩崎彌太郎等人的角度交代了部分情節,更為全面地反映了幕末的歷史。

武市半平太從小就是孩子王,早早地顯示出了領袖氣質。在青年時代就成立劍道道場開館授徒,去江戶修習劍術結果被聘為了當地道場的教頭。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土佐下士的領袖。

在黑船事件後,他向土佐藩主上書,力主攘夷,主張用精神力量戰勝物質上的劣勢,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彼時土佐的政務掌握在吉田東洋手中,認為日本實力不足應當開國,武裝驅逐外國人不可能成功。武市半平太的上書石沉大海,當面建言更是遭到了吉田東洋的羞辱,先後成立了以下士為主的土佐勤王黨,並通過暗殺吉田東洋,奪取了土佐的決策權。

此後土佐勤王黨串聯起京都的攘夷派公家,武市半平太作為衛隊首領,護送三條實美前往江戶傳達天皇召見將軍的命令,將軍德川家茂上洛後,要求幕府指定日期攘夷,攘夷派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日本與西方列強的國力對比決定了,幕府的攘夷承諾只能是空頭支票,一意孤行攘夷的長州藩被西方四國聯軍打得落花流水。土佐勤王黨也被藩主山內榮堂分化瓦解,骨幹成員因為各種罪名被處決,攘夷夢碎。


而岩崎彌太郎則出身于落魄武士家庭,距離普通農民只有一把武士刀的差距,還是一把鏽得拔不出來的壞刀。為了補貼家用,種田之外還要賣鳥籠補貼家用。家裡有老母小弟,還有一個好酒嗜賭的老爹。貧窮困頓至此的彌太郎,仍未放棄改變自己命運的努力。屢敗屢戰,然而屢戰屢敗。

不善劍道,他便將努力付諸漢學。結果老師去世,私塾被藩裡收回。

黑船來航之後,他的上書得到了土佐商人的賞識,資助他前往江戶學習。結果自己的父親被當地豪強欺負,地方官偏袒對方,彌太郎在官衙大門上塗鴉,被捕入獄。

在獄中遇到了擅長經商的老人,學了一身會計本領,結果出獄後做木材生意,久久無法打開市場。

得到了吉田東洋的賞識,代表土佐前往長崎和外國人做生意,結果暴得富貴,很快把做生意的本金腐敗光了。

直到對外開放再次成為時代的潮流,彌太郎重新來到長崎,成為了土佐商會的負責人,龍馬的海援隊的會計。後來成立了三菱商社,成為了日本聞名的富豪。


近藤長次郎,原本只是一介賣饅頭的小販,自己攢錢來到江戶,成為了勝麟一郎的學生,獲得了近藤的姓氏,成為了一名武士。後來和龍馬一起在龜山社中工作,因為出色的英語水準,在長州和薩摩藩向英國購買武器的談判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如此種種,無不顯示出那是怎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振袖的歷史舞臺。對照華夏歷史,讓人想起春秋戰國時的俊采星馳。

由此可以看出,存在著兩種人民史觀。

積極的人民史觀,或曰建設性的人民史觀,指的是每個人不論出身,憑智慧勇氣和毅力,都有權利為歷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位卑亦可照汗青。而所有人秉公評價,將其中貢獻大者加冕為英雄,承認其貢獻,習以為榜樣。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史觀和英雄史觀並非水火不容。

消極的人民史觀,或曰破壞性的人民史觀,指的是在歷史貢獻方面吃大鍋飯,不論一個人頂著多少冷漠,做出多大的貢獻,不斷複讀“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就能否定這些貢獻的意義,仿佛自己和那些平民英雄一樣偉大;而當獨裁者跟在手持法西斯束棒的兵士身後招搖過市的時候,這些消極的人民史觀者一個個膽小如鼠,嚅喏如雞,腰身柔軟者早已將皇帝也冊封為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史觀和帝王史觀竟是一邱之貉。


由此還可以看出,存在著兩種民族主義/集體主義。

積極的集體主義,或曰建設性的集體主義,集體的利益和目標和大多數成員相同。個人利用自己的能力發現集體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幫助集體進步;集體的規模優勢,説明個人延伸自己的能力,實施個人的設想,幫助個人實現自我價值。

消極的集體主義,或曰破壞性的集體主義,集體的存在和維持高於(除領袖之外的)成員個人的自我價值。集體為了自己的存在,壓制任何“不利於安定團結”的批評,指責成員的批評“破壞大好局面”;個人為了求得集體的庇護,甚至僅僅為了避免集體的迫害,“克己復禮”,少做少錯,坐視集體在歧途越走越遠。


有人將這種分野總結為小集體/大集體,進而鼓吹分離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誠然,隨著集體規模的擴大,集體的利益指向和個人一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個人的主張得到整個整體的認同越來越困難,由是“合久必分”。多個小集體之間互相競爭制衡,也能給人選擇的權利,騰挪的空間。

但是,同樣是統一的日本,相對於幕府時代的藩國來說顯然是大,但是和整個近代世界來說又可以說是小,小與大往往是相對的。浸淫於消極集體中的黨棍和权蠹,即便從大集體裡分離出來,所建立的恐怕也只是尺寸小一些的消極集體。從華夏到諸夏是“唯一出路”,那麼從巴蜀到諸蜀又伊於胡底?集體的規模,最終還是要落到文化認同,落到民族敘事,落到龍馬這樣的英雄的實績上來。


所以我們也要看到,雖然龍馬的生命脆斷於政治謀殺,但是哪怕沒有如此悲劇性的結尾,建立“讓所有人都能幸福微笑的國家”的壯志恐也難酬。通過西南戰爭清洗了武士階層的統一新日本,平等的萬民之上還有一君,萬民更加平等地接受近代化國家機器的壓榨,為戰爭機器添柴加火;天皇的神化地位成為了好戰分子以下克上,綁架國家政策的擋箭牌,愈發激進的戰爭狂熱最終帶領整個國家走上了侵略擴張的不歸路


片尾旅遊列表

《龍馬傳》每集結束之後,會接一段 NHK 拍攝的實景短片,介紹當集劇情涉及的一些地點的遺跡,可以說是官方的聖地巡禮指南了。現將每集出現的景點列舉於下:

高知縣·高知市·桂濱
  1. 阪本龍馬銅像
  2. 阪本龍馬紀念館
高知縣·高知市
  1. 高知城
  2. 上町一丁目:阪本龍馬誕生地
高知縣·安藝市
  1. 岩崎彌太郎生家
  2. 妙見山·星神社:岩崎彌太郎離家前往江戶前祈福立志處
東京都·千代田區
  1. 江戶城跡
  2. 神田東松下町·千葉周作玄武館跡:阪本龍馬的老師千葉定吉是千葉周作的弟弟
東京都·品川區
  1. 立會川商店街·阪本龍馬像
  2. 浜川中學校·土佐藩品川下屋敷跡:黑船來航時龍馬在江戶的住處
靜岡縣·下田市
  1. 柿崎並天島公園·吉田松陰、金子重輔像:吉田松陰試圖登黑船處。吉田松陰因攘夷思想,于安政大獄中被處斬;金子重輔是其學生,和吉田同時入獄,早于老師死于酷刑。
  2. 舊七軒町·了仙寺:佩里一行休息所
高知縣·高知市·中心街:土佐畫家、前衛學者和田小龍的誕生地,他整理了約翰萬次郎的《漂異記略》
高知縣·安藝市·土居廓中:安藝城的城下町,岩崎彌太郎曾在廓內師從小牧米山,後來因為在公所大門上塗鴉而被捕入獄。
東京都·千代田區·尼古拉教堂:因為懷錶事件被龍馬救助逃離的山本琢磨,後來成為東正教第一個日本人牧師,參與了教堂的修建。
高知縣
  1. 高知市·山手町·平井收二郎、加尾邸跡:龍馬的初戀平井加尾生活的地方。
  2. 南國市·高知縣立歷史民俗資料館:保存有加尾留下的物品,與龍馬有關的書信。
  3. 高知市·鏡川
高知縣·高知市
  1. 長濱海岸·鶴田塾跡(少林塾跡):土佐開國派吉田東洋開辦私塾的地方,學生包括後藤象二郎、岩崎彌太郎等人
  2. 高知縣立武道館·文武館跡(致道館跡):吉田東洋開辦的土佐藩教育機構
山口縣·萩市
  1. 平安古·久阪玄瑞生誕地:文久2年,阪本龍馬與長州藩士久阪玄瑞會面,探討攘夷。
  2. 松陰神社·松下村塾:吉田松陰開辦,久阪玄瑞18歲開始就讀與此。
  3. 松陰神社·薩長土連合密議之處
  4. 萩往還公園
高知縣·高知市
  1. 水穀山·和靈神社:脫藩前龍馬曾獨自到此參拜祈福。
  2. 檮原町·維新之門·志士之群像:土佐國境,很多志士從此脫藩。龍馬的脫藩受到了那須信吾的幫助。
  3. 茶や穀之茶堂:龍馬脫藩路上歇腳之處
高知縣·高知市
  1. 仁井田·武市半平太舊邸:武市半平太在土佐複雜的等級體系中處於上士和下士之間的“白劄”
  2. 橫堀公園·武市道場跡
京都府·京都市
  1. 中京區木屋町通·高瀨川一之船入:從鴨川引水建成的運河,兩岸建有許多藩邸。
  2. 中京區河原町通·長州藩邸跡
  3. 元 立城小學校·土佐藩邸跡
  4. 土佐稻荷·岬神社:土佐藩邸內的神社,對當地人也開放。
  5. 武市瑞山寓居跡:半平太在京都領導攘夷運動時的居所。
東京都·墨田區
  1. うるおい廣場·勝海舟像:墨田區是日本海軍之父勝海舟的故鄉。
  2. 隅田公園·牛嶼神社跡之碑
  3. 本所4丁目·能勢妙見山別院
  4. 港區·赤阪·本冰川阪下·勝海舟邸跡
高知縣·土佐清水市
  1. 中濱·中濱萬次郎生家跡:約翰萬次郎出生的地方。萬次郎14歲出海捕魚時遇海難,孤島求生143天,被美國捕鯨船救往美國,異國生活10年後回國。
  2. 足摺岬·中濱萬次郎像
大阪府·大阪市
  1. 土佐稻荷神社·土佐藩藏屋敷跡:土佐藩在大阪的倉庫棧房
  2. 日本橋·黑門市場:大阪被譽為天下廚房
  3. 北浜·適塾:蘭學家緒方洪庵開辦,福澤諭吉等人讀書的地方
  4. 淡路町3丁目附近·專稱寺跡(勝海舟寓居跡):勝海舟開辦的海軍塾之所在。
  5. 土佐堀川
山口縣·下關市·關門海峽·みもすそ(含羞草)川公園·壇ノ浦炮臺跡:文久3年長州藩攘夷時,向西洋商船開炮之地,即下關戰爭爆發處。長州藩慘敗,炮臺被佔領和破壞。
福井縣·福井市
  1. 福井城址·天守台跡:文久3年,阪本龍馬在此地造訪德川家禦三卿福井藩主松平春嶽。春岳11歲繼任藩主,自幼被公認為明君,後任幕府政事總裁。錄用了熊本藩士橫井小楠等不分藩籍不同地位的人才。
  2. 瑞原寺·福井城本丸禦殿遺構
  3. 養浩館庭院·舊禦泉水屋敷
高知縣·高知市
  1. 高知城:土佐藩山內家的城堡
  2. 鷹匠町·山內神社·山內榮堂像:榮堂在即位前後深受德川家照顧,所以深知變革必要性的同時,在行動上十分猶豫。好酒,自稱“鯨海醉侯”。
  3. 鷹匠町·舊山內家下屋敷長屋
京都府·京都市
  1. 青蓮院門跡
  2. 西林寺·楢崎將作之墓:楢崎將作是楢崎龍的父親,因同情維新人士死于安政大獄。
  3. 茶屋町·方廣寺:龍馬和阿龍在此附近相遇。
  4. 大佛殿石垣
兵庫縣·神戶市
  1. 海軍操練所跡碑:勝海舟之所以選擇神戶建立海軍操練所,是因為此地當時有被稱作船隻休憩站的設施。
  2. 新港第一凸堤·網屋吉兵衛顯彰碑
  3. 舊生島四郎大夫別邸·勝海舟寓居跡:生島四郎是勝海舟的醫生,海舟曾說神戶日後將變為繁華之地,勸其早買土地。
  4. 神戶異人館·舊Thomas住宅(風見雞之館)
  5. 諏訪山公園·海軍營之碑
京都府·京都市
  1. 八木邸·新選組屯所跡:新選組隊員的駐地
  2. 舊前川邸·新選組屯所跡:同上
  3. 壬生寺·近藤勇像:壬生寺內流傳有壬生狂言,新選組員也曾觀之以為消遣。
京都府·京都市
  1. 蛤禦門:上京的長州軍與會津和薩摩為中心的幕府軍發生激烈衝突,史稱“蛤禦門之變”
  2. 天龍寺·嵯峨嵐山
  3. 吉田家住宅·京町屋:擁有“火袋”天花板,防止火災延燒至別家。
  4. 上善寺·鞍馬口通:安葬長州戰死者處
高知縣·高知市
  1. 五臺山:山腳坐落著高知縣護國神社
  2. 高知縣護國神社·吸江:祭祀著“斬人以藏”
  3. 高知縣護國神社·維新の志士たち顯彰碑:然而寺內的表彰石碑上沒有岡田以藏的名字。
  4. 山田町獄舍跡:元治元年(1864年),以藏被捕
  5. 薰的神社·移築された舍跡:保留了關押乙藏的監獄當時的一部分
  6. 薊野·岡田以藏之墓:享年24歲

  1. 東京都·多摩市·舊多摩聖跡紀念館:保存有土佐勤王党倖存者田中光顯收集的史料。
  2. 神奈川縣·小田原市·舊田中光顯別邸(小田原文學館):田中光顯在明治維新後,歷任宮內大臣等政府要職
  3. 東京都·文京區·護國寺:安葬著維新志士
高知縣·高知市
  1. 高知城:環繞城池的地區是只允許上士居住的特殊區域
  2. 帶屋町·武市瑞山(半平太)殉節之碑:成為上士的武市半平太,因失勢而被收監的地方
  3. 仁井田·瑞山神社:半平太的舊居附近,還保留有祭祀他的神社,旁別是妻子阿富的墓
長崎縣·長崎市
  1. 丸山:長崎首屈一指的花街
  2. 丸山公園·阪本龍馬像
  3. 長崎縣·長崎市·舊格羅佛邸:英國商人湯瑪斯·格羅佛的舊宅,位於俯瞰長崎的山坡上
長崎縣·長崎市
  1. 龜山社中紀念館:龜山社中是日本第一個商社,借用了半山一家做龜山燒的屋子。
  2. 若宮稻荷神社:社員在此祈求社中的發展。
  3. 風頭公園·阪本龍馬像
高知縣
  1. 室戶市·室戶岬·中岡慎太郎像:中岡慎太郎早年也是土佐勤王党的成員,後來也為促成薩長同盟四處奔走。
  2. 北川村·柏木·中岡慎太郎生家:慎太郎是管理14個村落的大村官家的長男。
  3. 松林寺跡·慎太郎が學んだ寺
  4. 向學之道·慎太郎が塾へ通つた道
  5. 北川溫泉·中岡慎太郎彰德碑:慎太郎鼓勵村民種柚子,如今已成為首屈一指的柚子產區,中岡仍被當作村子的恩人受愛戴

  1. 佐賀縣·嬉野市:經濟上支持龍馬的長崎女富商大浦慶,靠出口嬉野茶發家。
  2. 長崎市·鍛冶屋町·清水寺:阿慶在人生的轉捩點曾造訪此處。
  3. 長崎市·高平町·大浦慶之墓:捲入巨額欺詐事件,晚節不保。在人生最後階段,收到了來自明治政府對其維新貢獻的表彰
長崎縣·長崎市
  1. 萬才町·小曾根邸跡:近藤長次郎是高知城下一家包子鋪的長男。做了勝海舟的門生,成為武士。慶應2年(1866年)企圖偷渡至英國,事敗切腹。
  2. 皓台寺·近藤長次郎之墓:享年29歲
京都府·京都市
  1. 同志社大學·薩摩藩邸跡之碑:薩長同盟談判場所之一
  2. 京都府廳·京都守護職上屋敷跡:京都守護職負責京都治安,幕府察覺到了薩摩的動向。
  3. 一條慶橋周邊·小松帶刀邸跡:會談改到薩摩藩家老小松帶刀的宅邸進行。
京都市·伏見區
  1. 南浜町·寺田屋:一間船宿,龍馬與老闆娘登勢熟識,並介紹楢崎龍在此工作。
  2. 西奉行町·伏見奉行所跡:慶應2年(1866年)龍馬於深夜遭到伏見奉行所官差襲擊。
  3. 濠川沿い·阪本龍馬避難之材木小屋跡地:龍馬從寺田屋逃走後藏身在一件木料屋,在阿龍的緊急聯絡下,被薩摩營救。
山口縣·萩市
  1. 高杉晉作誕生地:高杉晉作出生於長州藩城下町,吉田松陰的學生。
  2. 下關市·功山寺·高杉晉作回天義拳像:高杉晉作在下關起兵,建立奇兵隊,統一藩國。
  3. 白石正一郎舊宅跡·奇兵隊結成之地:奇兵隊不論出身,武士與平民均可參加。
鹿兒島縣
  1. 鹿兒島市·櫻島:慶應2年(1866年),龍馬與阿龍到鹿兒島旅行3個月。
  2. 鹿兒島市·仙岩園·島津家別邸
  3. 鹿兒島市·尚古集成館·舊集成館機械工廠:薩摩是幕末最為近代化的藩,龍馬參觀了教授西洋學問的設施。
霧島市·霧島連山:
  1. 霧島市·新川溪谷溫泉鄉·鹽浸溫泉龍馬公園:龍馬在此治療寺田屋事件所受的傷。
  2. 霧島市·牧園町·犬飼瀧:龍馬給姐姐乙女的信中稱讚此處的瀑布。
  3. 霧島市·霧島屋久國立公園·高千穗峰·天之逆鉾:龍馬與阿龍的旅行,開日本新婚旅行之先河(一說小松帶刀最早)。

  1. 關門海峽:長州戰爭中最大的戰役,隔著關門海峽打響。
  2. 福岡縣·北九洲市·小倉城:長州人數劣勢,但是渡海發動奇襲,攻下了小倉城
  3. 福岡縣·北九洲市·小倉北區赤阪·長州奇兵隊之墓
  4. 山口縣·下關市·火之山公園:龍馬參與了此戰的海戰
  5. 山口縣·下關市·嚴島神社·小倉城之大太鼓:長州軍的戰利品
長崎縣·長崎市
  1. 濱町·土佐商會跡:土佐商會的負責人是後藤象二郎
  2. 金屋町·後藤象二郎邸跡
  3. 萬屋町·清風亭跡:後藤與阪本龍馬在慶應三年(1867年)一月在此處會談,握手言和,龜山社中改造為海援隊重新出發,事業涉及海運業、北海道開發、英語入門圖書出版等。岩崎彌太郎擔任海援隊會計。
山口縣·下關市
  1. 高杉晉作終焉之地:高杉晉作29歲時英年早逝
  2. 吉田·奇兵隊陣屋跡·奇兵隊像:遺骸遵其遺願,運送至奇兵隊因緣之地。
  3. 東行庵·高杉晉作之墓·高杉晉作顯彰碑:明治時期藩士為其修建。伊藤博文評價他“動如雷電,發如風雨”。
  4. 日和山公園:高杉晉作陶像
廣島縣·福山市·鞆之浦
  1. 桝屋清右衛門宅:龍馬宿泊所跡。伊呂波丸海難沉沒後,龍馬一行人在第二天早晨來到此地
  2. 舊魚屋萬藏宅:伊呂波丸事件談判跡。龍馬在此地與紀州藩談判破裂,後在長崎依據萬國公法取得賠償
京都府·京都市
  1. 鴨川
  2. 三本木·吉田屋跡:薩土盟約締結之場所。據說龍馬也出席了談判
長崎縣·長崎市
  1. 大浦天主堂:長崎開埠後,為外國人修建的教堂。
  2. 大浦天主堂·“信徒發見”之浮雕:元治2年(1865年)秘密天主教徒到訪大浦天主堂,向神父表明信仰。
  3. 大橋町·聖克拉拉堂(秘密教會)跡:用以接受神父傳教的秘密教堂
  4.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長崎奉行所跡:長崎奉行所得知天主教徒動向,開始了名為“浦上第四次鎮壓”的取締活動。
  5. 本尾町·浦上天主堂:明治6年,天主教得到解禁,在信徒被釋放處建立了此教堂
  6. 神奈川縣·橫須賀市·信樂寺:阿龍在龍馬死後移居土佐,但僅半年便離開,35歲時改嫁商人西村松兵衛,晚年在橫須賀度過,死後葬於此。
高知縣·高知市
  1. 浦戶灣·袂石:慶應三年(1867年)龍馬乘坐震天丸汽船返回土佐,據說船停靠於此。
  2. 種崎·中城家:龍馬上岸後造訪了相識的中城家,矚目欣賞此處的紙門畫。
  3. 五臺山·西江庵跡:龍馬為統一藩論支持大政奉還,在此地與藩內重臣會談。
  4. 五臺山·竹林寺:同上。
  5. 山手町·阪本家墓所
京都府·京都市
  1. 二條城: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此宣佈大政奉還。
  2. 酢屋:海援隊京都本部跡。被人追捕的龍馬在京都時曾暫居此處,在此收到了大政奉還的消息。

  1. 京都府·京都市·靈山·護國神社:阪本龍馬·中岡慎太郎像、阪本龍馬&中岡慎太郎之墓
  2. 京都府·京都市·近江屋跡:阪本龍馬&中岡慎太郎遭難之地
  3. 東京都·千代田區·丸之內·三菱一號館
  4. 東京都·江東區·清澄庭園
  5. 東京都·台東區·池之端·舊岩崎邸庭園
  6. 高知縣·桂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