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茶包
懶散茶包

讀後感|社評|食記|動漫心得|心情雜記

從口罩爆買到華裔海外戴口罩被歧視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這次的武漢肺炎相較於過去的SARS,臺灣的防疫措施確實有很大的進步(像是限制口罩出口、口罩實名制、暫時限制海外旅客入境等),民眾對於自主防疫也非常有感。不過,這波冠狀病毒事件也產生許多的社會亂象,像是民眾爆買囤積口罩、糖尿病患者的酒精棉被掃光、居家自主隔離的潛在患者在路上亂跑、台灣人到海外因為戴口罩而被歧視,諸如此類。由於能夠討論的議題甚廣,所以這邊只談兩件事情,即是「口罩爆買」與「海外華人戴口罩被歧視」。

一、當口罩成為稀缺資源

稀缺資源(scarce resources),顧名思義就是供不應求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資源。以撤僑為例,假設某個地方有300個人,但是飛機只能載100個人,那麼就有200個人無法搭上飛機。換言之,稀缺資源是關乎分配正義的問題,亦即道德困境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應該優先搭上飛機?本國人與外國人;本國人與外籍配偶;本國人與本國人中的弱勢族群。持有不同的正義觀點將會造就截然不同結果的決策,也不存在所謂的正確答案。

回到口罩的問題。口罩在台灣明顯是稀缺資源,正因為供不應求所以才限制民眾將口罩送到海外。但是本土卻發生許多爆買口罩的現象,無論是便利商店、賣場、藥局,任何想到的地方只要晚一步就買不到任何口罩,甚至連防疫功能都沒有的口罩也被銷售一空。

我們可以設想爆買的民眾是有預期心理。一方面無法評估武漢肺炎會持續多久,另一方面口罩又屬消耗品無法長期重複使用。但是,爆買稀缺資源卻可能造成潛在的問題,像是真正生病的人沒口罩可戴(等於間接提高健康人是被傳染的風險)、第一線的醫師與醫療人員沒口罩可戴(無法保護自己又怎麼照護病患),以及長期往返通勤的民眾沒口罩可戴(相對長期在人潮壅擠與密閉空間的場所)。

理論上,依據臺灣口罩的供應數量或許不用實行口罩實名制(每週限買2副),但是當民眾的預期心理產生的爆買造成資源分配的正義原則爭議時,顧及到大眾的利益勢必就需要實行限量供應與實名制。

二、戴口罩被歧視有理嗎

個人並沒有去過歐洲或俄羅斯,所以不清楚現在當地針對亞裔的歧視是屬於個案或層出不窮的通案。不過,既然要考慮「歧視」的問題,這裡先預設目前的情勢是屬於後者。

基本上,關於外國人歧視亞裔戴口罩的事件,幫忙緩頰的民眾主要會提出兩個觀點:歐洲健康的民眾不戴口罩,所以戴口罩會被認為是不健康,而不健康的人不應該在外頭亂晃;歐洲的民眾除非是患有重病否則不戴口罩,所以戴口罩會讓其他人感到害怕。

但是這邊卻有一個明顯的爭議,海外的亞裔無論是否有戴口罩都可能被外國人歧視,而戴口罩的亞裔甚至被外國人言語或肢體暴力相向。這兩點不是「健康或小病」不戴口罩的「文化衝突」,顯然是基於對病毒恐慌的「偏見」、「刻板印象」與「歧視」。

我會這麼認為有兩個原因:(1)如果戴口罩的人對歐洲人來說是生重病的人士,而生重病的人是相對弱勢,那麼為何能以語言或肢體暴力來對待弱勢族群?(2)當空氣汙染的環境問題成為顯學時,相信就算是在歐洲也會有非亞裔人士考慮空氣品質問題而戴口罩,那麼這些人會被非亞裔的外國人以語言或肢體暴力歧視嗎?

因此,武漢肺炎事件突顯的不是戴口罩的文化衝突問題,而是更加根源的某種對亞裔人士的歧視問題。因為,如果假設這個問題是關於文化衝突,那麼就需要檢視和探究為何在亞洲生活圈的非亞裔人士面對武漢肺炎事件也會選擇戴口罩。顯然,只要擔心被傳染就會戴口罩,那麼就不能依此合理化健康人士在歐洲戴口罩被歧視是合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