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
长青

写写日记

自由主义的指控「有效」吗


Saba Mahmood在写的丹麦政治漫画创作的「言论自由」和穆斯林认为「渎神」两种立场的冲突时,谈到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宗教如何被视作是一种「可选择的个人信仰」划入私人领域,以及「漫画」在符号论中所指与能指的剥离,让一些欧洲人无法能理解穆斯林因此感受到的冒犯并以「伤害言论自由」的罪名指控对方的反对。相反,对于穆斯林来说,漫画与能指所指无关,穆罕默德的肖像是一种关于与个体产生亲密联系的固有存在。当他们看到穆罕默德的漫画时,感受到的是一种类似于亲人被攻击的道德伤害,令其产生出作出相应回应的冲动——“为什么他们对耶稣的漫画无动于衷,就要求我们也要做到一样?” 很喜欢看Mahmood写对种种自由主义的「普世傲慢」的批判,非常有力地鼓舞人反思自己置身其中的观念体系和去尝试理解不同的立场。

看Mahmood提到欧洲媒体如何为政治漫画辩护——这些媒体的指控常常容易落入简化还原到某种说辞的窠臼中,而对主体,政治,宗教,法律这些习以为常的词汇不加考量——想到最近几个月来看到的媒体报道,确实令人产生出一股拍大腿的冲动。举个例子,将中国的疫情治理不力归咎于言论自由的缺失的观点见诸许多欧美报道,但如果单单凭借这项指控,这些报道又如何解释在珍视言论自由的美国,疫情治理同样不得力?

当然,疫情最初在中国的失控有目共睹。这里绝无意于为它的失责瞒报,以及加剧疫情扩散的边际效应等等破事辩护。相反,为了做到更好的问责,需要在除了使用「人权」,「自由」这些惯用的自由主义语汇之外,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做更具体的审视与考量,否则批评将可能因为偷懒而沦为空洞的话语,无力地指向虚空。

在看外媒报道时,一个很有意思的形象就是习本人形象的频繁出现。除了头图常常是他的演讲镜头在公共场所中出现,新闻标题也常常直接以Xi为主语。作为老大哥,他同时是这个国家的隐喻与表征,一切行动都与他本人密切相关——一种从上到下高度一直,威权直达,长驱直入的形象。如果单纯是个英语信息接受者,感官完全不同于简体中文语境——因为在疫情期间,习本人几乎从未在现场出现,成为网友最大的嘲点。到他自称「亲自指挥」也成为中文网络流行很久的梗时,都未见外媒报道。这种「文不对题」的事情已经出现过很多次:又譬如经济学人报道江山娇,中国网友在因为终于让这件事捅到墙外而感谢经济学人时,fb这则新闻下面的评论又是一水的指责经济学人为黑中国而黑的英语评论。

所以,墙内发生的事情真的能被「看见」吗?吸引英语读者的报道是什么样的?习的老大哥形象——无疑是迎合对极权主义的抨击,以及是最鲜明直观的表达。但我担心,正是在这样的习作为符号的滥用,在无意中帮助其扩张威权形象和媒体上的「中国权力」之外,更掩盖了许多真实的,细小的,个体的声音。这就出现了当中国网友想让墙外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时,大部分英语使用者却觉得完全不重要的情况(虽然,本来他们也不是很在意)。一些真正需要的关切,被掩盖在他本人的阴影之下。

此外,当欧美一直以这套人权话语指摘中国时,既定的叙述带来的就是忽视权力作为一个过程的变化。过去五年,大陆的变化触目惊心。但在既定的叙述方式下,非常有可能被塑造成一个一直以来都滴水不漏的铁桶而忽视了其内部的张力和复杂性。——而这正是一件在当下十分危险的事情。反送中不是一年前的偶然事件,新疆更是蓄力已久。对分崩离析的境况,有太多太多细枝末节在不断地变换发展,中文在记录,也需要被转译到其他语言。

连结欧美共同制裁北京的香港政策是一种策略。在这时候,更需要重新审视这套指控话语。当外媒清一水地以the end of HK作为标题,诚然是能够极大引起诸位看客注意的。但,作为其中的人,或者作为对岸的人,这样的唱衰作用并不大。一如微博上时常有的机巧发言,以悲叹为卖点,愤怒在发泄后没有化为任何行动的燃料。所有人在一同慨叹之后作鸟兽散,加剧悲观气氛。再者,假设这真的是the end of HK, 那么将在三十一年来仍未放弃希望,还在挣扎的大陆人置于何地?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一同保持希望,保存自我,鼓起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权力之恶,有其逻辑。控诉习的独裁没有错,但在不断重复的叙述中,仿佛他本人就是究极原因,是万恶之源,只要铲掉他和政党一切迎刃而解。那么,在这之后呢?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此吗?很多时候,是积垢已久,是体制弊病,如果不经考量以类似的归因指责,无异于和虚空对话。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这个剑拔弩张的时候,更需要仔细地审视,而非立场先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