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
MiSa

讀者

合唱團 聖誕彌撒

(编辑过)
管風琴
教堂内部
教堂正面

認真說起來聖誕彌撒的獻唱品質無法太好。畢竟,平安夜是每年最重要的家人聚會,酒足飯飽, 拆禮物,玩遊戲,家人閑聊直到深夜才上床。尤其較年輕的團友, 來到留給唱詩班的二樓,看起來像未睡醒模樣。


transeamus_02

Transeamus 是非常經典的聖誕歡慶歌

該文用拉丁語演唱,以聖經《路加福音》的聖誕故事為基礎,講述牧羊人決定前往伯利恒的故事--伴隨著天使的 "歌聲"

Transeamus usque Bethlehem

et videamus hoc verbum quod factum est.

Mariam et Joseph et Infantem positum in praesepio.

Mariam et Joseph et Infantem positum in praesepio.

Gloria in excelsis Deo,

et in terra pax hominibus

bonae voluntatis.


香爐

1:51 聽到的金屬撞擊聲是輔祭甩香爐, 每當此時, 煙霧彌漫,空中充滿乳香的味道,我就會喉嚨變得非常緊, 唱不出來,一直咳嗽。

維基關于香爐的小知識

香爐(thurible),這一單詞來自于古法語,而根源則是拉丁語的“Thuribulum”,它在中國更多是被稱為“提爐”,將動詞與名詞相結合指代Thurible。香爐是由一個金屬材質的爐體與金屬鏈條結合所組成的器具,在彌撒時通過將産于中東的乳香香料放置在爐內的炭火上燃燒發出香氣,而將禮儀環境帶入神秘感。香爐被廣泛用于基督宗教各教派中,拉丁禮與東儀天主教會、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東方亞述教會,以及在一些新教團體諸如路德宗、聖公會、舊天主教都可以看到它;香爐最開始為羅馬帝國時期,羅馬貴族出行時使用的火爐。羅馬官員出行,按照禮制應點燃一支蠟燭,一個人拿著火爐防止蠟燭熄滅後可以迅速借火點燃。天主教教宗也效仿這種禮制,出行時也配有火爐、持蠟者。公元8世紀,火爐開始改為香爐樣式,加上金屬環鏈,但不用于上香。公元9世紀,提爐被用于上香。公元14世紀,香爐設備更加完善,與今日相同;在東正教會(或東儀)中,現今保留了單手甩香爐的傳統。不過這一傳統禮儀也植根于猶太教,與猶太民族第二聖殿年代與曆史背景息息相關

乳香(英語:frankincense)是一種由乳香屬植物產出的含有揮發油的香味樹脂

根據聖經《馬太福音》第二章第11節記載,來自東方的賢士帶了黃金、乳香和沒藥去伯利恒朝聖,將其奉獻給降誕于人間的耶穌。現今天主教的重要彌撒中仍常用到乳香。


HeiligsteNacht

這首歌是北德有名的聖誕歌謠。我們在法蘭克福以北50km算是德中,一群婆婆媽媽,大家都沒聽過

Heiligste Nacht! Heiligste Nacht!

Finsternis weichet, es strahlet hernieden

lieblich und prächtig vom Himmel ein Licht.

Engel erscheinen, verkünden den Frieden,

Frieden den Menschen, wer freuet sich nicht?

Kommet, ihr Christen, o kommet geschwind,

Seht da die Hirten, wie eilig sie sind!

Eilt mit nach Davids Stadt!

Den Gott verheißen hat,

Liegt dort als Kind, liegt dort als Kind.

神聖的夜晚! 神聖的夜晚!

黑暗被驅散,天上傳來光芒

甜美而榮耀的光芒從天上照耀下來。

天使出現,宣稱和平。

人有平安,誰不歡喜?

基督徒啊,你們快來吧。

請看牧羊人,他們是多麽的匆忙。

快到大衛城去吧。

神所應許的人。

躺在那裏的孩子,躺在那裏的孩子。

DrummerBoy

小鼓手("The Little Drummer Boy")是一首美國聖誕頌歌。它講述一個窮小子沒錢給新生耶稣送禮物,于是在聖母瑪利亞的同意下,為他打鼓的故事。神奇的是,新生兒似乎明白這一點,並對他感激地笑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