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如果您對馬克思主義有興趣而想學習或研究,或者可以為翻譯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作出貢獻,我們真誠地歡迎您的加入。 網址: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index.html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arxists.internet.archive.chinese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王室財政內望│Queen Elizabeth II: inside the royal finances

女王是她家族生意勤勉的管家,但她排拒根本的革新 。

﹝英國﹞安德鲁‧希尔 (Andrew Hill )

原載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22年9月10日

日土兀 譯


女王是她家族生意勤勉的管家,但她排拒根本的革新 。

伊莉莎白二世是世上最有錢的人之一。持有的物業從倫敦的頂級房產到全國各地的農地,但她從大部分她所掌管的資產中獲利的能力是有限的,更不用說出售了。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曾經把王室暱稱為「企業」,而一名前王室顧問形容女王在商業和財政上是「很像一位非執行主席」。但女王不是任何傳統公司的主席,而她像一個普通公司董事、企業家或投票行使的權力受法律和傳統高度制約。她為僱用了超過400人——從工程師到廚師——的王室所作的重大決定,有著最終的效力,並負責監管宮殿的運作和維修,它們更躋身世上最著名的建築物之列。

儘管如此,很多日常決策都是由一群侍臣組成的網絡作出的。女王的管理風格無可避免會君主立憲制度的具體要求指引,並被一種對改變採漸進式立場、排拒激進革新的手段形塑。

她的王位繼承人查爾斯三世正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他會否想,或者能夠,大幅改變他母親的行事方式。他在任威爾斯親王時期以其事必躬親的辦事風格和對環保及規劃議題的觀點強烈而聞名。

「女王的財產」這個形容詞經常讓人感到迷惑,事實上是被分為多個高度受監管的範疇,大部份都不是女王本人直接可以掌握的,如今已經傳給她的繼承人。她持有土地和物業的最大宗是由英國王家財產局管理,是「君主的公共財產」,屬於在位君主。總值156億英鎊的物業包括倫敦市中心的大片地段,例如攝政街(Regent Street)和聖詹姆斯區(St James’s)以及倫敦市外的購物公園和鄉郊地區。管理局也擁有英國海岸線外12海浬的海床,自2021年起其價值因為高價租出權益以開發離岸風能而急升。

王家財產局主席每年向英王報告所管理物業的狀況,但自1760年起,英王已經把自己持有的土地以其名義交由財產局管理。相關的盈餘交予財政部,然後每年再向君主撥出王室專款(2012年起稱為君主年俸)。如果說女王與其物業的關係是一種公平交易的關係,她更直接關心的是年俸的目的地。2016年,英國政府批准增加向君主撥款的比例,由君主名下物業收入的15%增至25%,主要是為籌措一筆3.69億英鎊的經費,花十年時間修繕白金漢宮。


關鍵改革

更直接的獨立收入來源來自蘭開斯特公國(Duchy of Lancaster),這是1399年以來屬在位君主的私人地產。公國名下的土地面積18,248公頃,淨資產達到6.53億英鎊。這些資產包括位於柴郡、蘭開夏郡、斯塔福郡和約克郡的農地,商業地產(著名的有倫敦的薩伏伊地皮Savoy Estate),金融投資、農舍、住宅、開礦及前濱權益。女王稱為privy purse的帳號唯一獲利來源是上述地產的收入,2021-22年度淨盈餘有2400萬鎊。這也是1990年女王同意用作應付王室其他成員開支的收入。作為王室專款改革的一部份,只是她本人、王夫菲臘親王以以王太后可以直接從國庫領取經費。另外,她表示會以公國及其他私人投資繳納所得稅及資本增值稅。而政府就同意「君主留給下任君主的遺產」無需納遺產稅。結果,蘭開斯特公國就免稅傳給她的繼位者。查爾斯在早年就已經主張王室應依靠王室地產收入過活。雖然他作為威爾斯親王和康沃爾公爵,他以他公國(1337年由愛德華三世建立的私產)的收入資助了在他及其家人名下舉辦的公共、慈善和私人活動。

英女王積極參與了改革君主財政的這個關鍵階段。在1986年,由畢馬威會計師事所皮特(Michael Peat)領導的團隊檢視了王室內庭的狀態。其長度超過1200頁的報告提出了188項建議,對英國王室財政作出了革命性的改變,增加效率並減省成本。Ben Pimlott在他名為The Queen的傳記中指女王的參與「微小卻重要」(據聞她曾評論道:「為什麼我會有那麼多腳夫?」)在1990年代,死亡、離婚以及醜聞讓公眾視線聚焦於王室如何運作,這些轉變為她和王室帶來了大用處。

皮特後來成為女王的賬房管家,相當於「企業」的財務總監,而他也是女王個人投資組合無價建議的來源之一。王室內庭另一前成員回憶起在2000年科網股爆破時,她向其問起一些關於投資初創企業的探索性問題。她的私人財產還包括在蘇格蘭阿伯丁郡的巴摩拉城堡(亦是女王逝世的地方),以及諾福克郡的桑德林罕大宅,王室的郵票珍藏(除了她以國家名義所接收並保管的英聯邦郵票)以及她的賽馬:牠們的賽場上的表現以及作為種馬的價值,她把牠們視之為個人興趣。

那些曾與女王並事的人對她的工作倫理和效率都眾口一詞。Andrew Marr在他撰寫他的著作《真實的伊莉莎白二世》(2012年出版)時,一位前任朝臣向他透露:「女王好像一位商人。你給她一份備忘錄,她會在第二天,或肯定會在24小時內給你回覆。」另一位前顧問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她不會鉅細無遺地管,但會對原則問題作出決定。」

決定會由高級侍從起草,並向她提供建議供她批准時參考。一位王室前顧問指出「這一點都不像傳統的組織,決策是從上而下而來」,並把這種決策形容為「滲透式決策」。1999年至2007年任女王私人秘書的揚夫林勳爵(Lord Robin Janvrin)表示:「我把她對每件事的處理手法歸結成『持續嚴格運用常識』。當然她會接納很多忠告,但如果不是合理的你肯定會知道的。」


審慎的干預

儘管女王總會決定自己該出席什麼場合,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職務的權力,並要小心與其他干擾劃清界限,特別是在商業及財政事宜上。

單單一個來自白金漢宮的查詢往往足以影響一個決定。一位法院官員透露,在2000年代,王家財政局打算出售一幢在倫敦的可負擔房屋,憂心忡忡的租戶便向女王申訴。女王提出了兩個用字審慎的問題使房產以折扣價格賣給一個合適的買家。又有一次,她清楚表明不願意釋出蘭開斯特公國自14世紀以來持有的農地。她說:「如果為岡特的約翰(1362年起任蘭開斯特公爵)夠好的話,為我來說是夠好的了。」

至於他兒子,即威爾斯親王兼康沃爾公爵查爾斯,展現出的手段是更加事必躬親。他自任親王委員會的主席,以及康沃爾公國董事會主席,後者在2022年度年報中錄得2300萬英鎊的盈餘,資產淨值10.5億鎊。當中的地產包括錫利群島的大部分、達得穆爾的大部份,以及倫敦橢圓形木球場。

根據獨立電視台2019年一部紀錄片所說,他也是產業積極的管理者,過去曾親自會見所有主要租戶,因而在員工之間獲得「老闆」的暱稱。一個公國僱員形容他的工作倫理與他母親相似,他會在數日內親筆批覆文件。

查爾斯在節目中表示:「個人的參與、個人人性化舉措、對人們的家庭和生活的了解對管理十分重要。」如今康沃爾公爵之位已經傳給他的繼承人威廉。查爾斯培養了他的兒子管理好面積52,450公頃、主要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產業,包括土地和房產。他自己形容,在1969年,當年21歲的他接管公國時,過程是一場「火之洗體」。


新國王面臨的挑戰

從更積極的管理風格向他的新角色過渡會更困難。作為整個「企業」的「老闆」,正如他所承認的那樣,新國王喜好干涉的本性面對更多限制。查爾斯在201年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作為君主他要在憲制規限下工作。在被問到會否繼續以國王的形象作公開宣傳時,他回答道:「我不是那麼愚蠢。我認識到作為君主這是不同的實踐。」女王也行使家長的領導角色,如今也是由查爾斯繼承。當王室在巴摩拉城堡消夏,或在桑德林罕大宅過聖誕,女王會為討論定下基調。

在女王在位期間的一個關鍵時刻,她在直至他在2021年逝世前積極參與家庭事務的王夫指引和協助下,監察著以更正式、更具戰略的眼光看未來的嘗試。在被稱為「可怖之年」的1992年後,當年她四名子女中有三名出現婚姻問題,溫莎堡又發生大火——女王獲鼓勵去設立一個由王室核心成員以及高級官員組成的「前途小組」。直到2005年小組定期開會,處理長期問題,從王室正式成員人數到女王在英國國教會的角色。當她年齡漸長,女王會讓查爾斯、威廉以及其他年輕王室成員擔當部份公務,作為合理王位繼承的範例。英女王在位時,正當英國企業把管理和市場現化化,作為國家元首的她也意識到要調整並打磨王室「品牌」。這個品牌在她在位末期、2018年哈利王子和梅根結婚時再次受到壓力,當時所高舉的創新精神在公眾的尖刻指責之中解體。而2022年女王的白金禧慶典的成功說明了王室的聲譽是多麼依靠她個人的奉公精神和責任感。昔日的臣子形容在女王治下君主形象的演變為一種「馬麥醬瓶」策略,改變是難以感知的,就像馬麥醬瓶的設計那樣,改變之緩慢讓擁戴者們不會察覺到改變已經發生。2002至2017年間任女王賬房管家、現任任蘭開斯特公國委員會的里德爵士(Sir Alan Reid)表示:「她永不會為快速、短期的利益做任何事。」

可是她不反對合理的改變,經常駁倒那些假設她會抗拒現代化的臣子。一位與女王緊密合作的人在提到她在位年代一項最著名的政治品牌再造時,說她意識到改變的需要,「但我們不想像『新工黨』那樣(創建)『新君主制』」。據這個官員所言,她保護和推進「企業」的手段,就像在小說《豹子》中的若瑟‧托馬西所說的「想要讓事物保持原樣,事物就要改變。」如今這落到了查爾斯三世領導的新一代之上,去應對日益增長的要求加快轉變的呼聲。

原文鏈接:https://www.ft.com/content/00d91c28-88eb-47a6-8b96-94f33a8a97f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