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
Mak

Hej, trevligt att träffa

生死疲劳

一只普通的乌鸦

前天看一部美剧,顺便在豆瓣上搜了一下评论。看到一篇长影评,标题就直指这是一部没有成长的剧,内容则是细数了几乎剧里所有角色的种种,总结他们都没有任何成长。比如主角是一个神,然后这个神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都一直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所以他没有成长。配角一是一个凡人,从小懦弱并且活在父亲阴影之下到死,所以他没有成长。大反派,在主角消失了一百年的剧情里,没有认真思考如何系统性地推翻主角,所以他没有成长。连剧里的乌鸦也一样,死了一只,又来一只,但上一只为什么死,这一只又如何出现,没有交代,没有成长。

一篇影评一两千字,初读起来很有道理,对啊,这些角色怎么如此不争气,编剧怎么能编出这样毫无波澜的剧情。人物不应该这么写,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制造冲突,凸显角色心境的变化。但越读越只感到一个字:累!像是跟着作者在跑马拉松,这个没有成长,那个没有成长,几千年的神没有成长,乌鸦也没有成长。大汗淋漓,然而只留下一个气喘吁吁的问题:要那么多成长干嘛?

两条影评下的评论很耐人寻味,一条质疑:一个永恒之神,你要ta有什么成长?还有一则评论为上面提到的小配角说话,说这样唯唯诺诺过完一辈子不就是大部人的人生写照吗?是啊,只要你问出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你就能停下这场带着漫天指责而来的无妄的马拉松,流着汗想想:到底成长是什么,干嘛要成长,成长成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这些问题怎么会有答案呢?我们就这样往前走,活着,我们不知道成长的尽头是什么,可能永恒之神也不知道。生也疲劳,死也疲劳。

于是突然又有四个大字击中我:生死疲劳。这是莫言一部小说的名字,也是林夕一首歌词的名字。书里主角轮回六道,从人到驴到牛到猪到狗到猴,不断折腾,历经50年(1950-2000),与时代一同“前进”,可是主角和时代都成长了吗?林夕的歌词说到“赌得凶过凶徒,梦中都带刀“、“快得超过跑道,插入云雾”,可结局是什么呢?是“沿途力气踏沉乐土看不到”,是“为回报,越搏越糟”。 但其实“生死疲劳”四个大字来自于佛经,“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人有太多欲望,生得疲劳,死得疲劳。

我们在网络上愤愤不平地苛责电视剧里那些神啊、动物啊、普通人啊没有成长干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我们总希望在他们身上找寻自己,找寻潜意识里的自己,然后发现,那个不论是真实生活中的自己还是潜意识里的自己,都一生人被身边所有人催促着成长。我们从生下来开始便不断被告知要努力,要勤奋,要知道时间不等人,要知道不可以怠惰辜负他人,要跌倒了立刻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要成为从平凡中不断觉醒而成为拯救宇宙的大英雄。所以我们一路成长,一直成长,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胎二胎……我们成长为小镇做题家,成长成996的都市白领,成长为房奴车奴卡奴,终于成长成了“成长怪”,开始指指点点骂骂咧咧抚育更多的怪物,教他们成为猪,成为狗,成为猴。笑也疲劳,玩也疲劳。

回到歌词,“梦中都带刀”的场景谁又没有经历过呢?我几乎从所有亲近的简中同龄人(我的同龄上下10年)口中听到过一个同样的故事:做噩梦,梦到考试结束铃声,然而自己的题还没有做完。天南地北,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天资,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人生,却分享着一个同样的秘密梦境,梦境中我们都是被那一声铃声击碎的做题者,这试题不就是我们梦里带着的刀?跑得疲劳,追得疲劳。

再回到电视剧和那篇影评,我猜想,美剧的编剧们可能没有经历过“梦中带刀”的人生,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描写一些不想成长的角色,他们不会有什么成长,也没有人拿着刀逼着他们成长,他们按照自己的性格做事,在快乐的时候笑,悲伤的时候哭,在某些时刻光明,某些时候暗黑,成为一个普通的神,一个普通人,一只普通的乌鸦,仅此而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