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钟
沉钟

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人人的良好生活

“我不敢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说什么我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只敢说,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建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毫无疑问,这种建设包括批判与改造。不过,我们仍应留意,不要让批判流于抱怨,尤不要因习于抱怨而放松自己、放纵自己。说到底,并没有谁应许过送给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是有人应许过而你年幼无知相信了,你长这么大了还继续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不是了。”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何为良好生活?”这曾经——或许今后也会,就在某个时刻——是个让我痛苦的问题。那时候我想要搞明白“我该如何做”与“我想如何做”该如何取舍,希望这世上有那么一个真理,只要我接触到它,那么一切就都有了答案。

而在那之前,我不得不永远痛苦下去——作为最终得到真理的代价。

我认为我的痛苦是如此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人能够拯救我。我向往自由、正义。我认为有那样一个钻石般金子般的标准,可以帮助我认清世间的是非善恶。

而在那之前,我顾盼左右,为正义的模糊而泪流满面。

因为相信着会有那么一个“至高完备的真理”,我对身边人的观点嗤之以鼻,还为自己拥有这样的苦痛而自以为高尚。我咀嚼着这苦痛,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可能也成了河边的一株水仙。

“上升到普遍不是思想的归宿,更不是生活的归宿。”上升到普遍会令人感到热血沸腾,仿佛掌握住了世间至理,可以任意批判一切异见者。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批判会流于发泄,甚至会因为大家无法达成对于“普遍”的共识而引起新的争端。说到底,并没有那样一个道德真空的存在,可以指引一个人黑白分明地生活。

“至于通过上升到普遍性来解决现实中分歧和冲突,虽然到处可见这种想法,却最不贴近实际。如果确有普遍的伦理标准,在发生分歧和冲突的时候人们确实愿意从自己的特殊性上升到这些普遍标准——最后这一点其实是确有普适标准 的主要内涵,因为,如果在发生分歧和冲突的时候人们不愿上升到“普遍标准”,“普遍标准”就成了空话——分歧和冲突诚然不难解决,但这实际上等于说,人们由此来到他们原无分歧之处。”

所以到底“何为良好生活”?大概就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至于那个很困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总是好人无好报?”,书中给了我一个让我几乎要热泪盈眶的答案——

“在须摩提里也许有不移的果报,而我们的娑婆世界里,到处有偶然性,也难免明显的不公和悖谬。但也只有在偶然、不公和悖谬的世界里,才谈得上品性。如果一份品性定可换来这个世界的一份福报,那拥有品性就太合算了——你既得了品性又得了世俗好处,得了个双份。”


是为慈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