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徒
狂徒

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http://madx.ctcin.bio 歡迎各位批評指教,互相切磋。

老人與股海

(编辑过)
所以,不等2022,我在2021的最後幾個小時,開始思考這件事情。

今年即將進入尾聲,相信大部分的投資人都賺了錢。
畢竟,台股和美股的指數都上漲大約25%
在這種大環境下,如果還能有虧損,那應該是遭遇罕見意外。

不過,我想要說幾個和長輩有關的故事,提醒賺錢的各位讀者朋友,保持謹慎和專業。
同時,經常關心家人,或許能夠讓降低對方的投資風險,讓大家開心過年。



1. 志在千里

一位八十多歲的婦人,從不買股票,可是她看到今年的股市盛況,於是決心加入戰局。
雖然投資從來不嫌晚,但是她的舉動讓周圍的人嚇一跳。

如果一位從沒開戶過的民眾,在資訊有限的前提下,開始詢問「哪支股票會賺錢」,或許就是股市熱絡的最好證據。
然而,大家也不妨思考,當市場外的最後一分錢,也都進入股市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2. 老當益壯

一位八十多歲的親戚,和我有幾面之緣,平時省吃儉用。
最近他突然認為股市比較好賺錢,於是利用「保單借款」籌措資金,拿到了大約一百萬。

他一直請家人載他到市區「買菜」,可是最後都走進證券公司。
幾次之後,家人意識到這位老者正在幹大事。

雖然子女一直希望他把養老保障留在身邊,但是他執意將所有資金投入股市。
最後,家人只好做最壞的打算,如果那筆錢因為借款利息或投資虧損而消失,就讓這件事情隨風而逝。

我認為,投資行為本身沒有對錯,可是我們期待的報酬,應該取決於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敢於冒險固然是獲利的必要條件,但它不保證投資者能達到預期收穫。
如果自己做不到風險控管,恐怕只能交由家人進行了。


3. 資深股民

掛上電話,我決定暫時不出面處理此事。

七十多歲的家人P,常常自行打電話給營業員下單。
本來交易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透露給家人,但是有一天就出問題了。

P把股票的價格看錯,所以下單金額變成10倍,然後交割款不足。
等到營業員打來問的時候,她才發現要補50萬元,不然會「違約交割」。

大家被P罵得莫名其妙,緊急想辦法籌錢,最終湊齊金額,避免違約。

這種事情,我通常都最後知道。
當我加入討論時,話題已經變成「如果下次又發生一樣的事情,該怎麼辦?」

有人提議放任她「違約」,但是我反對,並提出可能面臨的民事責任。
我建議私下用「期貨」把部位沖掉,結果放眼整個家族,似乎就只有我有期貨帳戶,其它人並沒有相關操作經驗。(這裡是指對沖,期望讓整體部位接近0)
我也認為開啟「當沖」功能,可以爭取下錯單的額外補救機會,但是這對當事人來說不切實際。
我又提供意見,請營業員調整交易「額度」,結果長輩認為此路不通。

我一直想透過金融工具層面解決問題,失敗後又想透過制度層面。
然而,問題一直都出自於「人心」。

當家人奉勸P不要一直看電視節目買股票時,她都滿口答應。
但實際上,她根本不打算讓其它人知道她在交易股票的事實。
要不是這次事情爆發,根本沒人知道P重出江湖。

另一方面,雖然P在股市待非常久,但是她對於交易有些誤解。
例如,P和朋友合買股票,結果自己算錯獲利金額,還罵對方。
我建議她可以交易零股,但是她一直覺得股票要買一整張。
最後,我為了避免這位長輩不小心買下「999張台積電」,不再提起此事。(這是舉例而已,實務上很難。)

還有一次,P到理髮店找朋友聊天,然後教對方開戶。
過了一陣子,對方嚐到甜頭後,開始報明牌,結果P還真的跟著買。
股票上漲之後,大家開心賺錢,朋友建議她賣掉部分股票,P也照做。
結果,股票繼續漲,P反而生氣了,因為她覺得自己被朋友騙,所以沒賣在最高點。
為了彌補「損失」,她又用更高成本買進相同數量的股票,然後股價開始下跌,她們全部被套牢,帳面獲利也變成虧損。

聽完這些故事,我也提供我的看法。
只不過為了給對方台階下,我請其它家人轉述,我負責裝作不知道。

或許等我真的脫離菜鳥階段,等大家願意相信我的投資看法,等到長輩放下戒心時,我們才能真正溝通。
我一直自詡能傳播投資理念,幫助周遭的人。
但事到如今,我感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所以,不等2022,我在2021的最後幾個小時,開始思考這件事情。


看著這些長輩,雖然年紀不小,但是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和學習企圖,我認為自己也該學習這些優點。
當然,如何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調適對於獲利的貪婪和對虧損的恐懼,也是投資人該思考的,幾歲都一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