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mi723
Liangmi723

我是一名喜爱历史和写作的九零后女生,尤其酷爱三国历史,多年来兴趣不减,目前正在写三国的硕士论文,希望我的笔下能带给大家对三国不一样的认识!

曹植:恣情任性的王室公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曹植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只停留在《七步诗》的悲情,停留在兄弟相残的愤慨,对于他坎坷的人生际遇也是充满同情。


曾几何时,我也不断的设想:假如曹操选择曹植为世子,那历史会不会改写?以曹植的单纯善良想必继位之后断不会苛待兄弟,那魏国或许也不会亡于司马氏之手。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我们也无法改变它的走向。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文采过人的曹植最终在夺嫡之争中输给了曹丕呢?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曹操和正妻卞夫人所生的第三子。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曹植自然也是在这样戎马倥偬的环境中长大。曹植从小就聪慧过人,才十来岁的时候就可以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过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是请人代写的吧?”


曹植回答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意思就是说文章就要自己写,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呢?再加上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十八岁的曹植提笔略加思考,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大为惊异,从此对曹植寄予厚望,并认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那就是世子之争。


曹操一生风流好色,育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最有可能被立为世子的无非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和曹冲五人。曹昂是曹操的长子,由于生母刘氏早亡,由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抚养长大,所以曹昂在当时算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再加上曹昂本人十分聪明且性情刚胆谦和,素来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即举孝廉。


如果不出意外那以曹昂嫡长子的身份外加文韬武略,日后的天下必定是他的,可是历史往往充满着变数,越是料定的事情往往越不会发生。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曹昂随曹操出征张绣,张绣投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难免有点飘飘然,此时曹操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并做了一件足以令他悔恨终生的事。


张绣的婶娘邹氏是个绝色美女,曹操听说之后便私自纳邹氏为妾,并夜夜笙歌,欢乐无限。张绣认为曹操此举是对他极大的侮辱,怀恨在心,曹操听说张绣不满就秘密计划想将他杀掉,结果计划泄露,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曹操的坐骑绝影也因为张绣的伏击身亡在宛城,曹昂主动将自己的坐骑战马让给父亲曹操,曹操这才捡回一条命,可是曹昂却死于乱军之中。


宛城之战应该是曹操一生的痛,在此战中他不仅损失了长子曹昂,同时也损失了爱侄曹安民和猛将典韦。毫不夸张的说,此次事件应该是历史上代价最大的一夜情事件了。


曹操最看重的长子曹昂战死之后,原配丁夫人便和曹操断绝了关系,此时育有四个儿子的卞氏便被曹操扶正,而曹丕也成为了嫡长子。可是在曹操看来嫡长子的身份并不能说明什么,储君应该选贤而立。那么曹昂英年早逝之后,谁又是曹操心中的贤者呢?我的答案是少子曹冲。


曹冲从小就天赋异禀,才六七岁的时候就有成人的智慧,曹冲称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曹冲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可能有人会问即便曹冲是少年天才,可他毕竟年少,如何证明曹操想要传位于他呢?



其实在曹昂阵亡后几年,曹操便有意栽培曹冲,想要传位于他,可或许是天妒英才,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因病夭亡。曹冲去世之后,曹操十分悲痛,万念俱灰。


此时曹丕前去安慰父亲,可是却被曹操大骂,曹操说道:“冲儿早逝,此乃吾之不幸,汝曹之大幸也!”曹操此话透漏出一个信息,如果曹冲还活着,那么天下就是他的,你们兄弟几个根本连门儿都没有,曹操想要传位于曹冲的意图已表现的十分明显。


曹操先后想要传位于曹昂和曹冲的事情还有一则旁证,曹丕代汉自立之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意思就是说这天下原本就是我大哥曹昂的,如果仓舒儿曹冲还活着,那我也当不了皇帝,这话说的是多没自信,但是却也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曹昂和曹冲先后去世之后,曹操可选择的世子人选就自然落在了正妻卞氏所生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和曹植之间,其中曹彰武略过人,好为将,善骑射,但是却不喜读书,有勇无谋,不适合承继大统,所以他是最早被排除在外的,真正的世子之争只是停留在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最开始,曹植确实是以才华特见宠爱,曹操数次都打算以曹植为世子,可是曹植却有致命缺点,那就是恣情任性,率性而为。


我们喜欢曹植是因为他的单纯,为他的人生感到遗憾是因为他的率真。与曹植性情相反的是曹丕,曹丕攻于心计,善于伪装自己。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在出征之前文武百官都来送行,这其中也包括曹丕和曹植,曹植写了一篇文章《白马篇》来给曹操送行,文章写得辞藻华丽,气灌山河,在场的人无不为曹植的文采感叹,曹操也觉得十分骄傲。


这时轮到曹丕前来送行,曹丕深知自己的文采比不过曹植,只能出奇制胜,于是曹丕跪到曹操面前放声痛哭,一副舍不得曹操远行的孝子形象。曹丕哭的昏天黑地,哭完之后曹操的眼圈也红了,此时在场的人都被曹丕感动,而曹植的文章究竟写了什么竟谁也想不起来了。


不得不说曹丕很有当演员的潜质,这一次表演不仅感动了曹操,也感动了所有的人,相比起来,曹植给人的感觉就有点沽名钓誉了。由于曹丕几次三番精彩的表演,曹操心中的天平便慢慢的从曹植身上转移到了曹丕身上。


关于曹植的才华,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为一斗,天下共为一斗!”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而来,可见曹植的文学地位是受到广泛认可和推崇的。或许正是因为曹植的文学造诣极高,所以身上的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平时不注意修饰自己的言行,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了几件让曹操十分失望的事情。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当年十月,曹丕就被立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曹丕虽然如愿以偿的被立为世子,但他由于常年的伪装和压抑,又一直活在自己弟弟的阴影中如履薄冰,导致曹丕心中极度缺乏安全感。他虽然成为魏王世子,可他依然严密的提防自己的亲弟弟曹彰和曹植。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次日带兵解救曹仁。曹丕知道之后连夜将曹植灌醉,结果第二天曹植酒醉未醒,无法按时出征。曹操大怒,从此不再重用曹植。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曹丕十分有心计,而曹植却单纯的像个孩子。


虽然我们为曹植感到可惜,但不得不说曹植不适合搞政治,因为他太过率真,不懂勾心斗角,这也是他输给曹丕的重要原因。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临终之前召三儿子曹彰带兵赶赴洛阳,希望能见曹彰最后一面,可惜还是没能见到。曹彰手中握有十万大军,再加上素来与曹植交好,这对于曹丕来说是极大的威胁。果然,曹彰刚到洛阳便询问魏王玺授的下落,企图兵变。当天夜里,曹彰找到曹植,说道:“四弟啊,你以为我找玺授是为了我自己吗,你错了,我对王位没有兴趣,我这都是为了你啊,只要你同意,我就扶保你继承王位!”


按理来说,这是曹植改变境遇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他点头那历史恐怕真得改写。可是曹植却叹了口气,说道:“算了吧三哥,你难道想让袁氏三兄弟的下场在我们曹氏兄弟身上重演吗?”这里补充一下,袁绍的三个儿子就是因为争夺世子之位自相残杀,最终都被曹操消灭。曹植是从大局出发,不忍兄弟相残,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可以说他的善良和坦荡令铁石之人也不禁为之动容,可这一切偏偏没有打动心胸狭窄的曹丕。


曹丕废汉自立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和打压,只是碍于母后卞太后的压力才没有处死曹植,但逼迫他写下《七步诗》,并且将他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悠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压的对象。甚至在曹丕死后,即位的魏明帝曹睿也是在处处提防打压曹植,曹植的境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曹植就这样一直苦闷的生活了十二年,直到公元232年抑郁而亡,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曹植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活的恣情任性,潇洒快意,饮酒作诗,无所拘束,是一位简单快活的贵族王子;可第二阶段他处处受到打压限制,才华无从施展,心中苦闷可想而知,最终抑郁而亡也是必然结局。


如果说曹植这一生最喜欢的两件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诗和酒。对于曹植而言,世子之位的诱惑还不如饮酒作诗来的快意,他不愿刻意伪装自己以达到目的,他活出了真实的自己,他的真性情也是王位残酷争斗中最特别的一道风景!


在我看来,曹植可能并不想去争夺世子之位,因为他从未为此改变付出什么,还是一如既往的饮酒误事,如果说曹植为了储君之位做过什么,那恐怕只有写诗这一条了。他不懂得约束自己,往往率性而为使他与王位失之交臂,他的单纯与善良让他不忍兄弟相残,最后选择放弃王位,顾全大局。他是一个悲情的王子,是一个不屑于权力斗争的单纯王子,更是一个胸怀正义的善良王子。


这就是他——才高八斗的曹子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