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ingMao
LukingMao

立志成為一個有能力和情懷的知識分子。

我的一個中國:紅色中國

與我而言,中國同樣是多個面向的,有紅色中國、流動中國、文字中國、民族中國等。在這裡,我只想談談認知裡的紅色中國。因為我覺得紅色中國,或者說紅色,直接參與了我成長過程中文化、國家認同以及價值判斷的形成。

先說文化認同,我這裡提到的文化應該算是一種較為狹隘的世俗文化,不過這種文化又可以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或者說中華文化的钥匙。我成長於中國民俗氣息较为浓厚的農村地區。紅色經常與節日、喜慶聯繫在一起,而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裡,小孩子總能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红色的燈籠、窗花、鞭炮、衣服等各種具體的物件,從我兒童時期,就開始構建了我眼中紅色世界的圖像,這個紅色的中國是絕對美好的。

再說国家认同和价值判断,這二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我回憶小學時代時代,才真正去思考「紅領巾」這一物件的具體意義。當問起這個長三角形的布為什麼是紅色的時候,老師一般會說:「這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小小的年紀,將信將疑,我們甚至不明白「革命烈士」這四個字的意義。不過,鮮血這個詞卻給了我們樸素的敬畏之心。

小學時要過了一定的年齡才能有機會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成為長輩們口中所說的「共產主義接班人」。那時候,我們不明白紅色背後的革命和政治意義,只知道紅領巾是關於優秀、榮譽等價值的。有的人到了年齡還不能成為少先隊員,掛上紅領巾,一般就會被人當做是「壞孩子」。所以,至少在我成長的環境中,我們都渴望早一點成長到能戴上紅領巾,都渴望握緊拳頭宣誓的那種莊嚴。這裡的成長,不僅是年齡上的,同樣也是符合某種「價值標準」的成長。

成為少先隊員之後,多數同學對紅領巾必是倍感珍惜,鮮有同學會在上面弄上髒東西。紅領巾可以是舊的,比如說是高年級的孩子戴過的,但是一定不能被弄髒,得是乾淨的。這裡的雙重意義在於:作為革命烈士鮮血染紅的象徵物,當然容不得玷污;作為個人榮譽的象徵物,應該比對自己的新衣服還要愛惜。後面,通過書本中董存瑞、江姐等革命故事,我們逐漸建立了革命、鮮血等詞語與正義、無畏乃至祖國現在美好生活的聯繫,這個時候,紅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榮譽,還有一種對紅色中國的認同,對正義、勇敢、無畏等美好品質的追求。

還有一個重要的紅色符號就是國旗。在中國大陸成長起來的人,應該都很清楚大學教育以前例行的升旗儀式及國旗下講話。小學一直到高中時代,我們都有週一集體參加升旗儀式的習慣,升旗儀式結束後往往還有國旗下講話。這個升旗儀式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而在其後的國旗下講話,老師會通知學校的重大事情,包括表彰與批評,有時候也會通知國家的一些大事。

這樣來看,如果說通過仰視冉冉升起的國旗並唱國歌是參與了我們國家認同、愛國情懷的培養的話,那麼,在紅色舞動的國旗之下,老師的講話內容則是參與我們這些學生價值判斷的過程。

先說前者。小學一年級,我們一位語文老師經常會說:「升旗過程中,就算是一條蛇來咬你,也不能動。」不僅是整個儀式以及國歌的旋律,老師也參與其中,給我們塑造了一種敬畏、認同之心,並且傳遞給我們:不忘民族恥辱,落後就要挨打。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儘管後面通過讀書,我清楚這些說法過於線條畫,但對於是非判斷尚存在困難的小學生來說,這套體系又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可惜的是,我們的課本到了大學,還在把歷史當做政治史來寫。

關於後者。國旗下講話的多數是老師,有時是優秀學生代表。剛剛進行完莊嚴而肅穆的升旗儀式,這時候老師除了強調接下來一周重要的事情,還會反饋前一周的各種典型情況。即通報整個學校好的、壞的事情,通過無數的個案和典型,傳遞給我們關於好與壞、對於錯、優秀與頑劣的判斷。這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不過我覺得老師經常給的是一種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標準。

以上就是我關於紅色中國的看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