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M編,接案編輯,分享與編輯有關的事與其他。 「為乾旱流淚,為涼夏可能欠收而不安踱步,即使被人說自己一無是處、沒人讚揚,也不以為意。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宮澤賢治 頭貼 by lulljevic 個人網站:https://editorstw.com

構成我的五本書

看到許多人在玩「構成我的五套漫畫」,卻赫然發現自己跟不了風⋯⋯(汗)。或許是家庭環境的關係,漫畫幾乎被當作家中的違禁品,因此很難有系統的認識太多漫畫作品。反倒是因為出生在電視兒童的時代,影響自己最多的是電視卡通與動畫。

但要說到真正「構成自己」的,或許還是書吧。我並不算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但小時候沒什麼其他娛樂選擇,上廁所時還是讀了不少家中長輩的讀物:蔡志忠的漫畫《世說新語》、《史記》系列(啊,只有這種漫畫會出現在家裡)、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系列、各種名人傳記、各種經典作品的注音簡化版⋯⋯

然後直到高中過後,才開始真正意識喜歡什麼樣的書、被什麼文字感動。約莫也是這時候才多少有些經濟能力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書。這個時期的書儘管仍讀得不多,但多半記憶猶新,彷彿烙印現象一般,成為未來我看書的某種指標與氣味。在挑選所謂「構成自己」的五本書時,感到十分為難,我也好喜歡這本書呀、其實現在這個作家影響我更多、目前的人生應該和這本書比較貼切⋯⋯但追本溯源,我想是這五本書立下基礎,構成了現在的自己。


1、《忘記憂愁的地方》

作者: 李鼎、徐君豪
大塊 2006

「從生存的努力中,找到生活的價值。」

高中的愛書之一,那時這本書的每一段話都如此觸動彼時這位17歲少年的心。如今重看時,或許是因為看多了些什麼,又放棄了些什麼,對某些情緒已經無法共鳴。

細數著從前貼在書本的標籤,看著以前畫線、注目的句子,心想:「我以前竟然被這麼煽情又不切實際的話激勵啊!」年輕人就是年輕人,太衝動了。

但其實,那時候的自己,正盼望著十年後、二十年後、永遠都能抱持著這樣一顆義無反顧,不怕丟臉,只想著大談不切實際空泛空洞佯裝熱血勉強自己走出舒適圈,然後對這一切感到後悔,卻又同時覺得十分青春的心吧!

儘管如此,讀到最後,我還是覺得很感動。這段旅程最後是以兩位作者的吵架結尾,這樣真實的情感讓我特別深刻。

能夠吵架,然後和好的感情,特別讓人珍惜。

2、《地底三萬呎》

作者: 朱少麟
九歌 2005

「當你已經擺平在地上,你就不可能再跌倒。」

看完馬上想重看一次的書。已經不曉得重看過多少次,卻是少數讓我覺得,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有不同感受的書本。每一次看,那些刺人的文字依然扎進心頭,句句刨出生軟的血肉。

或許是年紀的關係,我和許多同學那時候看朱少麟的書,反而是依《地底三萬呎》、《燕子》、《傷心咖啡店之歌》的順序看的。而我喜歡的程度也剛好是這樣的排序,對成名作《傷心咖啡店之歌》反倒沒什麼共鳴。

《燕子》與《傷心咖啡店之歌》至今只看過一次,或許還在一個適合的午後,等待著。

3、《龍族》

作者: 李榮道
春天 2008

「人類走過森林,就會創造出小徑;精靈走過森林,就會變成樹木。人類仰望星空,就會創造出星座;精靈仰望星空,就會變成星光。」

拿起來,就放不下的小說。非得一次讀完,否則寢食難安。我算是本書在台灣的第二批讀者,看的是春天出版的版本(也是目前較流通的版本)。《龍族》是我的奇幻文學啟蒙讀物,是看了《龍族》之後,才對《魔戒》、《地海》系列有了興趣⋯⋯曾經也有段時間,耽溺於自己設定的幻想世界裡。

至今很喜歡李榮道在《龍族》中幽默的筆法與深具哲思的語句。那些帶著奇幻氛圍的抽象思考,已成為我看待生命與自我的信念。

4、《漂鳥集》

作者: 泰戈爾
格林文化 2000

「如果你因為錯失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失群星。」

格林文化當年出版的這冊小書,陪伴過許多我濫情的歲月。彼時的自己,還以為讀了泰戈爾的詩,就能自詡為文藝青年了呢。

現在想起來,泰戈爾的詩句運用了許多大自然的意象。作為半個都市小孩,能喜歡戶外、喜歡自然,也是託他之福吧!每每望向令人屏息的「天工」美景,總是讓我想到泰戈爾的詩句。

5、《小王子》

作者: 聖修伯里
二魚文化 2015

「儀式就是讓某個日子跟其他日子不同,讓某一個時刻跟其他時刻不同。」

最早看的版本是童書繪本版,不確定裡面縮減了多少內容。小時候經常反覆翻看,而那時並沒有對這本書有太多「名著」的概念。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帽子」與「蛇吞象」的情節。

後來2015年時二魚出版了一套三本精裝的《小王子》、《風沙星辰》與《夜間飛行》。那時候一口氣重讀《小王子》,再新讀後兩本,正式將聖修伯里視為我人生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我還很清楚那時候讀《風沙星辰》的感動與字裡行間的韻味。其實我特別喜歡《風沙星辰》多些,在此分享一些其中觸動我的句子:

「人並非因為青春在只有礦物質堆疊的風景裡銷蝕而恐懼,而是感覺到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整個世界正在老去。」

「他是自由了,但自由得毫無羈絆,結果反而不再能感受到自己在世上的重量。」

「愛絕不是互相凝視,而是一起往相同方向凝視。」

很感謝《小王子》讓我認識了聖修伯里。當然《小王子》本身亦美麗絕倫,在進入後青春期後更給我不同的觸感與體會。這世界的每個人都應該一讀《小王子》,然後再把聖修伯里的其他作品讀完。


但真正構成自己的,真的是「書」嗎?整理到這裡,又覺得必須畫下一個小小的問號。為什麼會讀到這些書,又為什麼被裡面的情節與妙筆震懾、共鳴,在過去的迷霧裡所剩多少真實回憶的殘渣,越來越難勾勒自己成長的輪廓。

前面說到,相比漫畫,影響自己更多或許是動畫。下次就寫篇構成我的五部動畫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