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
Mia

寫字以及畫畫的女子。中醫在學。 聯合報 尋找潛水伕專欄 (bit.ly/2tLhfy0)。

《天橋上的魔術師》:屬於台北的故事

這本書很迷人,在文字裡步行,彷彿就是穿梭在中華商場裡,陰暗、潮濕,有一些食物的味道,或許電器、或許舊書,還有可能,摻雜了霉味。

「地景是張刮除重寫的羊皮紙」

一九六一年,中華商場正式啟用,八棟三層長長的中華商場,一路從台北車站延伸到西門町,當初為了安置國共內戰來台灣的家眷,所謂的外省人也就安定了下來。[1]一九六零到一九七零年代,是商場的黃金時期,裡面賣的是最新的流行音樂,西洋文化的窗口,從娛樂到家電用品,甚至是玉器、琺瑯都可以在裡面找到。不過在一九八零後,經濟重心轉移,從原本的西區,到如今的東區,再者,中華商場也顯得老舊,終抵不過時間的沖刷而面臨拆除的運命。

中華商場(來源:維基百科)

於是在一九九二年十月,中華商場八棟全數拆除,當時的台北市長黃大洲打造出如同巴黎香榭大道的中華路,林蔭兩側,今天走在路上若不知道這段歷史,永遠不會知道過去這裡的故事。

「地景是張刮除重寫的羊皮紙」,刮除之後,過往的痕跡都會留下。但中華商場其實沒有留下任何一磚一瓦,取而代之的是這些故事,魔術師,在天橋上,魔術師的故事。

這些故事迷人的地方並不在波濤洶湧、顛沛流離的歷史情愫,而是真真實實,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種種,奇幻、彷彿跟著書裡的孩子在樓梯間奔跑,躲在唐先生裁縫車底下不小心睡著的自己;在天橋上觀看魔術師表演;偷偷騙媽媽的錢買魔術師的道具… …。尤其在景物全非之下,那些人物都從扁平的書中,像玩鬼抓人一樣跑出來,而我也一起掉進時間的迷惑裡,吳明益就是有這種魔力,帶讀者一起跳到書中冒險。

屬於台北的故事

我一直私自以為,台北沒有自己的傳說故事,沒有狄更斯的《雙城記》講述倫敦與巴黎的故事;沒有《鐘樓怪人》,發生在聖母院淒美的愛情;也沒有以紐約為背景的《大亨小傳》。不過從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到近期(2017)謝海盟的《舒蘭河上:台北水路踏查》,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漸漸長出自己的文學,講自己城市的故事。

回到《天橋上的魔術師》,這本書是由九篇故事所組成的,看似單獨,每個人在舞台上,訴說自己與情感、與中華商場的故事,但講的是魔術師的故事,魔術師幾乎不怎麼引人注目,所有關於他的資訊都是從每個說故事主角的眼睛所觀察來的,他似乎左眼失明;他穿著靴子;他的魔術有時很拙劣,但有時卻把圍觀群眾騙得一愣一愣的。

魔術師究竟是誰,他沒有介入或改變任何主角的人生,但他的出現又如此無足輕重,只佔據在記憶裡的一格小小抽屜裡,如果不刻意翻找,上頭也只落滿了灰塵,遺忘。他變魔術,他看盡人世間的滄桑,他從天橋來,最後他也自天橋離去。我始終看不透魔術師,故事裡的人看不透、也聽不懂他說的話。不過他們也不在意,如此竟也走過了人生,與中華商場走了一段路,於是我似乎也跟著他們一起呼吸過,彷彿也是我的童年,如此清晰明亮。

中華商場很美,美的不是他的建築、他的設計,美的,是他裡面的故事。

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影 (來源:博克來)

[1] 維基百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