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M編,接案編輯,分享與編輯有關的事與其他。 「為乾旱流淚,為涼夏可能欠收而不安踱步,即使被人說自己一無是處、沒人讚揚,也不以為意。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宮澤賢治 頭貼 by lulljevic 個人網站:https://editorstw.com

看《別對映像研出手》,論書籍出版後編輯的內心活動,兼Matters新人打卡

2020年1月新番動畫 《別對映像研出手》結局一幕

這一季備受好評的《別對映像研出手》迎來感性大於熱血的結局。比起劇情中段的高潮迭起,在季末的幾集中難免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遺憾。但最讓我感觸的還是主角淺野最後的台詞:「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多得很呢!」

《別對映像研出手》是一部圍繞在分別具備製作人資質、動畫師與導演能力的三位女高中生身上,描述他們在學校成立「映像研」以製作動畫電影的故事。在本部故事中,三位主角各擅勝場,而其中的主角淺野作為動畫創作的核心,負責作品中世界背景的構成與主導劇情,而在每次推出作品後,並不會耽溺於自我陶醉或外界的好評,而是迅速投入檢討與分析之中,並在前作立下的基礎中站起,繼續向前邁進。

看到結局時,我不禁設想,同樣作為「推出作品之人」的編輯(儘管編輯在圖書出版的生產線上更接近於製作人),但我能像淺野一樣,在推出作品之後,懷有堅定而積極的心說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多得很呢!」一樣嗎?

我想「一個合格的編輯」也必須能夠如此吧!有時候我會很怕面對已出版的書,深怕在重新翻閱的過程中,看見了這裡又一個錯字、那裡一個沒查證的錯誤、這裡又出了什麼毛病⋯⋯當讀者留言或來信時,總是恐懼是否要氣憤地指責出版社、編輯不力。

在編輯工作接近尾聲時,最容易做出包的惡夢。而當新書出版後,也都戒慎著每一位相關人士的來訊。

有時候社內也無法嚴肅的面對「勘誤」這件事情,有些編輯認為書籍是多方共同合作的成果,卻只有編輯概括承受所有錯誤責任,為此叫苦與抱屈,並甩鍋給作者——作者也有看(或他也應該要仔細看),怎麼也沒發現呢?總之如果再刷再改吧!

「總之再刷再改吧!」⋯⋯欸?

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2019年播出

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有這麼一段劇情:編輯疏於檢查作者介紹的文字,導致苦苦努力一年的書本在付梓交貨後才發現出錯。編輯捨不得這5000本結晶付之一炬,只好忍痛替書本貼上貼紙,無法以完美的姿態面世。劇中也直接點出,對讀者來說,看到那明顯的貼紙痕跡,只會認為這是家不嚴謹的出版社,把書交給不認真的編輯負責,而全然忽視(也看不見)編輯的付出。

劇中的主編對出包的新人這麼說:「所有編輯都會有錯字,世上沒有一本書完美到沒有錯字,但所有編輯都會為錯誤感到慚愧,而不是像妳一樣感到委屈。」

書籍出版後,賣得好、廣受好評,成就歸作者;賣得差、出錯了,責任歸編輯不仔細、行銷不力。編輯似乎很難不感到委屈,儘管為其勞心勞力,他的努力可能只有工作中的相關人士了解。在難得的情況下,或許還能給同業察覺。

由於出版、編輯,帶著服務作者、藉由作者營利的立場。做得好應該,做不好被罵是活該。努力了,卻遭逢譏諷,難免委屈;大意了,被檢討,萬分慚愧。這或許是大部分編輯做完書的日常心理活動。

要如何評價編輯的工作價值?

當書籍背後的編輯們逐漸浮上水面,慢慢談起出版與文化產業的冰山一角,他們的努力與心血也逐漸為人所知。但編輯終究不是「作者」,而只是輔助作品、推出作品之人,並不是真正的「原創」。檯面上的「網紅」編輯們,也很難侃侃而談自己的貢獻。他們總是說:「編輯的工作,就是做到問心無愧即可。」書籍的成就,太多難以控制的因素。可能時不我與,可能是遲來的評價,也可能只是意外的走紅。

編輯談得太多,想得太多,也容易造成與作者的對立。

電影《天才柏金斯》2016年上映

在電影《天才柏金斯》中,湯瑪斯・伍爾夫的編輯,麥克斯威爾・柏金斯就曾有這麼一段自我懷疑:「我們到底是讓書變得更好,還是只是讓其變得不一樣而已?」

就一般人來說,要怎麼才能看到編輯的用心呢?精彩的版面設計、別出心裁的裝幀設計?這些算是出版編輯的本分,還是特別值得一提的地方呢?那部分編輯秉持著「最好的編輯,就是讓人看不到編輯」的信念,又該如何評價呢?前面提到的傳奇編輯柏金斯的信念便是「書是屬於作者的」。

什麼是一本「好書」?——「好書」與「編得好」的書,有什麼差異?

好書,是作者的成就;編得好的書,只是編輯的錦上添花嗎?那「不好的書」可以「編得好」嗎?這是個陷阱般的問題:為什麼要出「不好的書」?——常言道,所有出版的書都是好的,只是需要的讀者不一樣而已。不好的書一開始就不會出版,嗎?

對外部來說,除非能比較原稿的差異,否則難以觀察編輯的痕跡。讀者們對編輯工作的簡單認知,只會是:「找到厲害的人設計封面、設計版面」。

自製書,關注的是編輯開發作者、經營書系的能力,帶點「先有企劃、後有作者」的色彩;那非自製書呢?如何做得比原書更好、超越原書?——選出對的書,出版符合當下大眾讀者關注議題的書,並展現新的詮釋與價值嗎?

在這樣的思考中,編輯的「本分」也越來越出現變化。這個時代的編輯,沾染了更多「企劃」、「行銷」與「策展」的色彩。從一本書的「工具人」到「製作人」再到「合夥人」⋯⋯面對書籍的心理活動,又變成什麼樣呢?與作者的關係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在小說、漫畫等創作類型的著作中,「責任編輯」給世人的形象,都有點作家的忠實讀者、經紀人、褓母與鼓舞者的形象。他們互相提攜,共同為推出美好的作品而努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反而會出現一些:「編輯才是藏鏡人」、「作家被編輯要求要寫什麼」、「出版社強迫作家不要完結」之類的評論。

而近日更有流傳「作家寫作品質其實慘不忍睹,實際全由編輯捉刀」的話題,也有檯面上的編輯揭露過去曾代筆整本小說的事情。

這樣的編輯,又是如何面對書籍出版的呢?

日劇《重版出來!》2016年播出

日劇《重版出來!》的世界,果然離我們還很遠嗎?



因緣際會發現Matters這個平台,發現在這裡寫文的互動性好很多。讓人回味起從前寫無名網誌的感覺,也令人有更多的寫作動力。很慶幸在這樣的時代,還有這樣美好的地方,讓我們有一樹一枝可以棲息。

還請有緣看到這句話的人,未來仍彼此勉勵,多多指教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