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2
Liang2

在呢

2月27日 | You're what you eat, you're what you read

(编辑过)


You're what you eat
You're what you read


After I wrote down these two sentences, I'd like to ask myself, "Am I nuts?", since I've been having handfuls of nuts for whole day long. Okey, this is the joking part for today. Having fun though.




2月的每日写作练习已经接近尾声,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设计好了3月的挑战项目——无包装加工食品月,算是一种对于自己在零食、饼干、点心上的死心塌地的抵制。而哪些食物在拒绝购买的行列,有些显而易见,有些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要在每一个做出选择的时刻再判断。对于模棱两可之物,或严格执行,或根据心情,或依照欲望。当然也并不想过度思考,而是与食物保持友好的关系,毕竟强化并反复拒绝只会增加人的渴望。控制饮食或放纵吃喝,加强运动或彻底休息,只要不走上两个极端,让万事回归正常,身体自然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就像维持了十几年的体重,不管经历怎样的上下浮动,在不做干涉的情况下就又会回到那个数字。说来也神奇,身体好像知道那个平衡点在什么位置。




整个2月尝试书写并发布。小故事、短篇、日记、非诗、游记、物品,种类杂七杂八。下笔依然受心绪指引,当自己感情处在向外发散的点,或有些话想说时,即可以流畅表达;面对没有写过的体裁或表达方式,则会感觉到明显的滞涩。思维、日常、饮食、锻炼、出行皆属于前者,是容易表达的部分;而社交、编撰、描述事件与物体,则属于后者。尤其那关于生命轮转的短篇,为了划出一个圆来,倒真是苦思冥想了。缺乏训练,无甚理论知识,阅读量不够,诸多不足放在一处,实在容易空洞。


期间涉及到各种题材与设想,也在阅读中有迹可循。读过的书和在读的书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是当下这个自我的铸造。


初读猛虎嗅蔷薇的《海公子》就为其中的故事设计所震慑,本书是作者在十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集,多志怪文章,文笔流畅,想象力爆棚,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最爱三篇,按照顺序应为《新画皮女》、《随风随水》、《新海公子》,读间几欲落泪。就如同后序中写的,失老父、得佳儿,十年经历尽显文中。又通过此书得知了《玉闺红》,十章残卷速速度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有了一个广域的认知。以上皆是对幻想的引发,想要打开那扇门。


《次第花开》、《八万四千问》为近期读的佛教书籍。从2017年读过一些之后一度停滞,倒是因为《次第花开》在“微信读书”上线的提醒让我有所回归。佛教,若说修行方面于我来说处于神秘的维度,但是文字层面看,却觉得其中的理论像是一支哲学的体系,叫人从新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我是谁,从何来,向何处——因果、生死、无常、世间法。这对于我成为素食者有影响,也同自己静默的处事方式有关系。但遗憾还未能生出同理心,出离或慈悲则是更大的维度。


《非暴力沟通》、《爱的陷阱》、《爱的博弈》,以及正在读的《人性的弱点》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指导书,算是对于自己内心疑问的解答方式的找寻。看到Youtube上书籍推荐的视频提到《人性的弱点》,作为一本出版了将近百年的心灵鸡汤,让人多少想尝一尝。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与人为善。如果用佛学的观念解释,则是在沟通中首先生出出离心,不愤怒、不被情绪所控,再生出慈悲心,认识到他人、自己、所有生物都面临着或者陷入于痛苦的轮回之境。


《存在主义咖啡馆》则一直在阅读书架上,读了两章,提到了现象学,以及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对于事物的描述方式——专注于事物与个人存在的当下——从外在、感受、可观察之处入手,而把背景知识、来源、属性等不可观察之事进行放置处理。其中有趣的观点是,意识在不停对外部存在进行投射,因为没有成功的投射入任何具体的物质中,所以不得已游离为现在的意识而存在。并非原文原句,只是读后的自我理解与印象残留,所以更觉有趣。


另有《西游记》、《独居的一年》、《健身营养全书》、《厨艺的常识》、《川菜》、《存在与虚无》在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