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a
Aura

好奇心长期在线。

聊聊冥想和瑜伽

很早之前就想练瑜伽,去年5月份终于办了一张年卡。

同事劝我,你别一上来就办一年的,搞张月卡得了,你看看我的健身卡,一个月都去不了两次。我心想,我才不会跟你一样浪费钱咧。

计划一周上3次课,但实际,去的次数不超过20次。锻炼真的比吹牛难太多。

记得最开始练的是阴瑜伽,专门拉筋的课。我的筋骨硬,很多动作腿都伸不直。

一次,老师悄悄从背后死死压住我,并告诉我,放松,一呼一吸你就下去了。当时特别疼,特想告诉老师,您再这么压,我怕我一呼一吸就去了。

从那时起,就对瑜伽打上了自找折磨的标签。真实体验跟以前在海报上看到的那些清心寡欲、柔软多姿的瑜伽感觉差太远了。

直到最近上了一位老师的课,她没有特意帮我突破极限,只是轻声说,能到哪儿,你身体会知道,别勉强,能在呼吸中往前探索一点点,就已经很好了。

是啊,到底行不行,我的身体会知道。

有时我们以为的「不行」,身体却可以做到,有时我们以为的「行」,只不过是一种忽视身体反应的执念。

就像生病,你的身体在告诉你,你应该休息、应该注意了,如果忽视,只会更加严重,留下病根。困了,就睡,没精气神,就运动,身体已经告诉你答案。

原来,瑜伽是一种内观自己,与身体沟通的方式,是让身心合一的锻炼方法,并不是一项为了达到高难度体式、强求结果的运动。

而拉扯过程中的痛感,会随着呼吸过去。就像现实中那些难捱的事情,也会随着时间过去。

以上就是上了20节瑜伽课后的最大感受,在差一点放弃前找到坚持的理由。希望2020年的瑜伽练习也能给我带来更多认识吧。


再来讲讲第二件事情:冥想。


按理来说,冥想也是瑜伽中的一种练习,但现代瑜伽馆都比较追求体式练习,而忽略了冥想。

以前,冥想在我这儿是一个陌生且毫无兴趣的词,而2019年,我却慢慢爱上了它,到底是什么让我发生改变,我已经想不起确切的原因。但是,我对第一次正式冥想体验依然记忆尤新。

记得当时随意点开了冥想APP里的一门课,双腿盘坐,跟着课程里老师的声音开始冥想。

一开始,老师提示,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我开始体会吸气呼气时鼻子、胸腔等身体变化。

但很快,我的注意力就从呼吸上飘走了。脑海里的想法一个接一个,例如,害怕外面有人打扰我、纠结晚餐吃什么、回忆曾经与朋友的对话、我对过去的某件事情很生气......思绪泄洪,一瞬间有几十个念头飞过,且毫不自知时间流过。

老师又开始提示:注意力飘走了没关系,不要急于驱赶这些想法,你只需要看着它,然后为这个念头加上一个标签,例如,你怕有人打扰就标注「担心」,你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就标注「过去」......标注完,慢慢尝试着放下,然后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当给这些想法标注完,我发现,脑袋反而清净不少,注意力又自然回到呼吸上。

但这并不代表念头再也没有来打扰过我,它们来的时候,我只需重复做上面那个练习,走神——想法——标注——呼吸——走神......渐渐地,我能放在呼吸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短短十分钟,我的脑袋经历了一场运动,在思绪万千的膨胀感,与观呼吸时的空白感之间来回做运动。而十分钟过后,脑袋产生一种舒适感,整个人却变得格外平静。

这种感觉很好。

原来,冥想并不是什么都不想,那些过去的、未来的思绪,那些担忧的、生气的情绪,会一幕幕在脑海上演,你要做的是,不刻意排斥,不去评价,也不驱赶。

过程就像你坐在公园长椅上,前面有只狗路过,你看到它,却不去追它,你只用再次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就够了。

表面上看,冥想就是打坐、连呼吸,但其实这种特别的方式能帮你放松运作繁忙的大脑,让你不去纠结过去未来,关注当下,并觉察情绪的变化,不被它带着走。

这种保持觉察的能力,是我这种常常走神、情绪易波动的人所缺失的。

现实中,我们很容易因为外界的一件小事、一句话而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并且花很长时间去消化它,幸福感和舒适感全无。但如果你觉察到这些变动,意识到自己被外界影响、被情绪掌控,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去调节自己,把情绪、思绪和自己分开,让它们流走,让关注点回到当下,关注此时、此刻。

冥想过程很简单,但却能让你觉察自我,活在当下,获得真正的inner peace。

当然,在冥想上我还是一位初学者,体会到的东西也只是冥想世界里很小的一部分。希望以后能坚持下来。



你可能会发现,冥想和瑜伽都有一个共同点:回到当下,觉察自我。

而这几个大字,正是年轻人在繁忙社会里慢慢流失的。

我们的关注点常常在外界,在远方,我们吃瓜、讨论八卦、在意他人眼光、困于世俗看法......我们越来越少谈论自己,谈论当下,深陷别的世界,被焦虑、忧愁缠身,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快乐。我们不应该改变点什么吗?

那天无意中看了许知远采访项飙,一位我只听说过、却毫无了解的人类学家。他提出一个观点:现代社会正在消除“附近”。

在发达的社交网络面前,我们清楚每一个热点,对全球发生的事情都能“指点江山”,但却很难与我们“附近”的个体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我们的注意越来越少放在周围、身边,而是朝向更远的地方去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情绪都被放大、甚至变得极端,当宣泄完,又有别的事件接踵而来。

当项飙说出这个观点时,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注意力决定着你的生活重心、情绪,但我们很少意识到它,很少将它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而瑜伽、冥想,都能帮你改善这一点。很有意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