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momo
Marimomo

Too lasy

六四那代年轻人

去年某天看到虎嗅头条讲李录,点进去看了下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8540.html

对李录介绍是“ 1966年,李录出生于河北唐山。1990年左右,李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 直接把他20多岁时最重要的身份-- 64时期被通缉的学生领袖给掠过了。作者可能又怕读者过于关注细节,于是把李录93年开始做投资之前的人生也一并掠过:李录出生于文革期间。因为父母劳改,他从小被寄养在朋友家。之后全家搬去又侥幸逃过大地震。

新媒体卖书的软文当然可以随便调整主角人设。我好奇的是:成功的投资人,文革/地震/六四/逃亡/政治庇护/衣锦还乡的李录,他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故事的?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他的世界观一定是自洽的。在之后的三十多年人生里,他也一定很多次回忆过自己的那段经历,他对自己曾经热血投入的民主事业是怎么看的?他当时错了吗?一个经历惨痛失败的人要怎么重新建立自信?

李录在1990年出过一本回忆录叫《moving the moutain: my life in China》,当年可能卖的不好,一直没再版。现在旧书在amazon上卖到快要400美金。好在1994年Michael apted (著名的7 up系列制作人)以这本书为依据拍了同名的记录片,网上还能找到一些片段。

记录片里的李录是个有魅力的年轻人,在哪里都适应得很好。在天安门广场上,头上绑着布条的他拥抱女朋友,发表激昂的演说。在旧金山, 他开着车一边带着拍摄者看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边回忆过去,英语流利,动作沉稳。

他回忆起了自己贫困的家乡,说起了广场上的年轻人是多么的爱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 这里的逻辑当然是自洽的。对于不少六四在天安门的年轻人来说,运动的目的是祖国富强和个人的成功。他们想要民主,不过是误以为“民主是达到富强的唯一途径”。虽然六四运动失败了,但李录显然在痛苦的失败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假设,建立了新的假设(不用民主中国也能富强起来),然后在新的事业(投资中国股票)上继续朝着个人成功的目标前进起来。

和李录同时在广场上的年轻人,有的已经离世,有的隐姓埋名,有的还坚持着对民主的信仰,为国内的异议人士/香港/新疆而奔走。在中国庞大的经济成功面前,所有人都默默放弃了“以民主追求富强”的论述。

新冠之后,党媒的机器更是肆无忌惮地嘲笑起了民主政府的低效。“美国必然衰落,中国必然是下一个世界领袖”的论述洋溢在虚拟的中文广场上。这一代的爱国青年已经不需要在发言之前写下遗书,跟着党走就就能祖国富强,个人成功---- 简直是最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了。只是这世界上从来少有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当华尔街的鞋童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股票大概也就见顶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